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行力学第十三次大会于1989年11月2日至8日在湖南大庸航校招待所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来自全国有关航空航天部厂、所、高等航空院校及空、海军部队24个单位共94名代表。这次大会主要任务是: 1.学术交流。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2篇,其中在会上交流有42篇。此外会上  相似文献   

2.
第七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ICCM-Ⅶ)于1989年11月22日~24日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协国际科技会议中心联合发起,由中国航空学会和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主办。大会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吴人洁教授主持,顾震隆教授代表大会主席吴云书教授致欢迎词,蔡维伦先生代表国际复合材料执委会向大会致词。到会代表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共260人。会议共收到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495篇,经评审和组织委员会审定,列入会议文集有314篇,另有69篇列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国际断裂会议(ICF7)于1989年3月20~24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代表14人。会上发表各类文章46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25篇。会议论文集(初版)分五卷,共收入论文359篇。在五天的会议中组织了8场大会报告和64场分组报告。会议的内容涉及到以下14个方面:脆性断裂,韧性断裂,动态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及强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年14日至18日在湖南大庸召开了飞机结构设计学术交流会。会议代表来自航空部、航天部有关厂、所、院校22个单位共5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大会宣读10篇,分组交流25篇,书面交流7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广泛,归纳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1)总结了近20多年来型号设计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三○一所联合主办的标准化基础理论研讨会于8月18日至21日在洛阳014中心召开,共有37个单位47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总公司质量局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干事长、301所副总师孟昭川同志主持。会议共交流标准化工作理论、方法、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论文16篇,评选出优秀论文9篇,其中1等奖1篇、2等奖2篇、3等奖6篇,其余论文获鼓励奖,并颁发了奖励证书。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2篇。这些论文理论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22日~24日,亚洲太平洋地区航空航天质量组织(APAQG)全体大会暨APAQG-RMC(注册管理委员会)筹备组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APAQG成员单位近40人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一航承办。中国一航许焕刚副总经理致大会开幕辞,中国一航、中航二集团、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国航空工业界各企业和院所的质量专家共2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Hara先生向与会代表传达了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组织(IAQG)蒙特利尔会议的最新信息,对IAQG战略和政策新的调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9月18日至21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了第二次年会。会议代表来自空军、海军、民航及航空工业部系统所属厂、所、院校、部队共20个单位57人,会议交流论文29篇。在开幕式上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适存教授简要地传达了全国科协第三次大会精神,并对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和组织建设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梁允中 《推进技术》1986,7(6):73-73
中国宇航学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五日至十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了战术导弹动力装置研讨会.会议委托航天部三院卅一所主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梁守槃、王树声等同志共34个单位69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51篇.在大会上报告了24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战术导弹动力装置的现状与发展,并介绍了若干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空学会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科学管理学术交流会。会议有两个目的,一是进行学术交流,一是酝酿成立相应的学术组织。会议征集了90多篇论文,在会上部分论文进行了大会报告及小组交流,内容广泛地反应了航空工业科学管理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有综述航空工业科学管理方面的,也有论述体制机构、人才开发、经挤质量及系统分析、计划评审、行为科学等方面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朱平如 《推进技术》1987,8(1):72-72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3日至17日在九江联合召开了1986年度固体火箭推进学术讨论会.大会开幕式由北航李宜敏教授主持,航天部四院院长邢球痕、四院科技委秘书长阮崇智等同志讲了话.出席大会的有35个单位94位代表.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85篇,有67篇分别在三个小组会上宣读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于1987年11月16日~21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代表来自空军、海军、民航及航空工业部系统所属厂、所、院校及使用部门共32个单位71人。会议收到论文61篇,大会报告5篇,分组报告29篇,会议出版了精装文集一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直升机的使用问题,会上民航广州直升机公司叶观维报告了直升机在我国民  相似文献   

12.
航天部第十三情报网“6131”会议于1986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39个,代表63名。会议由十三情报网副网长王孟平同志致开幕词,三院三部曹柏帧主任和十三情报网网长703所杨铭本副所长为开好这次会议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特邀703所周万盛总工程师和三部朱绪宝工程师分别作了重要的技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会议共收到二十六篇报告,九篇在大会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标准化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和一九八六年学术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日在西安举行。一百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学术会议共征集论文276篇,经学术委员会筛选,送交年会交流的60篇,大会宣读了13篇。会议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问题、企业标准化问题和标准化理论问题分三组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发扬了学术民主。  相似文献   

14.
朱平如 《推进技术》1990,11(1):85-85
我部第三情报网第十届技术情报交流会于1989年9月20日~24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39个单位81位代表.会议展望了2000年航天推进系统的前景,还交流了一批高水平的单项科研成果.第三情报网创始人、三院科技委副主任王树声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航天飞行器推进系统的发展”的专题报告.会议共交流论文41篇,评出优秀论文5篇.  相似文献   

15.
航空航天部十三情报网 8131会议(航天飞机材料应用研讨会)于1988年9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有17个单位的24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24篇。 会议由航空航天部十三情报网网长703所杨铬本副所长致开幕词。有14篇论文作了大会交流。代表们对世界各国的航天飞机及其运载火箭所用防热材料和结构材料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对国外航天飞机和运载火箭及其所用材料的反复比较,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发展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及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3月29日~4月4日在浙江镇海召开了飞行力学和飞行试验研究综合学术交流会。代表来自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空军、海军及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院校、工厂研究机构在28个单位共89名,收到论文89篇,会议上交流了73篇,其中大会报告3篇,分组交流59篇,书面交流11篇。内容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会第三次直升机年会于1987年11月17日至2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民航机场招待所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部队、民航、工厂、科研所、大专院校及上级领导机关等32个单位共86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多年从事直升机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和中年知识分子以及民航和空,海军中具有丰富的飞行实践经验的飞行人员。这次年会是全国直升机界包括使用、研究、生产和教学各方面人士的学术盛会.会上学术交流以“直升机的使用技术”为主题。会议交流论文共62篇,其中大会报告5篇,分组报告29篇,书面交流28篇。这些论文中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有飞行、维护或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由四个学会联合。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代表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上海航天局810所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全国第十届复合材料学术会议(NCCM—10)于1998年10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航天大厦召开。出席本届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77人,部分复合材料界老一辈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刘海涛、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张宝乾、上海航天局局长金壮龙、上海航天局810所所长闵斌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本届学术会议共收录论文207篇,会议期间交流了146篇,其中大会特邀报告8篇。与…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4~17日,中国航空学会第五届发动机软科学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主任委员陈浚主持。有12个单位共18名委员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4篇论文,5位同志应邀做了专题大会发言,内容涉及发动机发展战略、科研管理、企业改革、关键技术、国外动态等方面,内容丰富,研讨热烈。在大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会议围绕如何加快产品研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坦诚地交流了看法,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把发展航空动力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列为高科技专项重点工程,下定决…  相似文献   

20.
《航空学报》2001,22(1):86
在国防科工委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空学会组织北航、西工大、南航、中科院金属所、空军第一航院、603所、624所的9位论文作者共10人代表团,于200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参加了在英国约克(York)郡哈罗盖特(Harrogate)镇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 2000)和会间召开的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会员国协会代表大会;会后,在大会组委会的安排下,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了英宇航(BAE)空客分部和罗罗公司;访问了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就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等事宜进行了初步接触与商讨。   大会于8月28日开幕。东道主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主席T.Truman先生致欢迎词;本届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主席J.P.Marec先生致开幕词。本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共收到论文498篇,经ICAS程序委员会(Programme Committee)评选,最终采用了279篇作为会议报告,45篇预报告,35篇在会场张贴交流。来自全世界5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和交流。这次大会仅安排了5篇大会报告,英国、美国、日本的专家分别就“CFD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性能、低成本、高速度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民用飞机动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和“高超音速飞机推进系统研究进展”等题目作了大会发言,270余名作者在7个分会场做了为期4天的学术报告。   中国航空学会共报送论文28篇,程序委员会通知我们采用21篇。根据大会日程安排,我会作者有8人发言,实际发言7位(西工大1位博士因故未去),预备论文6篇,张贴3篇。   会议研究确定奖励事项。英国的B.E.Launder教授获Guggenheim奖; 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超高音速飞机推进系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组(HYPR)获Von Karman奖; 空客公司的J.Roeder先生获Maurice Roy奖章。   大会选举上届程序委员会主任、德国人Wolfgang Schmidt 先生为新一届ICAS主席,瑞典人B.Fredriksson任程序委员会主任。   2004年第24届ICAS大会由日本横滨获得了主办权。 (李铁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