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适应大攻角、高升力等试验的需要,许多国家正在研究或开始使用低速开缝壁风洞。为论证在我所建造低速开缝壁风洞的可行性,用涡格法对三种机翼模型进行了计算,并用所得结论指导了试验,其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经分析得出:低速开缝壁风洞升力洞壁干扰与开闭比之间的关系接近对数变化规律。最佳开闭比随缝的加深而增大,每一座低速开缝壁风洞都有一个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洞壁干扰量及下洗量均比相应的低速闭口和开口风洞小得多,因此证明了低速开缝壁风洞的性能确实优于低速闭口和开口风洞。又由于它制造和使用不太复杂,因而正以第二代低速风洞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用壁压信息法对高速风洞模型试验进行洞壁干扰修正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风洞壁附近壁压分布测量数据和模型受力数据进行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不涉及风洞壁的通气特性,可用于各种通气壁或实壁高速风洞。用本法计算了各种模型在多种风洞试验段(实壁、柔壁、孔壁、缝壁)中的数百种试验状态。试验马赫数范围是0.5到0.9,试验雷诺数范围是2×10~6~1×10~7。计算结果和国外最新修正方法及无洞壁干扰N-S方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CARDC高速所结合风洞试验和CFD两种手段,发展的跨声速三维非线性洞壁干扰修正方法。该方法采用Euler方程和N-S方程模拟模型的绕流场,以实测的跨声速透气壁附近的压力分布作为风洞流场的边界条件,数值求解模型的风洞流场和自由流场,由两者之差得到洞壁干扰对模型气动力的影响。通过流场可视化软件可直观方便地分析洞壁干扰对跨声速模型绕流的影响。该方法已应用于七个模型在几种不同风洞试验段中的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利用D.Nixon跨声速摄动理论对目前奉行的洞壁干扰总体型修正提出了质疑;讨论了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支持了洞壁干扰的当地型修正战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个几何相似的 RAE104翼型模型,用实验方法确定西工大翼型风洞(TAWX)的无堵塞干扰开闭比。对于不带测压轨及带测压轨两种状态的开槽壁分别采用2%及4%开闭比可认为近似于无堵塞干扰。利用测压轨测量该翼型风洞上下壁附近控制面的静压分布,并利用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计算马赫数及迎角修正量。由 TAWX 风洞与西德 DFVLR TWB 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当迎角为零时,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无堵塞干扰开闭比的确定基本上是正确的,经过快速富里叶变换法进行马赫数及迎角修正后的 TAWX 有升力的实验结果也与 TWB 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二维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的壁压法——FFT 法和匹配法进行了改进;两个算例的计算结果显示了这两种改进方法的有效性。文中还给出了 NAC∧0012翼型和DSMA523超临界翼型的 FL-21风洞试验数据洞壁干扰修正结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嵌套网格技术和Navier Stokes数值模拟对机翼半模和翼身组合体试验时风洞的四壁干扰进行综合模拟、评估和修正。计算格式在空间上采用中心有限体积离散 ,在时间上采用多步Runge Kutta时间步长格式进行积分。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 0 .6m× 0 .6m自适应壁试验段的总体结构布局、测控处系统 ,研制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问题和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该试验段流场校测和利用DLR -GO¨TTINGEN一步迭代控制算法调整柔壁外形 ,获得模型阻塞度分别为 1 %和 2 8%两个标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 :0 .6m× 0 .6m自适应壁试验段研制是成功的 ,流场品质优异 ,已基本具备了在M≤0 9、- 4°≤a≤ 1 0°范围内 进行全模型纵向测力试验并获得近于无干扰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亚跨声速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问题是影响风洞试验结果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南京航空学院 NH-1高速风洞首先使用了两种可变开闭比风洞壁来减小洞壁干扰,然后发展了一系列用壁压信息法对剩余洞壁干扰效应进行修正的方法。对国内外大量高速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将降修正结果和 NASA 的非线性修正法结果、自修正风洞(近似无洞壁干扰)实验结果及无洞壁干扰的 N-S 方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修正方法结果正确,而计算量远远小于非线性修正方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洞壁干扰对PT8-99全机模型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对机翼压力分布的影响主要在机翼前缘压力变化大区域和后部激波区,且随来流马赫数增加而增加。它对Cy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模型堵塞度为0.6%时,可认为洞壁对Cy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洞壁干扰对模型俯仰力矩影响较大,即使模型堵塞度为0.6%,还存在着洞壁对Mz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二元风洞侧壁抽气问题。文[1]曾考虑了抽气对风洞内无粘主流和有粘边界层的双重作用。本文研究则进一步包含了侧壁开孔率和开孔方向的影响,更为全面地描述了有侧壁抽气时风洞内的流动,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消除侧壁干扰的抽气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Hackett在1981年提出的利用测量风洞壁面静压来进行大迎角、大堵塞洞壁干扰修正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编写了Fortran程序。对四个几何相似不同尺寸的模型,在NH-2风洞中进行了试验,试验和计算的结果表明,堵塞度从1.56%到16.7%的四个模型,其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经洞壁干扰修正后非常接近。但必须指出,对于带平衡缝的闭口回流风洞,从壁面测量所得到的静压必须加以修正,才能成功地应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速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速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作了综合介绍,该系统以先进的电子扫描压力测量仪器为主体,高性能微机为系统控制处理机,配制高精度模拟量采集部件和前置通道放大器,灵活实用的软件,系统具有同时进行测力测压试验的能力。该系统提供压力联机校正,模拟量通道标准信号校正功能,整个系统的设计包括了许多先进的仪器概念如:电子扫描测压,模拟量信号调理等。该系统具有采集速度快,高稳定性,软硬件功能齐全,实时数据处理,快速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讨论了二维风洞亚、跨声速实验时侧壁干扰的几个问题。首先阐述了侧壁干扰的性质;其次对一些不同形式的侧壁干扰修正准则作了分析对比;最后,就侧壁扩张以缓和干扰问题作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叙述了西北工业大学开展应用二元柔壁自适应风洞进行三元模型试验的研究。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加宽后的二元柔壁自适应风洞,同时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迭代法及联邦德国宇航院(DFVLR)一步法的基本思想及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侧向喷流试验中干扰力和喷流力同时模拟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在侧向喷流的直接模拟和间接模拟中开喷流形状模拟的必要性,认为喷流形状的是正确模拟干扰力的保证,分析了在直接模拟中同时模拟喷流形状(也即干扰力)和喷流力的相容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相容条件,只要满足相容条件,在侧向喷流的直接模拟中原则上可实现喷流形状和喷流力的同时模拟。  相似文献   

17.
二元翼型试验时模型安装于侧壁转盘上会引起侧壁边界层三元效应,中国航空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和德国宇航院哥廷根流体力学研究所合作用计算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作者介绍了1995~1998年的研究,包含研究目的,方案,计算方法,在德国路德维希管风洞中的验证试验,结果分析和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8.
简述西北工业大学自适应壁风洞研究课题组在“八五”期间开展跨声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成果。简介该校的高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的设计及主要参数,以及在该风洞中开展的低超声速消除波反射的研究、近声速的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和跨声速自适应壁试验段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