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5,(3):14-14
2004年航天科工集团十大新闻如下:1、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全系统范围内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为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新闻事件评选于元旦前夕进行。“神舟”飞船连续发射成功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等10件大事被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2年十大新闻事件。按照当年发生、并在中国航天报上公开登载、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评选标准,科技集团公司邀请了部分院士和总部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以及中国航天报社的社长、总编担任评委,对2002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在初步提出的15条预选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评选,最终确定了…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2,(1):8-8
2011年12月29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资深科技记者和新闻网站主编共同评选出的2011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在京揭晓。“天宫神八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同时入选了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23日,《航天员》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员》杂志主编陈善广在会上作了2009年度工作报告;孙锦云副主任介绍了《航天员》杂志社组织的“2009年度十大载人航天新闻”评选办法;航天英雄杨利伟公布了十大载人航天新闻的评选结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董重庆书记在会议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会议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白延强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0,(1)
<正>2010年1月23日,《航天员》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员》杂志主编陈善广在会上作了2009年度工作报告;孙锦云副主任介绍了《航天员》杂志社组织的"2009年度十大载人航天新闻"评选办法;  相似文献   

6.
1993年1月16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中国航空航天报》社、《中国航天》和《国外空间动态》编辑部邀请我国部分著名航天专家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家评选出1992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1.’92国际空间年活动丰富多采。199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空间年。世界各国围绕监视地球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和开展航天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丰富多采的活动。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国际宇航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航空宇航学会等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9日,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在京召开了2003年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总结会,来自集团公司所属各院、基地及其厂所的5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徐建良处长总结了集团公司2003年的标准化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2004年标准化工作重点作了说明。会上,代表们对2003年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提出了2004年工作建议:①尽快完成集团公司标准的整合和各院标准向集团公司标准的平稳过渡;②在继续抓好标准制定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型号研制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工作,制定措施,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浩悦 《航天》2010,(3):52-53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到岁末年初,各国都热衷于评选各种年度要闻,这是俄罗斯人评选出的2009年十大航天要闻,并发布在“航天百科全书”网站上。  相似文献   

9.
1990年12月29日《中国航空航天报》社、《世界导弹与航天》和《国外空间动态》杂志编辑部,邀请我国部分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家评选出199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这十大新闻是: 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创飞行时间最长纪录。1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回收了“长期暴露设施”,这次飞行是计划中的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商用飞行,它创下了航天飞机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10天21小时36分)和着陆重量最大的纪录。 2.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1月24日,日本发射一颗飞天—A月球探测器,并于3月19日进入绕月球飞行的轨道,使日本继美苏之后成为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3.空射型运载火箭首次投入商业飞行。4月5日,机载飞马座火箭由B-52型飞机在空中投放后发射,将两颗小型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27日《中国航空航天报》社、《中国航天》和《国外空间动态》编辑部,邀请我国部分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家评选出1991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是: 1.人类首次将卫星技术用于大规模战争。在海湾战争期间,大约有60多颗军用卫星和20颗民用卫星用于情报收集、通信、导航、后勤管理和天气预报,这是卫星首次在实战中全面的、大规模的应用,是一场在陆地、海上、空中和空间进行的立体战争。 2.“行星地球使命计划”(MPE)的第一颗卫星投入运行。1991年9月15口,重约7.5吨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释放进入轨道,这是“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第一颗卫星。“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内容为跟踪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陆地、海洋、空气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人类、动植物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自然过程。参与这—计划的有美国、欧洲空间局和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