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世纪初军用卫星技术及市场发展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 ,竞相发展军用卫星。90年代以前 ,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 990年全世界发射军用卫星超过 1 0 0颗 ,是发射军用卫星最多的一年。冷战结束后 ,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 ,到 1 996年~1 997年这两年 ,降到了谷底 ,年发射仅 1 0颗左右。未来的军用卫星将如何发展 ?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全球军用卫星的发展动向 ,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思路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 ,从而加快我国军用卫星的发展。1 影响军用卫星市场的两个因素冷战结束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大国调整航天…  相似文献   

2.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型军用卫星掠影刘小荣(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冷战时期,军用航天系统是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几十年来,它们竞相发展包括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气象、海洋监视等多种军用卫星系统,主要为各自的核威慑战略服务。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无力再与美...  相似文献   

4.
老兵 《国际太空》2001,(10):6-8
测绘卫星的特点□□美国国防部 (Do D)于 1972年成立了国防测绘局 (DMA) ,主管军用测绘事务 ,后来于 1996年 10月 1日又与 Do D中央图像办公室 (局 )和国家照相侦察中心合并成立了国家图像和测绘局 (NIMA) ,主管军用测绘和照相侦察两方面的事务。美国只有早期的回收型测绘卫星 KH- 5 (196 2年 5月~19 6 4年 8月发射了 12颗 ) ,是由中央情报局 (CIA)管辖 ,以后再也没有发射过测绘卫星。所以 ,美国军用测绘所用的卫星图像主要来自美国的“陆地卫星”(L ANDSAT)、“艾科诺斯”(IKONOS)、航天飞机和法国的“斯波特” (SPOT)等 ,…  相似文献   

5.
天兵 《太空探索》2005,(3):30-32
受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4年全球只发射了19颗军用卫星升空,与2003年升空的28颗军用卫星相比少了许多,但在这一年中也有几项重大的军事航天活动,尤其是年底升空的欧洲首颗第2代照侦察卫星,给军事航天界挽回了一些“颜面”。  相似文献   

6.
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15日10:14,德国军民两用“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卫星系统的首颗卫星——TerraSAR-X,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拜科努尔顺利发射升空,这是德国继2006年12月19日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1(SAR-Lupe-1)之后的又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按计划,卫星将在轨进行为期4个月的测试,并在11月份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军用卫星通信□□英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己的专用军用卫星通信网的国家之一。其军用通信卫星称为“天网”系列,开始于60年代中期。天网-1包括天网-1A、1B两颗卫星,分别于1969、1970年发射,其中天网-1A卫星因转发器故障用了不到1年,而...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气象卫星等。这些卫星在作战规划制订,武器精确制导,作战后勤保障和作战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 1 957年到 1 998年的 4 2年时间里 ,全球约有 51 3 7个航天器被送入太空 ,其中约有 775颗是民用卫星 ,即平均每年发射约1 9颗 ,它们占所发射的航天器总数的 1 5%。这里所说的民用卫星是指由政府定购经营的非军用卫星。与商业卫星不同的是 ,民用卫星主要设计用于科学和公共事业目的 ,而非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这种区别必须加以注意 ,因为人们有时混淆这些专用名词 ,使用不当。从 1 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 1颗人造地球卫星到 1 971年 ,全世界大约有 4 50颗民用卫星发射入轨 ,平均每年 3 2颗。从1 972年到 1 998年 ,总计发射了大约 3 1 5颗民…  相似文献   

10.
天兵 《太空探索》2007,(6):38-41
欧洲现正在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欧洲于2006年12月19日用俄罗斯宇宙-3M运载火箭发射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它也是德国的第1颗侦察卫星,可为德国提供天基军用侦察能力,使德国在构建本国太空侦察体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航天发射场又叫航天中心、航天港、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和火箭发射场等,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起点,绝大多数航天器都从这里出发被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在2010年进行了31航天发射,居世界之首。刚开始一直很顺利,尤其是俄罗斯的首艘数字化宇宙飞船——联盟TMA-01M、迷你研究舱-1[MRM-1,又名为黎明号(Rassvet)]等重要航天器先后上天,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也捷报频传,但在12月出现了1次重大发射失败,在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发射GLONASS-M导航卫星时“箭毁星亡”,遭受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3.
姜睿 《国际太空》1995,(11):7-11
冷战的结束逐渐揭开了曾罩在两个超级大国军事空间计划上的神秘面纱。1992年9月美国终于揭露了原苏联国家情报局的秘密。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几个空间计划并首次公布了曾是保密的若干原苏联军事卫星的情况。“OKo”早期预警卫星从1960年2月到1966年10月美国发射了“米达斯”早期预警系统(代号为“266计划”)的几颗卫星。与公众的看法正相反,在1966年10月5日发射266计划的最后一颗卫星到1970年底期间,美国并未发射早期预警系统卫星。从1970年11月起,美国才开始启用一个被称为国防支援计划(D…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9,(5):36-36
中国遥感卫星-6升空2009年4月22日,遥感卫星-6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它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察、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印度成功发射雷达成像卫星-2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12发射,与它-起升空的还有“安娜大学微卫星”。意大利西克拉尔-1B军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天顶-3SL火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太空探索》2011,(10):44-47
卫星在轨操作任务主要包括在轨燃料加注、在轨模块更换、在轨发射、在轨空间碎片清除等。值得指出的是,在轨操作可以针对己方航天器进行,也可以针对敌方航天器进行。能够通过在轨加注延长航天器寿命,也可以利用交会对接和空间机械手技术将敌方航天器拖离目标轨道,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军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3日,俄罗斯用闪电-3火箭发射1颗质量2吨的"眼睛"(Oko)导弹预警卫星,以加强轨道上军用航天器部署.  相似文献   

17.
人类战争在经历了以物质流为特征的冷兵器时代、以能量流为特征的热兵器时代以后,现已进入一个以信息流为特征的高科技形态战争时代即信息战时代。信息战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在由主战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组成的作战体系中,可自动获取、储存、处理和传输的信息流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神经,而军用卫星则是实现信息流的重高科技手段。海湾战争可以说是一次军用卫星系统的全面投入和综合演练,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次“空间战争”。它雄辨地证明了“战区冲突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控制空间”的现代战争规律。尽管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国泰 《国际太空》2006,(9):31-32
印度“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于2006年7月10日发射失败,美国太空旅馆试验舱于2006年7月12日凌晨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俄罗斯于2006年7月21日发射宇宙-2422军用卫星,俄罗斯“轰鸣”火箭于7月28日成功将韩国卫星阿里郎-2送入预定轨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欲叫停空间站实验,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7月17—22日在北京举行,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于7月25日在北京召开,第五届美洲空间大会强调加强空间技术合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沙漠风暴行动”使美国进一步认识到,需要继续加强先进的军用太空技术,例如,在小而轻的战术卫星上装载功能更高的图象、无线电截听、通信、各种监视和卫星控制的仪器,研制监视航天器的紫外传感器,这样能减少对复杂红外装置的需要。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利用的是战略性大型航天器。在90年代,美国将继续使用少量大型战略航天器,但也将使用大量小型或中型战术卫星,后者适合于战地指挥官的特定需要,指挥快速的战术行动。“沙漠风暴”暴露出航天器存在下列一些明显问题: 空战的速度常常超过太空情报传递速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国防部1993年7月出版的《外国军事评论》期刊上,登载了一篇题为“美国海军的‘白云’星载电子情报系统”的文章。该文披露了美国政府最保密的一颗间谍卫星在设计和运行方面的一些细节,从而揭开了美国海军的“白云”海洋侦察卫星的面纱。据该文报道,美国海军利用“白云”卫星每天跟踪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军舰行动,一天监视次数约30次以上。该卫星的作用也是为美海军水下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编制弹道程序的一个关键手段。美国这种新一代的间谍卫星是从1990年开始部署的。自1990年美国海军发射“白云”卫星后,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