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涛 《今日民航》2012,(12):119
诗人说,冬天可以置人于死地。诗人还说,这不是因为风雪,风是那样悠长的一种音乐,雪是那样飘逸的一种花朵。亏是由于有了这两样东西,人才可以活下去,置人于死地的,是冷酷和死寂。一个没有活力的白茫茫的世界,使人绝望乃至来生。人其实就是这么死的,没有别的什么原因。人们总以为是衰老使人寿终,这才是糊涂呢!那么是什么使人衰老了呢?  相似文献   

2.
张辛欣 《今日民航》2011,(5):116-116
大学同学半夜来电话,说一早要飞中国。好啊,我说。他说那边请他去做动漫公司艺术总监还是什么,他也没闹清楚,机票送来了飞一趟吧。好啊。我说。"要是他们让我待在中国可怎么办?""你想待还是不想待呢?"大学时候我导演系,这老兄是舞美系的,考进学院时油画已然比老师画的好。到  相似文献   

3.
孙克 《西南航空》2013,(10):126-131
成都女画家吴涛,钟情于花鸟画,尤其是花卉,可称全身心地投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透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看到吴涛这个人,看到她的生活、她的追求、她的爱好,以至她的心灵。站到一幅画的前面,通过画面更看到、感觉到画家的身影和灵魂,这会是一种感动,这更是一个境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吴涛达到了这个高度。60后的吴涛,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又于文化部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成都画院研修班进修结业。  相似文献   

4.
与荷共梦     
李士军画荷.搁在心里是病,遣入笔端为画。从古至今如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中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能名以荷传便是幸甚了。宋周敦颐谓荷为君子.元王冕谓之佳人。把莲与梦.荷与性情相连的人就不计其数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爱荷.美是唯一理由。  相似文献   

5.
韩子勇 《今日民航》2010,(7):119-119
因为有了你我的木卡姆,世界不再荒凉山岭不再寂寞,漫漫无际的黄沙舒展眉结……是什么苏醒了呢?当木卡姆的乐声和歌声响起,原来这才是世界这才是人间,充满青春爱情,充满痛苦希望,这才是生命才是活着的我们……因为有了木卡姆,永远的木卡姆。新疆以歌舞名世、人们拜倒在新疆歌舞的石榴裙下。许多人对新疆的第一印象来自歌舞,歌舞也是他们关于新疆最熟稔的知识和首先切入的话题。在一首又一首新疆民  相似文献   

6.
许佳 《西南航空》2010,(3):74-79
年过七旬的女画家伍端善工笔.是一个少见的隐于市者。她数十年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居于画室闭门习画。真所谓蜀中多俊杰.巾帽数伍端。如今.观伍端工笔画.其花鸟画富丽堂皇.灵动活泼.繁枝简约.细腻精工.每一幅作品都让人爱不释手;而释道人物,个个仿佛从天而降.净气而端庄.和蔼而高雅。她的画如同她的名字,一个“端”字,大气而高贵。  相似文献   

7.
在成都艺术界,有不少艺术家“墙内开花墙外香”——他们在国外,省外很有名气,作品受人追捧,而在成都却寂寂无闻。在这个被公认为很悠闲的城市,有着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的土壤,缺乏的是一种氛围,一个艺术的“气场”。许多国内顶尖的画家,行为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摇滚乐手,电影人生活在成都,但他们混迹在芸芸众生中,最多有圈内的交往。而很少与公众互动。  相似文献   

8.
郑爽 《西南航空》2013,(4):102-105
齐喆要我给他写一篇文章,我答应了,于是他拿来了他的画和一些资料给我看。说老实话,他虽然在美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但因为我已退休多年,所以那时并不认识他,直到有一次他提出要采访我,我才逐渐熟悉了这个在美院已任副教授的齐喆,并且知道他有很多作品参加了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我仔细地看了齐喆的画,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年青人。齐喆的画是具象的,但寓意又似乎有些深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画里面。也许这正是现代  相似文献   

9.
牧牧 《今日民航》2013,(2):27-30,26
今年春晚,原本传说倪萍会搭档赵本山出演小品,可很快又因为本山大叔的再次辞演让大家落了空。我们这才回想起,倪萍在春晚上年年和大家见面,已经是快10年前的事了。这两年,她最常出现的身份竟然是作家和画家。不想当作家的主持人不是好画家15年前,倪萍正当红的时候就有一本自传性质的书《日子》热销了100万本。不过这次的书要朴素得多,用倪萍自己的话说,这本《姥姥语录》没有婿恋纠结,没有拍  相似文献   

10.
邓敬民 《西南航空》2012,(5):102-105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看到祖母对着一幅画顶礼膜拜,心里就想,那画里的人儿一定法力无边,但又使人感觉十分祥和,不像怒目金刚那样令人生畏。长大一些后,知道那是一张由西藏传来的唐卡,是佛教信徒们精心绘制的,画的都是一些佛经里的故事。看到画中生动而精美的形象,看到祖母虔诚的膜拜,渐渐在我心里产生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渐渐生发出一种美,一种信仰,一种美与信仰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