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2B运载火箭贮箱制造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H-2B火箭推进剂贮箱结构的可靠性,三菱重工在H-2B火箭燃料箱上采用了两种新技术,一是贮箱上采用搅拌摩擦焊(FSW);另一个是采用旋压的方法使箱底整体成形。文中介绍了H-2B运载火箭贮箱制造的两种新技术开发的成果和今后的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运载火箭深度过冷加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深度过冷加注对火箭性能影响。经分析显示,深度过冷加注在降低增压系统规模、减小贮箱容积需求、降低贮箱壁厚、提高发动机预冷适应性、提高推进剂整体品质及发射适应性、缩短加注发射流程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提出了实现深度过冷加注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开展,新型120t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得到广泛的使用,该发动机采用的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设计被列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在对国内外主要液体运载火箭增压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20t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贮箱增压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液氧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煤油贮箱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组合的常温氦气增压方案,并针对液氧贮箱采用常温氦气加温增压的方案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全尺寸系统级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增压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4.
日前,长征七号火箭首个贮箱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顺利完成下架。 长征七号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此次下架的助推氧化剂箱是首个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2.25米直径贮箱。整箱长度由目前的4.5米增加到近13米,薄区厚度仅1.7毫米,制造难度非常大。该贮箱创造了三项“第一”,即它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生产的第一个大部段产品,是中国航天火箭领域第一个完全实现三维数字化制造的贮箱,也是我国2.25米助推贮箱中长度最长的贮箱。  相似文献   

5.
美国普惠公司和俄罗斯艾诺戈麦什设计局已对把俄制RD-170发动机用于一次性使用的美国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用于一次性使用的两级火箭时,RD-170将用在第一级上(见图)。用于航天飞机时,它将代替目前所用的固体助推器。此外,将RD-170作为捆绑助推器同美国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和航天飞机主发动机(3台)结合使用,也能达到很高的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使用两台RD-170的这  相似文献   

6.
低温液体推进剂增压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火箭低温推进剂贮箱的增压问题极为复杂,其传热问题的研究分析又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根据我国上面级低温液体推进剂火箭的要求及其具体条件,推导和制定了整个飞行过程的贮箱增压计算方法、主动段—滑行段—主动段的计算公式和必需的初始数据.计算结果与国外同类试验结果规律相一致,与某型号低温推进剂火箭飞行结果相接近,证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压力变送器及智能仪表的箱压自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敏 《火箭推进》2011,37(1):57-60
目前发动机地面试验过程中的泵入口压力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介质贮箱内压力来实现的.介绍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试验中介质贮箱压力自动控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集试验过程信号采集、动态工艺参数显示、上下限设定值显示、报警显示输出及自动控制为一体,减小了手动调节箱压继电器的操作误差,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并联式固液上面级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固液火箭发动机作为上面级动力系统的性能特点;采用气瓶、贮箱和燃烧室并联布局的结构,有效减少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长细比;建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开展了并联式固液火箭发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优化;优化结果与某固体火箭发动机上面级的比较说明,固液火箭发动机在上面级动力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运载火箭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发展趋势,对贮箱增压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国内外火箭的增压控制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增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后续新型火箭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以来,美国研制了10余种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在70年代末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后,美国曾忽视一次性使用火箭的发展.但航天飞机有其固有缺点,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空间开发的需求.特别在“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调整了其航天政策,重新起用和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并着手研制下一代更大型的火箭.大型化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今后运载火箭发展的重要趋势.一直到下一世纪,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都将和航天飞机并行发展.运载火箭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降低使用成本,这包括客货分开运输、采用烃类发动机和减少级数、增大火箭直径.  相似文献   

11.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是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系列的一种型号。1988年,长征四号运载火箭首次使用即告成功,从而使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工作范围扩大到了能覆盖包括太阳同步轨道的全部地球轨道。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是在改进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二级的基础上,新研制第三级而发展起来的。它在继承已有技术成果的同时,采用了不少先进的技术措施。控制系统采用数字式网络、数字式调零方案和双向伺服机构,三级推进系统采用定压全程氦气增压系统和主、副增压管路方案,三级发动机采用铌合金喷管延伸段,姿控发动机系统采用表面张力贮箱,三级贮箱采用高强度铝单层薄壁共底结构等。这些新技术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上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自投入使用以来,两次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已经成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的多用途运载工具。 本文着重介绍了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主要特点,展望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固体运载火箭设计属于典型的多学科设计问题,为提高同体运载火箭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基于物理规划的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建立了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系统分析模型,以卫星轨道设计计算得到的运载火箭关机点参数和最小火箭起飞质量为设计准则.采用物理规划方法构造系统级火箭总体设计优化模型,以发动机总体性能指标为设计准则,采用物理规划方法构造子系统级发动机设计优化模型.通过系统级总体设计优化和并行的子系统级发动机设计优化的嵌套循环,得到满足火箭运载能力的各级固体发动机最优设计结果,即得到内外弹道相匹配的发动机最优推力-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13.
长征三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个三级大型运载火箭,它能将重量为1.4吨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使用四氧化氮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第三级为新研制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第三级发动机的代号为YF-73。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把我  相似文献   

14.
陈志坚  邱中华 《火箭推进》2014,(1):25-29,38
卫星平台总体结构的要求是自身重量轻,承载能力强,与推进剂燃料贮箱是相同的,如果能把推进剂燃料贮箱作为卫星平台的结构承力件使用,无疑会使卫星平台的结构重量减轻.为此,提出一种卫星平台承力结构件的表面张力贮箱方案.针对采用承力式表面张力贮箱的卫星平台承力结构方案进行了基本的受力分析.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承力式表面张力贮箱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华  曲广吉 《航天器工程》2011,20(1):95-100
不少在轨卫星都使用半管理液体燃料贮箱,贮箱内的液体收集器上安装有表面筛网,可阻止贮箱内气体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收集器进入到液体燃料管路中.文章假设卫星液体燃料贮箱的底部收集器出现故障,无法阻止气体进入发动机管路.为确保卫星正常在轨运行,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对液体燃料贮箱在卫星姿态控制发动机工作时的运动规律进行...  相似文献   

16.
据欧空局计划部主任雷蒙·奥利先生称,阿里安火箭还有四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在78年12月底结束对火箭惯性制导系统的鉴定工作,它是由英国费昂梯公司研制。提供的。其次是对阿里安的第三级进行鉴定试验。目前这一级还有一些问题,要做某些调试校准78年11月8日,用试验站的推进剂贮箱与第三级氢氧发动机配合试车取得成功。另一次试验是在78年11月28日,第一次用真实的火箭贮箱与发动机联试。  相似文献   

17.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贮箱采用07Cr17Ni7Al沉淀硬化不锈钢作为壳体材料,由于总体减重需要,设计理论计算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超出常规国家标准值,在现有条件下,常规焊接及强化热处理工艺不能满足研制要求,为突破贮箱研制瓶颈,通过对材料自身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多轮次的试验摸索,综合文献研究及材料自身性能选择3种强化热处理温度区间和2种热处理时机进行此种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工艺技术研究,以期寻找满足产品机械性能要求的合适工艺参数.经过分析试验数据,综合性能指标,筛选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合适工艺参数.对用此工艺参数加工的贮箱产品进行液压爆破试验,爆破数据证明采用改进后的工艺参数制造出的一体化贮箱机械性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运输环境中火箭贮箱强度可靠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运输环境中火箭贮箱强度可靠性,建立了火箭贮箱强度累积损伤模型,采用直接模拟法随机模拟应力和火箭贮箱初始强度来获取火箭贮箱的可靠度,并结合实例进行了仿真验证。该算法为分析随机载荷下火箭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POGO稳定性分析及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学研究等所必需的发动机泵动力学传递函数,进行了以常温水为试验介质、全尺寸降转速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氧泵的动态特性水力试验,对试验原理、试验模拟准则、隔离贮箱设计、激励系统设计、控制和测量分析系统设计、试验内容及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试验成功地识别出泵的POGO动特性参数及参数的规律特点,为其他水力试验和真实介质试验储备经验。  相似文献   

20.
序言航天飞机由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轨道级、推进剂氢/氧外贮箱和两个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它有三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轨道机动系统和一个货舱。该舱长18.3米米,直径4.6米,可负载29.5吨。航天飞机发射时,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燃烧。当飞行高度到达约50公里时,固体火箭助推器与飞行器分离,以后从海洋中回收。在轨道级进入轨道以前拋下外贮箱,然后利用轨道机动系统达到所要求的轨道。轨道级及其乘员和载荷将留在轨道上执行任务,一般在轨道上停留约七天,需要时,可以延至30天。当任务完成后,轨道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