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中集成芯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环境中各种粒子辐射在集成芯片临界体积中产生的能量沉积, 即LET(线性能量传输);得到了银河宇宙线1≤Z≤28、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C、N、O、Ne、Ar、Fe)、内辐射带质子等产生的LET, 计算了其分别产生的单粒于事件(SEU)翻转率。 相似文献
2.
来自行星际的能量粒子进入磁层的过程一直是磁层研究的热点,也是空间天气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以往的工作大都集中在讨论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粒子进入磁层的统计规律.本文在T89磁层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能量粒子进入磁层运动的程序,计算了几种不同能量的质子从不同方位角入射到磁层的运动轨迹.模拟结果表明,能量粒子沿着磁力线方向才可能穿越磁层到达地球表面,越偏离这个方向,则越早被反弹.能量越高的粒子进入到地球磁层上空的角度范围越大,但仍然只有沿着磁力线入射的粒子才能到达地球表面.这些结果与理论预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4.
二维静电孤立波的粒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双流不稳定性激发静电波并演化为静电孤立波的物理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线性增长阶段,主要激发的是沿磁场传播的静电波;在非线性演化阶段,相邻的静电波会互相合并,直至形成静电孤立波,并可激发静电哨声波.还研究了磁场强度和离子温度对此过程的影响.当磁场强度比较小时,无法形成静电孤立波,只有磁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静电孤立波才能形成;同时,离子温度会影响静电孤立波的稳定性,当离子温度比较小时,静电孤立波的稳定性减弱,在演化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5.
6.
以ACE卫星实时观测数据驱动的全球磁流体模拟为背景场,选取2003年10月22-24日行星际磁场(IMF)持续北向的事件,使用试验粒子方法,对太阳风粒子向磁层输运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北向IMF下太阳风粒子注入磁层过程中粒子在磁层内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IMF北向期间,进入环电流区域的粒子在晨侧区域的密度大于昏侧,且晨侧的粒子分布范围更广。背阳面磁鞘中的太阳风粒子可以通过低纬边界层进入磁层,但很难通过南北侧磁层顶进入磁层。进入磁尾的太阳风粒子聚集形成冷而密的等离子体片(CDPS),模拟中CDPS的空间分布和密度大小与观测数据符合。在IMF长时间北向期间,磁尾的粒子数量呈现随时间增长的趋势,并存在约20 min的小幅度准周期变化和约5~6 h的较大幅度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元内粒子(PIC, Particle-In-Cell)方法对离子发动机光学系统进行了等离子体粒子模拟.PIC方法可有效地对等离子体进行粒子模拟,其中电场求解采用SOR(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方法,离子加速方法采用蛙跳格式.推进剂采用氙,模拟粒子为单核离子.模拟得到了栅极间电势分布、电场强度分布及栅极间氙离子数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所取的光学系统电压参数和几何参数下,粒子束能够顺利通过栅极孔,不会撞击到栅极孔壁上.粒子模拟为今后开展离子发动机光学系统腐蚀机理分析及寿命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面入射的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泵波)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之间的参数相互作用,能够引起静电波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稳定性.本文用PIC静电粒子模拟方法,研究泵波与赤道电离层E区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泵波能够控制双流不稳定性的发生,在不同条件下,泵波对双流不稳定性起着稳定与不稳作用,模拟结果定性地与理论研究结果相符合,这为我们对不规则体产生的地面人工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Space Radiation 7.0工具分析临近空间中子辐射环境,研究其与海拔高度、太阳活动和经纬度的关系及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大气中子实时错误率预计方法,并以航空电子系统关键集成电路FPGA为例,预计其单粒子翻转敏感模块包括配置存储器、块存储器和用户触发器,单粒子功能中断敏感模块包括上电复位电路、SelectMAP接口等的实时飞行错误率.结果表明,配置存储器中发生的单粒子翻转达到总单粒子翻转率的77%,而上电复位电路和SelectMAP接口中发生的单粒子功能中断各占总单粒子功能中断率的36%.根据RTCA DO-254对飞行系统失效等级的划分,该FPGA器件不可用于航空电子系统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10.
脉冲管制冷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冷端无机械振动源以及没有电磁干扰等优点,是适合空间应用的新一代制冷机。文章以一维数值模型描述脉冲管制冷机中的非线性过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此一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粒子辐照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部分碳纤维复合材料粒子辐照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对,分析了粒子辐照对该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部分机理和一些变化规律,进行了微观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考虑由扩散与中性风引起的动力学输运与有原子离子O^+(^4S),O^+(^2D)与O^+(^2P)以及分子离子O2^+,NO^+,N2^+参加光化学反应的电离层-热层体系中,提出一个一维时变的电离层剖面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着重讨论了武昌地区F2层峰以下,尤其是E/F与F1/F2谷区的电离层形态与有关过程,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原子离子,单一成分O^+(^4S)的光化学反应与输运,也有助于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空间高能粒子环境及单粒子效应的机理、模拟试验方法和错误率计算方法。空间高能粒子环境由银河宇宙射线、太阳宇宙射线及地磁捕获粒子组成。单个高能粒子可在半导体中通过库仑作用或核反应电离出大量电子—空穴对,从而引起半导体器件逻辑紊乱或失效。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进行模拟试验可获得器件对单粒子效应的敏感参数;由E.L.Peterson 等人的经验公式或CREME 程序预计器件在特定环境下的出错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用Bayes方法对小样本或单次运行的仿真输出进行分析,给出了几种条件下的Bayes方法和伽玛分布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提出了Bayes方法中先验分布的确定方法和准则。并用M/M/1排队系统对几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实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ayes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球形导体倾斜赫芝振子辐射场的线极化与圆极化分量表达式,并进行计算,示出典型剖面内的各分量方向图。由此可进一步分析球形导体上线状天线的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气紊流数字仿真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东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0,(3):57-63
赵震炎等提出了一种数字摸拟Dryden大气紊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某些步长情况下它的相关函数和Dryden模型的理论值吻合得还不够令人满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到改进后的仿真结果非常符合Dryden谱的大气紊流模型。 相似文献
17.
卫星瞬态温度场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热设计中的几个典型瞬态溫度问题,采用Stiff稳定的自动积分法,对250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在校正迭代计算中配合以稀疏矩阵的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计算模拟是评估航天器介质深层充电危害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粒子输运 模拟, 可以得到特定空间辐射环境下介质中的电荷沉积分布, 进而根据电位/电 场计算模型, 得到深层充电结果. 前期研究多是围绕RIC (辐射诱导电导率)模 型及其改进模型展开的, 而目前通常采用基于电流守恒定律的简单计算模型. 为了研究二者关系, 给出其各自求解方法, 并采用已发表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 验证; 从理论上阐述了后者是RIC模型的进一步简化, 只要二者考虑相同的介 质电导率, 则对应计算结果就是一致的; 结合GEO恶劣电子辐射环境下平板介 质模型在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充电情况, 进行了充分的仿真验证. 相关结论为介 质深层充电效应评估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排球不同球缝随机气动力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22(6):701-706
介绍了排球不同球缝随机气动力建模思想,探讨了建模的仿真方法,包括模型及其结构辨识、辨识方法优选及模型检验等,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现吻合,建模方法可行实用,具有直观、简便、灵活、通用、易分析比较、建模精度和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球缝机气动力模型的高线或在线辨识。 相似文献
20.
杜文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8,(4)
本文在考虑大气密度(90km高度以下) 随地理纬度、高度及时间(月份)随机变化的基础上,沿卫星的返回轨道建立了随机大气密度的统计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产生的随机大气密度样本,进行返回轨道的Monte Corlo法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计算得到的返回轨道参数样本的统计处理,本文分析了大气密度变化对卫星返回轨道参数的影响。另外,本文还介绍了近似估计大气密度变化对返回轨道参数影响的影响系数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