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探究微型燃烧室内蒸发管各参数变化对燃油雾化和蒸发效果的影响,对微型燃烧室蒸发管内的燃油流动、雾化、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燃油喷射方向、蒸发管直径及来流空气温度对蒸发管内部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喷射方向相比,逆向喷射时燃油雾化蒸发效果最佳;随着蒸发管直径的减小,燃油液滴的雾化效果及蒸发率有很大提高;来流空气温度越高,燃油蒸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微小型发动机中的Г型蒸发管的蒸发性能,在进口空气为常压条件下,对微小尺寸Г型蒸发管的蒸发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气油比、进口空气温度以及蒸发管内空气流速的变化对蒸发管燃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油比和蒸发管空气进口温度是蒸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蒸发管内空气速度影响并不显著,气油比的增大和空气进口温度的增大都会导致燃油蒸发率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微小“T”型蒸发管蒸发率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小尺寸"T"型蒸发管燃油蒸发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蒸发管入口空气常压.实验研究了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度、蒸发管壁温度和蒸发管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气油比、蒸发管入口空气温度和蒸发管壁温是影响蒸发率的主要因素.蒸发管入口空气流速对蒸发率的影响较小.该蒸发管在管壁和进口空气同时加温, 并且气油比大于4.5的条件下, 蒸发率接近100%, 蒸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蒸发管蒸发及雾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某型发动机中的Γ型蒸发管的蒸发性能,在进口空气为常压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燃气加热,模拟实际蒸发管工作环境.实验研究气油比、进口空气温度以及蒸发管管壁温度的变化对蒸发管燃油蒸发率及出口索太尔平均直径SMD(Sauter mean diamete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油比(AFR)、蒸发管空气进口温度及蒸发管壁温对蒸发率及SMD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气油比的增大和空气进口温度的增大以及蒸发管壁温的提高都会导致燃油蒸发率的增大和出口SMD直径的减小,而三者中壁温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型燃烧室蒸发管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研究了进气温度、气油比(AFR)、管壁温度和进口空气流速对燃油蒸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和进口空气流速是影响蒸发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当气油比减小到3.0时,管内两相流型由膜态沸腾向过渡态沸腾转变,该状态下燃油与管壁的换热效率最低。蒸发管数值仿真引入离散相模型(DPM)和液滴碰壁飞溅模型,蒸发效率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呈现相同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动参数对燃油雾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口空气流速的提高可以改善燃油雾化细度,但不利于液滴分布的均匀性,索太尔平均直径(SMD)与进口空气流速的-1.69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蒸发管内雾化和蒸发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燃油初始雾化,油滴在受迫对流条件下的蒸发和管内气油间的热平衡而发展的计算方法。该算法定量考察了各种气动和结构参数对蒸发管中燃油雾化和蒸发的影响。结果指出:进口空气温度和管内气油比是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计算和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据此提出了选择蒸发管燃烧室设计和试验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蒸发燃油喷射装置的雾化和蒸发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满足燃烧室雾化要求的雾化方式,设计了采用侧喷和逆喷供油方式的两种蒸发管,并对其分别进行了雾化和蒸发率两方面的实验。实验测试了蒸发管在出口不同轴向距离的雾化效果以及不同外界温度下蒸发管的蒸发性能,分析了影响蒸发管雾化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型侧喷、逆喷蒸发管均能较好的完成燃油雾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级/预混合预蒸发贫油燃烧低污染方案NOX排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级/贫油预混合预蒸发低污染燃烧方案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主要目的是考察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级降低污染排放的能力。预燃级是常规双涡流器空气雾化喷嘴,主燃级是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燃油,配装蒸发管,头部涡流器组织燃烧。燃油为RP-3航空煤油。采用单头部燃烧室,工况模拟了燃烧室进口温度(800K)、进口速度和总油气比,压力为常压。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式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燃烧的主燃级有降低氮氧化物的潜力,相对于常规燃烧组织方式,能够降低NOX排放量为60%,同时发现,燃油分级比例对NOX降低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多孔毛细陶瓷试棒的燃油渗透、蒸发性能与温度、气孔率及气流速度的关系,并对单直毛细孔的渗透、蒸发及裂解等模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蒸发管内燃油喷雾的蒸发速率,提高可燃混合气中燃油气相浓度,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雾化燃油在热惰性气体中的预蒸发过程和在热空气中的预蒸发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油雾在热惰性气体中的纯物理蒸发过程相比,由于"冷火焰"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大大提高了燃油在热空气中的预蒸发的油雾蒸发速率和可燃混合气中的燃油气相浓度.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
在内径50mm的吸气式无阀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机上,以煤油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成功进行了两相脉冲爆震试验。研究了煤油/空气推进剂的点火、起爆过程与特点,发现燃油粒度对PDE的点火-起爆影响至关重要。粒度较小时无论煤油是否加温均可成功生成爆震;而提高燃油温度有利于煤油的快速点火和加速火焰传播速度,但在燃油粒度较大时没有生成爆震。与汽油/空气推进剂相比,煤油/空气PDE起爆难度较大,且点火-起爆时间显著增加;随着频率增加,两者的点火-起爆时间差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模型三组元喷嘴流量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组元喷嘴内混式外喷嘴与内喷嘴组合形成的内混腔,气氢和煤油在此混合形成两相流,通过对大量模型喷嘴进行实验,详细研究了混合腔的结构参数对于喷射进行其内的气体和液体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气体,流体流量特性之间的互相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和液体流量特性互相影响强烈,多数结构参数对于气体和液体的喷入流量系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加热空气流中燃油液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液雾火焰结构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在液雾火焰中燃油液滴并不是以单滴形式烧掉,蒸发液雾形成蒸汽空气雾在稠液雾边界上以扩散火焰方式燃烧掉。这个结果强调了在热环境中液雾蒸发的重要性。基于对单滴蒸发的研究金与Lefebvve导出液雾蒸发模型,在跨流喷射的液雾问题中,已经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液雾分析模型。这个模型得出  相似文献   

14.
旋流器型式对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特性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器型式对双旋流式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测量了不同空气雾化喷嘴下游流场结构,并且采用高速摄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空气流量和燃油流量下的双级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油雾场形态、索太尔平均直径(SMD)、Rosin-Rammler分布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巍  杨涛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3):711-716
为了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旋流流场特性,设计了一种轴向斜孔式旋流器,推导出旋流数计算式.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斜孔角与不同背压下的燃烧室旋流冷流流场,研究了旋流数、旋流流场结构以及总压损失等内容.旋流器出口旋流数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计算值相比差别较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可通过改变斜孔角度、背压等参数改变燃烧室入口旋流数,燃烧室内中心回流区与突扩台阶回流区的总压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16.
旋流杯液雾的空间分布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燃烧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旋流杯燃油雾化的物理过程及其近场液雾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空间分布呈“双峰”或“三峰”分布的基本特点,建立了旋流杯近场液雾SMD空间分布的半经验模型。该模型将旋流杯近场液雾分为中心区和边界区,其中中心区液雾采用离心喷嘴与内旋流的混合型雾化模型,边界区液雾采用文氏管液膜的气动雾化模型,同时将液雾SMD及SMD空间分布与正态分布函数相结合。根据空气压降不同,分别对压力雾化主导及气动雾化主导两种形式的旋流杯液雾SMD空间分布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供液压力及空气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供液压力和空气压降的增大,旋流杯液雾SMD呈现整体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收扩套筒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点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复合式收扩套筒空气雾化喷嘴中, 副油路是一个单油路离心喷嘴, 主油路采用双旋流空气雾化, 喷嘴是直射式.在点火研究中, 只是单油路离心喷嘴工作.实验用的燃烧室是一个单头部矩形燃烧室, 在燃烧室进口温度为常温, 进口压力为常压, 燃烧室压力降0.9%9.0%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的点火性能.在同样条件下, 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并总结了经验关系.分析了影响点火的主要因素, 通过整理雾化数据, 以Lefebvre点火模型为基础, 总结了该类燃烧室点火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8.
薛帅杰  刘红军  洪流  陈鹏飞 《航空学报》2018,39(12):122534-122534
为了解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预燃室煤油离心喷嘴的动力学特性,开展了厚液膜敞口型离心喷嘴动力学响应特性试验研究。使用水为工作介质,通过改变喷嘴切向孔直径实现了旋流腔液膜厚度改变,通过脉动发生装置在喷嘴上游的供应管路上产生流量和压力振荡。使用脉动压力传感器记录了喷前压力的振荡特性,使用高速相机记录了旋流腔内流过程和喷注雾化的响应特性。研究发现:当扰动波较长时,旋流腔内液膜的厚度和喷嘴的喷雾角均周期性变化,厚液膜和薄液膜喷嘴内流过程对扰动波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差别不大;随着扰动波长缩短,旋流腔内液膜局部"缩口","缩口"向下游传播并使喷雾过程出现Klystron效应;当扰动波较短时,相较于薄液膜喷嘴,厚液膜喷嘴旋流腔内流动过程对扰动波的耗散作用较弱,但厚液膜喷嘴的雾化过程对外加扰动始终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