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冲压发动机驻涡燃烧室模型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适用于高推重比发动机的高性能燃烧室,在一种冲压发动机特定结构应用背景条件下,设计了一种驻涡燃烧室(Trapped-Vortex Combustor,简称TVC)技术应用模型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冷态流场数值模拟,对包括驻涡区长宽比、驻涡区长度、驻涡区进口导流结构形式、主流钝体与联焰板的结构形式与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索TVC燃烧室方案在冲压发动机上的应用可行性。从三维冷态流场数值模拟结果来看,燃烧室模型方案内部形成了设计的涡系结构,能够实现初步的组织燃烧。通过不同设计参数的计算模拟,摸索出驻涡区高度、驻涡区宽高比等参数对燃烧室内部流场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驻涡区宽高比控制在1.0左右驻涡区涡系结构最好,有利于组织燃烧。  相似文献   

2.
驻涡燃烧室燃烧组织方式和设计思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驻涡燃烧室是新型高效、结构紧凑的燃烧室.基于前期技术研究基础,对其燃烧组织方式和影响性能的关键技术作了分析:驻涡燃烧室采用驻涡火焰稳定技术,通过分级供油、分区燃烧技术满足发动机日益宽广的工作范围.驻涡燃烧室的主燃区主要功能是实现高效燃烧.驻涡燃烧室可以组合设计成RQL和LPP结合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室.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驻涡区的结构参数、油气方案,驻涡区和主流的联焰,主流供油方案,流量分配和内外环流道的结构参数上.  相似文献   

3.
旋转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燃气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波  叶定友  侯晓 《推进技术》1999,20(6):23-27
采用贴体坐标系和SIMPLE法,对固体发动机在旋转热试车条件下的燃烧室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不同燃烧时刻的计算结果表明: 旋转对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燃气流动结构的影响随着燃烧肉厚的退移而显著增强; 在发动机药柱的前翼燃烧消失后, 前封头开口区域的切向涡开始变得强烈; 切向涡的分布呈现Rankine 涡的特点, 在发动机前开口区域涡的固核半径极小, 旋转速度极大, 这将严重影响该区域的热防护, 应引起有关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旋转冲压发动机驻涡燃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转冲压发动机是一种全新概念发动机,采用激波增压和驻涡燃烧技术。其显著的高效、低污染特性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旋转冲压发动机总体结构,然后介绍了驻涡燃烧技术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最后描述了旋转冲压发动机中驻涡燃烧室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富油/快速淬熄/贫油驻涡燃烧室低NO_x排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过去的30年中,传统的旋流稳定的燃烧室的设计在不断改进,这些改进减少了污染排放并且有许多已成功用于生产之中。GE飞机发动机公司和AFRL共同开发了一项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的燃烧技术,由于在凹腔中的火焰是通过驻涡稳定,因此这种燃烧室称为驻涡燃烧室[1~3]。同时,富油  相似文献   

6.
使用的中小发动机的燃烧室在结构和性能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使发动机满足了现有军民用户的需求。预计未来涡轴发动机压比将达17-26,涡轮前温度将达1230℃-1650℃,为此,国外正在研究多种新的燃烧室技术,如智能型燃烧室、驻涡燃烧室和新型燃油喷嘴等  相似文献   

7.
全环涡轮级间燃烧室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涡轮级间燃烧室(ITB)应用于涡轴发动机为研究平台,根据ITB的应用环境,采用凹腔驻涡燃烧室作为涡轮级间燃烧室,设计加工了全环凹腔驻涡燃烧室试验件,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室的贫油点火边界余气系数为10.2,降低驻涡凹腔体内外压差有利于点火;与常规燃烧室相比,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偏低,但燃烧效率随进口温度的升高逐步加大;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较小,进口温度对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影响不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分布较好,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随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进口温度的提高,火焰筒壁温会局部偏高,火焰筒的冷却设计需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8.
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有无喷射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renormalization group (RNG) 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对驻涡腔有无喷射的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驻涡腔有无喷射对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涡系结构、驻涡腔流动参数和燃烧室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喷射时,驻涡腔添加喷射可以使驻涡腔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双驻涡结构;驻涡腔喷射的存在使得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降低约9.2%,并能提高驻涡腔内的平均气流参数;驻涡腔喷射对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出口截面流动参数沿流道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新燃烧室旨在提高性能和降低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GE公司一直在为军用发动机研究驻涡燃烧室技术。这项技术与常规燃烧室相比,具有重量轻、长度短、燃烧稳定和污染少等优点。目前该公司正在试验各种燃烧室试验件,一旦试验完成,公司将为IHPTET和JTDE设计可实际使用的驻涡燃烧室  相似文献   

10.
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进气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吉昂  李晓东  钟兢军  管健 《推进技术》2015,36(8):1206-1214
采用FLUENT软件对两种驻涡腔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两种驻涡腔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内的旋涡结构、平均流动参数以及燃烧室总体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进气方式时,环形中心钝体驻涡燃烧室驻涡腔内均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涡系结构,进气方式由后钝体中心逆流进气变为前钝体中心顺流进气时,驻涡腔内涡系结构由单对涡转变为双对涡;与后钝体中心逆流进气相比,前钝体中心顺流进气时,燃烧室总压损失系数、驻涡腔平均静压和总压分别增加约1.345%,8.207%和6.479%,驻涡腔平均速度降低约48.423%;驻涡腔进气方式的变化对燃烧室出口气流参数沿流道高度方向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总体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研究了民用飞机机身剖面构型及客舱的设计措施,并在一个开放式飞机总体设计环境中实现这一功能。定义了飞机机身类部件坐标系,提出了机身剖面构型、地板、装饰层、厨房、卫生间、衣帽间、应急出口、舱门、舱段隔板、座椅和行李架等的参数化描述和模型构建方法,设计了客舱参数化描述数据结构、剖面构型与客舱布置的数据对应关系及客舱设计逻辑,建立了交互式机身剖面构型和客舱二、三维快速设计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客舱模型的自动化调整,为总体设计阶段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奠定了基础。最后,给出若干设计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鹏基  杨涤 《飞行力学》2002,20(3):39-43
用两体相对运动的线性Hill方程进行了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的初步设计,并给出编队飞行中各绕飞小卫星轨道要素的确定过程,以空间圆形编队为例,在未考虑摄动情况下,通过仿真验证了Hill方程在小卫星编队队形初步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件的微幅激振改善微细电大花加工工作液循环,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的脉冲利用率和微细孔加工的深径比。简单介绍加工机理和系统组成,并给出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algorithm for desig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hypersonic aircraft air intake geometry is presented. The analysis data show that the algorithms being proposed are 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5.
航空蓄电池组是我军航空兵部队某系列飞机的地面起动、机载备份应急化学电源。本文分析了我军现役某系列飞机的航空蓄电池组使用状况和温度性能后,揭示了研制稳定高效的蓄电池组自动加温装置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The long term light curve of the optical counterpart of A0538-66 is discussed, and a revised estimate for the period obtained. Observations of the optical spectrum during outburs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Einstein observations of two recent X-ray flar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wo quiet Sun transition region areas observed with the SOHO/SUMER spectrometer, using lines from oxygen, nitrogen and silicon. The average quiet Sun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line intensity. Systematic variations of line position and width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are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small-scale active point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ynamics of these active features is presented. A jet-like structure, found in an active point, is also investigated and its velocity along the line of sight determin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林峰  徐辉  曹茂国 《推进技术》1992,13(4):69-74
尺寸小、精度高、使用方便的方向探针仍是日前测量三维流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文中对一种新型方向探针——四孔探针作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四孔探针基本保留了原五孔探针的技术性能。其测角精度与五孔针相当。由于少了一个孔,四孔针具有尺寸更小、制造及标定费用更低、使用更为方便、对流场干扰小等优点,因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飞机总体外形智能CAD中,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了参数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影响神经网络学习3个主要因素(权值、激励函数和拓扑结构)的WAFS学习算法,并研究了隶属函数的神经网络表达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并行推理,给出了有关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A feasibility study is presented of a laser altimeter conceived as an auxiliary device of an imaging camera to perform stereo pairs correction by high accuracy range measurements. System configuration is compliant to microsatellite constraints and is integrated to a high-resolution imaging sensor.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analytical models and computer codes and plots are presented to select key parameters allowing definition of a preliminary laser altimeter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