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史对王维诗歌的接受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对于王维诗歌有不同态度。与前人相比,清人对王维诗歌的接受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第一,清人摆脱了长期以来诗坛“王孟”齐名的观点,将“孟不及王”的诗歌主张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第二,清人走出了盛唐诗歌首推李杜其次王维的观点,提出王维与李白、杜甫鼎力三足的诗歌主张。  相似文献   

2.
陆机“缘情”说对先秦“言志”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发展,第一次准确地认识了诗歌的美学特质,对后世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诗创作就是对陆机“缘情”说的成功实践。宋诗创作异军突起,在实践意义上对“缘情”说进行了拓展,从新的角度再次把握了诗歌的美学特质。尤其是宋说理诗重在机趣,在诗歌美学物质上重新发掘,可以称作“缘趣”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鲁迅早期诗歌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早期诗歌虽然只是如他说的“为新诗打打边鼓,凑些热闹”,然而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勇于探新的开路先锋,他的精神在诗歌里也有表现。这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表现深切”,格式上的“特别”。这些在新诗开创初期都有功不可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具有了不可否认的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唐诗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变时期。诗歌做为一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唐朝,得到高度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是决定唐代特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本文试从唐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诗歌传统等几个方面阐述唐诗发展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英译对美国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美国本土诗歌和文化思想仍然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美国人接受的是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美国诗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歌的吸收,并不等于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结合。通过研究中美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媒介,结合多元系统论和比较文学相关理论来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对已经被"边缘化"的英语诗歌教学,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中英语诗歌教学的不利因素,并总结几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欣赏英语诗歌,也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意象主义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女性的,研究这个后现代主义诗人的诗歌,可以从研究其描写女性的诗歌入手,从而找出其与世界直接交流的现代艺术特征和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展现诗歌魅力。运用新批评主义的原则分析诗歌,解读诗人的写作技巧。诗人通过文本安排和文学技巧来实现自己写这首诗的真正用意,使读者领悟由诗歌来发现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以诗歌的文体意义即主题意义和美学意义为轴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框架,以最佳近似度为评估标准,从多种视角在诗歌的语义、语音、语相、意象、意境等层面进行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和分析,然后得出评估结论,此种方法避免了陷入传统的以原文和译文"对等"为翻译质量评估尺度的一元论调,可以相对客观和全面地评价诗歌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兼具哲学家和诗人的双重气质。其诗歌以"龙场悟道"为界分为两个时期,蕴含着丰富的儒、释、道三教思想。阳明诗歌中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为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强调"以诗为教"来承续儒家的诗学传统;著名的"四句教"中又融汇了禅宗心法,透露出禅思的智慧;阳明诗歌中也充满对道教仙境的迷恋,更多流溢的是诗人对洒脱自在的道家情怀的向往,其"龙场悟道""吏隐"等人生经历也与道家情思渊源颇深。王阳明诗歌中的三教思想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审美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则是创造美的艺术。翻译的创新本质体现了译者对审美客体认识的超越。译者只有真正领悟原文作者的创作特征和意象,才可能与原文作者产生相同的创作激情,从而获得灵感,进行艺术再现的创作。诗歌翻译的审美体验有着显著的主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翻译理论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三美"原则出发,分别以Hawks David及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雪景联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其得与失,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诗歌一直是鲁迅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领域,研读鲁迅的白话新诗可以看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较高造诣。以《新青年》为载体,将鲁迅的白话诗歌与胡适、刘半农、俞平伯等早期白话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及韵律、内容和艺术手法三方面管窥早期鲁迅白话新诗的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4.
“五四”白话新诗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未,除了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成了强弩之末,内容陈陈相因,形式僵化凝固,尤其是诗歌,拾古人余唾,颠来倒去,毫无新鲜的生命力可言.关于旧文学在当时的实际情状,胡适曾引用他的朋友,后来成为复古派的胡先骕的一首词以证之:  相似文献   

15.
古人对王维诗歌有“盖以维诗,诗杂禅趣”的评论,学界缘此提出“禅趣诗”概念,并认具有“清净明朗图景”的山水诗作“禅趣诗”,这容易导致对王维山水诗理解的偏差。从“禅趣”含义入手,分析历代公认王维“禅趣诗”的创作特点,总结此类诗歌手法,并对具有“清净明朗图景”的山水诗与“禅趣诗”关系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难熔金属(钽,铼,钨,钼,铌)及其合金的性能,组织结构,加工工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液滴喷射过程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齐乐华  杨方  罗俊  蒋小珊 《航空学报》2007,28(3):719-723
 建立了液滴喷射过程流场和温度场的计算模型,研究了在外加周期性正弦扰动作用下,石蜡液滴形成过程的流场和温度场及其变化情况,给出了不同扰动频率下所形成液滴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得出了比较均匀的液滴流,指出扰动频率对液滴的形成及其均匀性具有重要影响。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铝及其合金精炼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论述了常用精炼剂精炼机理及其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研究了组合精炼剂除去除杂的原理,介绍了其研制工艺及其精炼工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韩偓的隐逸情怀贯穿其诗歌创作生涯,其产生与转变的缘由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尽相同,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诗歌内容来看,其产生缘因由青中年爱情、科举、仕途受挫的个人因素演变为晚年王朝变迁的社会因素;从思想动机来看,由进士及第前单一的儒家思想扩大为及第后到贬官濮州司马间的儒道并行再到归隐后囊括儒释道三教;从隐逸主体来看,又呈现出由唐亡前的被动到易代后晚年主动的变化。这种变化固然与韩偓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朝代更替关系匪浅,但韩偓本身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流行的线性代数教科书中,大都直接给出矩阵及其运算的抽象定义,并没有给出这些定义的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引出矩阵及其运算的概念,这不但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矩阵及其运算的定义,而且也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