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考虑摄动影响的星座构型稳定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星座构型稳定性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在长期摄动因素影响下星座各卫星轨迹偏移量,采用卫星初始参数偏置补偿原理,提出星座整体偏移思想。结合数据拟合方法,对多种摄动整体影响结果进行拟合调整,设计相应的调整方案,以消除卫星轨道在长期摄动因素下产生的偏差,保持了星座构型稳定性。在获得相应的参数调整量后,选取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卫星构型因摄动影响而调整所需要的能量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2.
区域覆盖混合星座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范丽  张育林 《航天控制》2007,25(6):52-55
针对我国邻海海上运动目标探测的需求,提出一种由多种类型卫星构成的区域覆盖混合星座系统方案。选择了合适的轨道类型,利用轨道动力学特性保持不同高度卫星构成的星座的构形;提出了星座配置方案,确定了不同类型卫星的协同工作方式和顺序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轨道设计方法。最后设计了一个由海洋监视卫星簇、光学成像卫星和SAR卫星组成的星座。仿真表明,该星座能够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保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对给定地区进行一定时间间隔的重访。  相似文献   

3.
对于航天器来说,空气阻力通常是一种不利的摄动因素,但是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卫星星座的相对站位保持,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卫星的弹道系数来达到站位保持的目的。本文首先用最优控制理论探讨了对相同圆轨道上两星相位差的控制方法,并进而推广到星座中卫星的站位保持;其次,提出了利用空气阻力进行Walker-δ星座相对相位保持的充分条件,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控制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空气阻力进行相对相位保持可以实现稳定性很好的星座相位控制。  相似文献   

4.
区域观察小卫星星座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红  冯书兴 《宇航学报》2003,24(2):168-172
在对地观测任务中,经过优化设计的卫星星座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当星座中某颗卫星失效或地面需求发生变化时,就需要进行星座重构,以恢复或增强对部分地区的观察能力。提出了小卫星区域观察组网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在应急情况下区域观察小卫星星座的重构问题,研究了节省能量的卫星轨道机动方法,特别提出了保持轨道属性和星座基本构形的预置量机动方法,分析了应急机动星座重构的几种情况,给出了每种情况的星座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奇  向开恒  赵书阁  贺泉  李小玉  张楠 《宇航学报》2021,42(11):1377-1384
针对大型低轨星座在轨运行的高精度构型保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环的高精度相位保持方法。首先,推导了实际轨道与参考轨道的平相位角偏差与半长轴偏差的关系;然后,建立了基于极限环的相位保持周期以及半长轴改变量计算方法;最后,基于推导的半长轴偏差与相位偏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相位保持实施方法。考虑地球非球形和大气阻力的数值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相位保持方法能够在卫星定轨数据精度不高、数据采样间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低轨星座系统的高精度相位保持。  相似文献   

6.
微小卫星组网与编队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国内外微小卫星及其组网和编队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中的星座轨道分布及覆盖、高精度轨道定位,以及编队飞行的形成和保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卫星星座应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低地轨道小卫星星座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星座覆盖性能分析方法,对各种覆盖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星座设计的一般准则及优化方法,并针对某一类型任务对两轨道面和三轨道面星座进行了优化设计,阐述了星座优化设计的关键以及不同轨道面数目下星座优化的潜力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太阳同步兼回归轨道的一种控制方法,并提出用偏置半长轴补偿倾角误差引起的地面轨迹漂移。在轨道保持中采用了超调模式。 该方法适用于地球观测卫星的普遍情况,并可用于这类卫星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9.
刘明  杨明  高兴  杨丁  葛亚杰 《航天控制》2020,38(2):31-37
针对非规则区域连续覆盖问题,采用回归轨道的共星下点轨迹星座方案,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PSO)求解单颗卫星轨道参数、解析法求解星座轨道参数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回归轨道区域覆盖模型;其次,以非规则区域覆盖范围最大为性能指标,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单颗卫星轨道参数;最后,根据共星下点轨迹星座约束关系,解析求解星座轨道参数。仿真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非规则区域100%的连续覆盖,星座轨道参数求解在5s以内,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计和开发了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大规模Walker通信星座构型控制仿真系统,该系统分为轨道仿真分系统、构型维持分系统、在轨重构分系统和电推进离轨分系统4个部分,分别利用两次偏置法、考虑燃耗均衡性等指标的在轨重构方法和结合增广拉格朗 日粒子群算法(Augmented lagrangian par...  相似文献   

11.
星座与星座轨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仍在轨运行中的低轨道铱星星座 (IridiumConstellation)、全球第一个双向移动卫星通信星座 (ORBCOMM)和高轨道全球定位系统 (GPS)导航星座为背景 ,深入分析国外应用卫星星座的轨道控制技术 ,系统总结星座的飞控方案、星座轨道控制和测控策略。最后作者试图对目前正在研讨中的三星时差定位星座和中巴资源卫星 (CBERS)星座的测控技术谈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5,26(Z1):30-34
随着星座逐渐向多功能、大型化方向发展,异构星座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卫星数目较多,地面设备进行定位和测控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星间测量的异构星座的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星座中卫星的相对运动规律构成的约束条件,利用有条件的参数加权平差方法,解决星间测距网的基准秩亏问题,并针对异构星座中卫星的位置分布和初始精度的不同,进行分组观测,采用分组平差方法进行定位解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定位解算的时间,并通过合理的约束,提高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在倾角偏置条件下保持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地面轨迹,在考虑地球扁率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太阳引力谐振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卫星地面轨迹允许漂移范围的基础上,采用主动超调与被动控制结合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初始半长轴偏置后的卫星地面轨迹保持方法。分析了半长轴和倾角摄动变化率,以及初始半长轴和倾角偏置量对地面轨迹漂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可基本满足设计阶段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HLA/RTI和STK,设计了卫星星座导航与控制分布式仿真系统.仿真系统中每颗卫星均由单独的计算机模拟,可真实地反映星座的运行情况,更好地模拟星间链路;卫星轨道精确外推、星间链路优化、基于基准星和星间距离测量的分布式导航以及基于相对轨道根数的星座绝对站位保持等关键技术也融入到系统中;仿真系统还具有直观的二维、三维场景和曲线动态可视化演示功能.结合具体的WaIker星座实例,仿真星座稳定运行180天,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仿真系统及采用的关键技术能够满足仿真与评估的需求.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该仿真系统还支持其它卫星星座的仿真与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上海航天》2015,32(4)
分析了GEO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对天线指向的影响,根据天线增益特性和轨道倾角,给出了补偿增益损失的长期偏置和连续偏置等姿态偏置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某对地观测星座任务为背景,对基于电推进的组网卫星自主轨道保持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由地面进行标称轨道递推并定期上注,星上考虑地球非球形J2项摄动进行本星和标称星拟平均轨道参数递推,采用单边极限环方法进行面内相位保持控制.针对长期运行在对日定向模式的倾斜轨道且固定太阳翼卫星,考虑能源、程控任务、轨道偏心率等约束,设计了卫星...  相似文献   

17.
蒙波  韩潮 《上海航天》2010,27(1):36-39,50
对用低轨子星座和椭圆轨道子星座组成的混合卫星星座实现不均匀覆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低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基于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异与非线性单纯形法综合的高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星座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设计的某混合卫星星座的整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和通信卫星星座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新  刘恒军 《上海航天》2001,18(6):9-14
介绍了小卫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给出了小卫星星座的概念和星座的主要设计参数 ,指出了编队飞行和组网技术在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最新发展的通信卫星星座技术和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 ,对中、低轨道星座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若干低轨道星座组网方案。最后指出了小卫星组网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援兰  朱俊  李志  廖瑛 《宇航学报》2009,30(1):155-163
编队飞行的卫星或卫星星座对轨道确定自主性和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星座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和星间观测的测量模型,将星座中的星间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融合起来,将待估的卫星轨道参数和部分动力学参数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的新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整网定轨方法能提高定轨精度的原因;最后采用自主开发的卫星星座整网轨道确定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并较大幅度提高定轨时卫星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5,26(10):30-34
随着星座逐渐向多功能、大型化方向发展,异构星座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卫星数目较多,地面设备进行定位和测控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星间测量的异构星座的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星座中卫星的相对运动规律构成的约束条件,利用有条件的参数加权平差方法,解决星间测距网的基准秩亏问题,并针对异构星座中卫星的位置分布和初始精度的不同,进行分组观测,采用分组平差方法进行定位解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定位解算的时间,并通过合理的约束,提高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