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宫一号频繁轨控条件下快速测定轨精度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中国将要执行空间站与货运飞船的快速交会对接试验,该试验要求飞船起飞后6 h完成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工程实践中需要对飞船进行多次远导控制,其间留给快速定轨的数据时长最少可能只有5 min,这对短弧定轨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利用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期间实测数据开展了快速测定轨试验,试验频繁轨控条件下5 min数据时长的快速测定轨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短弧定轨精度差异较大,这为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带来了较大风险。为了提高短弧定轨精度,制定了利用轨控前后数据联合解算轨控从而增加定轨数据弧段的方法提高短弧定轨精度的定轨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该定轨策略有效提高了短弧定轨精度,可满足快速交会对接试验轨道维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工业     
《国际航空》2014,(12):10-11
“猎户座”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12月5日,美国新一代“猎户座”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由德尔塔Ⅳ重型火箭发射升空,执行首次无人测试飞行任务。德尔塔Ⅳ重型火箭是目前推力最强劲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也正在研发专用于“猎户座”飞船的新型大推力火箭。  相似文献   

3.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4):65-65
据合众国际社莫斯科2005年8月18日报道,俄罗斯第一艘无人飞船“快帆”号(Kliper)将于2011年建成,计划在2012年进行首次无人飞行。俄方表示,“快帆”号将取代“联盟”号飞船,成为俄罗斯未来10年的主要航天器。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15日,联盟TMA-04M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新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的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与联盟-FG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中间轨道。飞船在预定时间与第三级火箭分离,一切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5.
计划于2008年4月发射升空的印度第一颗小型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飞船1号”,目前正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这标志着印度的探月计划经过将近7年的准备,开始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6.
由于载人航天任务所具有的确保航天员安全的特殊属性,载人登月任务模式往往因此必须考虑救生等多种环节和因素,变得十分复杂。针对目前载人登月人货分运及人货合运两种任务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表明,从安全性、任务风险、飞船设计约束、发射窗口、测控支持复杂度方面来看,人货合运模式要优于人货分运模式,但是人货合运模式中的重型火箭如果被要求按照载人火箭标准进行设计和考核,其研制周期、经费方面的投入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火星-500"试验是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将模拟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登陆火星到返回地球的全过程。该试验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国家航天基地启动,计划用520天完成,目的是探索人类模拟登陆火星过程中所能够耐受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雷  张柏楠  郭斌  左光  石泳  黄震 《航空学报》2015,36(3):703-713
在"神舟"载人飞船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本文对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方案特点、新的设计理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适应多任务、降低运营成本、钝头体气动外形、更高安全可靠性以及新型轻质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了中国发展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星等任务需求,基本确定了新一代飞船的总体性能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途径,初步提出了两种方案设想,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美国三代载人飞船——“水星” 飞船、“双子星座”飞船和“阿波罗”飞船所用结构材料、防热材料、密封材料、涂料及粘合剂等作了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美国载人探索飞船重大载人航天计划产生的背景、总体目标和方案构想、飞船各分系统组成与关键技术以及计划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载人探索飞船的先进技术理念。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龙"号无人驾驶货运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7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8日8时35分)由"猎鹰9"号运载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首次正式执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指派的往返于地球与空间站之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飞船轨道控制的目的是先将飞船捕获到运行轨道,然后进行轨道维持,并且使飞船的星下点轨迹在返回圈经过主着陆场。本文描述了飞船轨道控制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控制方案,并对飞船的轨道进行了在不同情况下的试算,试算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够达到总体对飞船轨道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飞船在无地面测控支持的运行段飞行时,必须考虑故障情况下飞船自主返回应急着陆区的控制参数确定问题。本文根据飞船自主应急返回的主要特点和应急着陆区的选取原则,在分析飞船再入动力学过程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种飞船自主应急返回的控制参数计算方法及流程,并简要介绍了该方法在“神舟4号”等飞船测控任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17H,NASA的一份内部报告称,NASA的整个月球计划面临资金和技术问题。NASA的一名高级官员称,资金问题可能迫使NASA取消2013年建成新月球飞船的目标。此前NASA曾公开表示,将在2015年3月之前发射“猎户座”前往月球,这个类似“阿波罗”的太空舱将替换航天飞祝。  相似文献   

15.
小知识:     
《宝成科技》2004,(2):27-27
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中国“神舟”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可容纳3名航天员;返回舱直径2.5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七号飞船冲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幕,经过583秒征程,飞船准确入轨。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将联手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21时33分,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在轨飞行数据,采用PMV-PPD模型对载人飞船密封舱热舒适性进行了评估,基于在轨飞行数据计算了载人飞船PMV值,分析了密封舱空气温度、湿度以及舱内壁温度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同时针对目前载人飞船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提高舱壁辐射温度改善密封舱热舒适性的方法,可为后续的载人航天器特别是载人飞船密封舱在热控设计中提高热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载人飞船返回前为保证正常分离而采用了泄压的模式。分析返回泄压影响轨道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简化轨道泄压力经验模型,利用载人飞船返回前的测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致的泄压摄动加速度,并将该参数和模型应用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结果表明,飞船轨道预报至返回制动点的精度达到百米级,与以前的飞船返回过程相比有效提高了制动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9.
载人飞船返回前为保证正常分离而采用了泄压的模式.分析返回泄压影响轨道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简化轨道泄压力经验模型,利用载人飞船返回前的测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致的泄压摄动加速度,并将该参数和模型应用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结果表明,飞船轨道预报至返回制动点的精度达到百米级,与以前的飞船返回过程相比有效提高了制动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0.
飞船再入制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祥 《飞行力学》1997,15(4):48-54
在配平迎角飞行的合理假设下,建立了描述载人飞船再入飞行段弹道的数学仿真模型。在飞船再入标准轨道设计和再入机动边界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标准轨道法的飞船再入飞行制导规律。六自由度飞行弹道的数学仿真证明,设计的制导律能满足飞船再入飞行制导和定点着陆的要求,同时还得到了飞船再入飞行的某些运动规律和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