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29日,由本社、中国航天基金会和创维集团联合举办的"创维杯"漫游太空2008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与各位专家近距离接触,共同感受和探讨在文学中漫游太空的美妙和乐趣.  相似文献   

2.
12月29日,由本社、中国航天基金会和创维集团联合举办的“创维杯”漫游太空2008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与各位专家近距离接触,共同感受和探讨在文学中漫游太空的美妙和乐趣。  相似文献   

3.
<正>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汇集了人类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进程,引领读者到太空世界漫游,为获取航天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NASA的一辆核动力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在2020年夏天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除"宇宙神"5外,NASA在为该漫游车选定运载火箭的过程中还考虑了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和太空探索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太空探索公司是否提交了投标方案尚不得而知。"火星"2020采用以钚为燃料的"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供电,而"宇宙神"5是目前具备为NASA发射此类核动力探测器资质的唯一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中国在空间碎片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目前,在太空中"遨游"了一番的绝大多数是职业航天员和执行太空科学实验任务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带着"任务"上天的。那么现实中,有真正去太空旅游的太空游客吗?答案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有7名"纯玩"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进行了真正的太空旅游。之所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太空游客,因为他们体验的是"轨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太空宽带网络,相当于为这些国家架设"太空丝路"。支撑并保卫这条"太空丝路"的是数颗中国制造的卫星,由它们构筑起的太空信息走廊,与蜿蜒的"海上丝绸之路"遥相辉映,一起把中国和东盟及世界各国紧密连接在一起。2015年11月21日凌晨,"太空丝路"上又迎来了一颗新星——老挝一号。由于它更快、更强、更聪慧的特点,航天专家给它起了个爱称:"太空钢铁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将于2012年8月5日在太空起重机的帮助下在火星表面着陆。在太空起重机利用绳索和制动火箭让"好奇"号慢慢降落盖尔陨石坑之前,制动降落伞将首先打开,使"好奇"号以及太空起重机的速度降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中国航天日"前后,全国各地举办了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200余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其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联合昌平区政府在北京农业嘉年华太空家园馆共同主办的航天主题日庆祝活动尤为引人关注。在太空家园馆内,观众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太空穿心莲、太空芽苗菜、太空叶菜,了解太空育种知识,还可  相似文献   

10.
晓临 《国际太空》2006,(10):25-26
在第1位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之后,太空旅游成为了热点,虽然昂贵的太空旅游费用和冗长的特殊训练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承受,但普通人能够进入太空也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2月6日,美国女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创造了女性在太空单次停留328天的记录后,顺利返回地面。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期特制作"女性在太空"专题,与您一起分享有关女性征服太空的话题和故事。  相似文献   

12.
周武 《太空探索》2010,(8):12-15
<正>6月19日,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中午迎来了该馆的第100万名游客,来自江苏无锡的朱丽燕女士成为了幸运者。太空家园馆馆长王秋玉向幸运游客颁发了太空家园馆的吉祥物"飞天吉猴"、"太空豆豆"以及精美的纪念品大礼包。异型的支柱、魔幻的盒子,上海世博园区"太空家园馆"穿越时空,降临在观众面前。这个位于浦西D片区的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又如何保护太空家园?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不断加强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空间碎片,这些"空间垃圾"已经严重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本刊特编撰"清洁太空"专题,介绍世界各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空军提出的各项军事航天任务中,最具军事转型特点的是太空对地打击。太空对地打击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任务。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行了"太空作战飞行器"(SOV)系统的任务分析和概念研究,研究结果确认太空对地打击是"太空作战飞行器"系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后来,太空对地打击成为美军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从美国大陆投送和应用兵力(FALCON)计划及X-37B计划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带动一批能"改变战场游戏规划"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田松 《飞碟探索》2008,(12):24-26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个台阶。  相似文献   

16.
防辐射屏蔽的选择 在太空生活,经常遇到的危险是宇宙辐射.因此为了确保太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在设计太空城时必须要解决好防辐射问题.按照"人在太空的基本要求"中有关太空居民的辐射暴露极限,太空居民每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能多于0.5雷姆.太空城所使用的防辐射措施主要是防辐射屏蔽.防辐射屏蔽可分为两类: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6日,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SBSS)卫星由"米诺陶"4火箭发射升空。这种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也可帮助民用卫星规避太空碎片。这将是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太空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高边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公开宣称:"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今天,太空的军事、政治、民用、商业价值愈发凸显,主要航天强国均大力发展空间装备,谋求更好地实现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20.
正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作为NASA的四大空间望远镜之一,于2003年8月25日发射升空,以观测天体红外波段的方式研究充满无限未知的宇宙,是人类送入太空的最大的红外望远镜。2020年1月30日,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正式"退役"。它在太空中工作的16年间,拍摄了大量惊为天人的图像,揭示了红外宇宙的美丽景象。斯皮策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天体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把望远镜放入太空以消除地球大气层遮蔽效应的建议,曾直接造就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