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某型供氧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原理进行分析,创新地提出将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的新方案,经重构氧源控制机构及改进含氧浓度调节机构,使此供氧系统与氧气瓶配套使用时输出的氧气浓度及供氧压力与原系统一致,为飞行员供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嫦娥探测器分段渐倾转移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超  孙京  刘宾  李新立  张大伟  姜生元  季节 《航空学报》2019,40(10):223014-223014
巡视探测器转移机构是在地外空间环境执行巡视探测器转移释放任务的空间机构。与美国、苏联转移任务不同,中国探月工程(CLEP)二期着陆器采用腿式着陆缓冲机构及巡视器顶部搭载方式,转移任务沿着陆器周向展开距离及巡视器释放高度增加,转移难度增大。在设计阶段,转移机构是否符合探测任务严苛的工程约束及设计指标;在执行阶段,转移机构能否在月面非确知环境下正常展开、转移过程是否稳定可靠,是嫦娥探测器顺利完成探测任务的关键。为保障月球后续任务及火星探测任务中转移机构的设计需要,根据巡视器转移系统特点,以探月二期工程中首次探索并成功自主设计定型的嫦娥分段渐倾转移机构为例,对巡视器转移系统的组成、任务需求及设计约束予以阐述,并结合参研人员经验,对机构研制方案的选取、关键环节设计、工程状态及任务验证情况进行说明,以为后续工作及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对接系统标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接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和空间救援等现实需求,国际空间站成员确定了一项通用对接接口标准,即国际对接系统标准接口定义文件(IDD)。该标准是基于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成功经验和弱撞击对接技术提出的,详细描述了对接接口和对接性能要求。基于此背景,简要回顾了对接机构的发展历史,叙述了国内外主要对接机构的技术特点,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我国应结合载人航天工程需求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预警机任务系统线缆实现任务系统供电控制、信号控制、信息交换、数据传输等功能.本文介绍了预警机任务系统线缆的组成及分类,描述了线缆在翻修间隔期限内的损耗情况,结合任务系统线缆修理经验给出处理建议,可为同类型特种飞机任务系统线缆修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空间交会对接时,空空通信系统需在两个航天器之间建立双向通信链路,完成两者间的信息交换。在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中,空空通信系统担负交会对接段以及撤离段航天器间的双向链路数据传输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模式、分析不同信号的解调模型和算法特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确定本系统的全数字化解调算法和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实现过程运用复用/优化设计思路,节省了逻辑资源、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对关键指标的测试表明,该设计可满足空空通信系统的指标需求。  相似文献   

6.
空间交会对接多体制接收机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交会对接时,空空通信系统需在两个航天器之间建立双向通信链路,完成两者间的信息交换.在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中,空空通信系统担负交会对接段以及撤离段航天器间的双向链路数据传输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模式、分析不同信号的解调模型和算法特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确定本系统的全数字化解调算法和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实现过程运用复用/优化设计思路,节省了逻辑资源、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对关键指标的测试表明,该设计可满足空空通信系统的指标需求.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包括隐身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抗截获传输技术、动力技术、数据链技术、发射与回收技术、作战任务系统规划技术等无人机相关技术;探讨了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叙述了多处理机数控系统中联接结构及联接接口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总线式结构由实时操作系统进行总线裁决和管理的方法以及在MPCS—1系统(五坐标联动数控系统)中应用的实例。并对保持数控系统各任务实时性的操作系统在总线管理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用于空间站组建的翻转式转位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规划,借鉴和平号空间站的组建经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我国空间站建造的翻转式转位技术方案,即先通过对接机构实现实验舱与核心舱的轴向对接,然后利用翻转式转位机构将实验舱转位至侧向对接口并支持对接机构完成侧向对接。通过任务及功能分析、机构构型分析、机构自由度分析,确定了翻转式转位机构工作原理、具体组成及布局、系统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时序,同时对其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可为空间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型飞机操纵系统混合机构的功能分析,对混合机构的特点、结构组成和传动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对给定的输入转角,计算了混合机构的输出转角,给出了输入、结构几何尺寸与输出的关系式,可为大型飞机操纵系统的方案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空间站工程规划,借鉴和平号空间站的组建经验,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和平号空间站翻转式转位方案的空间站建造方案,即平面式转位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对接机构实现实验舱与核心舱的轴向对接;利用平面式转位机构将实验舱转位至侧向对接口,并支持对接机构完成侧向对接。然后,通过对转位机构进行任务及功能分析、构型分析、自由度分析,确定了平面式转位机构工作原理、具体组成及布局、系统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时序。最后,将平面式转位方案与机械臂和翻转式转位方案进行对比,为空间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组成与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软件设计方法,该方法利于集成性、开放性、复用性软件结构设计,并利用黑板进行消息发布、资源管理Agent进行任务流分解、协调Agent进行各Agent之间的合作、成员Agent完成子任务的执行.定义了系统中的资源与元任务.最后,基于JADE平台,介绍了该系统的实现方法.多Agent技术应用于SCADA系统,将利于复杂系统的开放组合.  相似文献   

13.
沈涛  柏合民  邱华勇 《航空学报》2018,39(Z1):722198-722198
目前各国在轨应用的对接机构属于硬碰撞式对接机构,在此构型下两航天器在空间进行碰撞接触时撞击能量较大,并且此结构下目标飞行器的对接范围较窄。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深入,需要对对接机构提出更高层次的设计要求,因此弱撞击对接机构也将成为空间探测任务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对弱撞击对接机构运动学的正解和反解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推导公式,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算例校验。求解出了对接环运动速度和执行推杆伸出速度的关系,这对弱撞击对接机构的工程研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欧空局拥有一个由全球范围的地面测控站组成的系统 ,称作欧空局测控系统 (ESTRACK)。每个地面站都通过实时通信网络与任务操作控制中心 (下称控制中心 )相联 ,该通信网络被称为操作网 (OP SNET)。OPSENT还负责控制中心与发射场、科学控制或科学数据中心、其他空间组织以及航天器检测测试场之间的通信。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X .2 5协议 ,即一种面向连接的包交换协议。然而 ,在OPSNET的其他组成部分 ,诸如局域网 (LAN)、中心之间、机构之间的线路以及那些以支持空间链路扩展 (SLE)业务为目的的部分 ,都使用IP协议。IP是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采用电动静液作动器(EHA)代替原有液压作动机构的飞机多轮系防滑刹车系统,在重点分析EHA的系统组成原理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EHA及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基本正确,结果与真实刹车基本吻合;采用EHA代替液压系统能极大改善飞机刹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空间站对接机构单机测试过程中传统手工串行测试手段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时间长等问题,针对相关测试任务,设计了一种由遥控指令信号产生电路、遥测指令信号监测电路、模拟电位计电路以及可调拉偏电阻电路组成的基于PXI总线的空间站对接机构自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系统经调试后,通过与软件系统配合,可完成供电通道切换、电源信号和OC门信号的监测与测量,符合测试要求,可以提高测试效能及测试质量,并降低装备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8.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利用VXI总线设备组成的测控系统实现风洞常规气动力测量与模型角度机构控制的实例,着重介绍了实现该方案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0.
实时视景仿真是交会对接技术仿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有效策略。本文基于软件平台MultiGenCreator和Vega设计开发了交会对接视景仿真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设计了软件系统的框架以及几何和行为模块组成;探讨了利用Vega的可视化图形界面Lynx和应用编程的接口API开发RVD视景仿真的方法,给出了实现对接结构控制和视点漫游等功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