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被西方世界喻为“铁幕”的前苏联,对国内信息外传一贯严格控制,尤其是被定为国家一级机密的境内UFO活动情报,更是三缄其口,滴水不漏。前苏联解体后,接替的俄罗斯政府虽仍承袭其保密传统,然而由于政体更迭,机构解散,造成文件流失,档案曝光,还是使一部分深藏不露的历史秘密见了天日。据有关人士透露的情况说明,前苏联不仅早已确知飞碟来自地外行星,并早已与外星人接上了联系。这一闻所未闻、不可思议的消息,不能不令世人大吃一惊。据因特网上的消息,不久前,俄罗斯飞碟专家卡诺瓦洛夫披露了一项震惊世界的新发现:前苏联…  相似文献   

2.
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曾提出全球“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大家有所不知,当“星球大战”计划出台时,前苏联表面谴责美国这项计划,暗地里却早已有了针对性的天基武器计划—西方戏称为“红星大战”计划,但有点不同的是前苏联的计划主要研究对付卫星,不象美国的计划主要对付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3.
经过23天的探月之旅,带着在月球上采集的"宝藏",被人们亲切唤作"五姑娘"的嫦娥五号,即将在12月17日凌晨飞向祖国的怀抱. 白雪茫茫的草原上,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夜里,等候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区的航天回收试验队早已是厉兵秣马、整装待发. "返回器开减速伞,主伞开伞正常.各号注意,准备出发!"电台里不断传出指令,集结待...  相似文献   

4.
最近,包括著名的《蓝色档案》在内的一些前苏联克格勃(KGB)UFO秘密档案被公之于世.据称,宇航员帕维尔·波波维奇于1991年就从前克格勃手中拿到了《蓝色档案》.目前,波波维奇先生担任信息与UFO爱好者研究院的名誉主席.档案披露了许多UFO事件,以及军方曾数次试图击落UFO未果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左再新 《飞碟探索》2007,(12):22-23
大陆漂移学说已经产生将近100年了,早已被当代科学主流完全接受.大陆漂移学说是个伟大的发现,更是个巨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人力限制 前苏联由于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人慢,因此对德国的动态相当注意,即使德国是一个战败国仍对其存有戒心,柏林围墙倒塌后,除了以CFF条约限制德国的武器装备外,前苏联人对德国的军队数量也颇为担心,虽然前苏联的军队人数大过德国甚多,比较朋趣的是美国人对德国也有某种程序的戒心。  相似文献   

7.
1960年5月1日,一架神秘的美国高空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起飞,穿越中亚、欧洲地区进入前苏联,秘密侦察前苏联的军事目标,特别是洲际导弹的部署情况。这种神秘的飞机,就是绰号为“黑小姐”的著名高空侦察机——U-2。U-2在前苏联境内的侦察活动已经进行了4年之久,前苏联方面用尽雷达跟踪、飞机拦截、导弹射击等方法都不奏效。因为U-2飞得太高,通常在22000米以上,苏式歼击机的升限够不上,加之U-2飞机行动诡秘,很难抓个正着。这一次的侦察飞行,是美国最高层煞费苦心做出的决策。他们深知有极大的风险:如果计划败露或U-2被击落,将会招致前苏…  相似文献   

8.
电影《回忆未来》在前苏联放映后,激发了不少观众的想象,掀起了一阵宇宙来客热.顺便说一句,该片是应一家旅游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之约拍摄的,目的是做广告,结果这里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被爱挖苦人的观察者讥为患“飞碟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最具特征的标志是:讨论不明飞行物问题时完全丧失幽默感.我的朋友维克多是电影摄影师,看了这部影片后就发狂地追踪起飞碟来.  相似文献   

9.
研究宇宙的学者焦乌科夫斯基,相信存在着一个人口稠密的宇宙.他是几位看到了罕见的、但官方认为不存在的物体的前苏联科学家的保证人.1965年7月26日傍晚,3位前苏联天文学家罗伯特、埃斯马达尔达和梅尔德斯在拉脱维亚的奥格雷观察到天空有发光的云.当他们朝西北方向观察时,他们突然发现了一颗亮“星”在缓慢地向西移动.天文学家们急忙将望远镜对准该物体.  相似文献   

10.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于1986年建造成功的 ,至1999年在太空中已飞行了13年之久。按照其设计寿命早已超期 ,因此“和平”号的退役是必然的。但是 ,在新的空间站尚未建成之前 ,“和平”号不得不继续肩此重任。“和平”号被送入太空后 ,原定使用期限为5年。由于缺少资金 ,无法及时进行“新老更替” ,在超期服役的过程中 ,虽然宇航员不断对空间站上的设备进行维修更新 ,但事故仍时有发生。1997年9月8日 ,一个集成块损坏 ,空间站中央计算机出现故障 ,并导致飞行自动定向系统失灵。同年6月 ,“进步”号飞船与“和平”号相撞…  相似文献   

11.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发现中国文字的现象则早已见惯不惊了。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的甲骨文一模一样。而这种文字,迄今已经发现了300余个。从奥尔梅克遗址出土了六个刻有汉字的玉圭,上面的甲骨文已经被专家破译出来。其中的一块玉圭刻有"十二示土",而"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而商代正是中国最早出现甲骨文的朝代。  相似文献   

12.
深潜于生命的奇迹(下)瑞奇编译宇宙生物学在前苏联的特异心理学中,人的形象逐渐被假设为脉冲场,这种场能动地与其他所有的场一起发生作用,就像交响乐里的一个音与其他所有的音一起发出和谐的音调一样。所有事物都有这种生动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前苏联人表面上从占星学...  相似文献   

13.
毫米波技术早已被人们所了解,已有许多杂志和会议发表了关于毫米波技术的文章。毫米波在雷达方面的应用具有下列一些优点:1.对于同样的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毫米波需要较小的天线直径。2.提高了角度分辨率/天线直径。3.提高了频段宽度的有效性。4.提高了距离分辨力。5.由于波束宽度较小,以及该频段的使用密度低,故提高了电磁共容和电子干扰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当时前苏联的一位著名记者奥斯特鲁莫夫,来到萨尔茨堡博物馆,要求看看一个立方形的东西——说得准确些,是块平行六面体。这是库尔特博士于19世纪在一个煤矿里发现的。根据上世纪当时好几位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个在已有好几百万年的煤层中找到的东西,是被机械加工过的。 记者没有找到这个方块块,甚至博物馆当局在接待他时态度似乎相当恶劣。他们告诉他,说这个东西大概在二次大战之前就已丢失了,而且连它存在过的证据都没有。 奥斯特鲁莫夫很恼火地走了,随后他发表了一些文章,认为对这个立方形东西的种种叙述完全是一场恶作剧。 我们手中有一些刊物,确实是19世纪出版的,讲到了库尔特的这个立方形物体.因此这位前苏联记者的斥责显然过份了。不过,要是将博士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整个发射任务是那样平常,甚至有些无聊——这样的"星链"发射任务已经在2021年进行了多达17次,战无不胜,媒体对类似的发射任务早已见怪不怪,连航天爱好者也对这样的发射直播失去了兴趣. 然而,就在人们都认为一帆风顺、所向披靡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会出现什么疏漏时,2月8日该公司一则声明惊天雷般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2月3...  相似文献   

16.
聂云 《飞碟探索》2005,(5):12-13
1947年,美苏开始了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双方关系十分紧张,都担心对方进行入侵,包括空中入侵。在这一时期,前苏联防空部队曾多次发现.有不明飞行物光顾前苏联领空。前苏军不得不进行空中拦截.但均以失败告终。日前,西方媒体披露了前苏联有关遭遇飞碟的内幕。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空间开发体制在各共和国独立及经济严重不振的影响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其中,俄罗斯接管了前苏联大部分有关空间的资产,继续进行空间开发。然而,大部分空间生产厂和发射基地等却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他们之间的协调工作将成为今后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此外,各种空间设施的商业化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前进中充满了曲折与困难。一、前苏联空间开发体制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了改革与开放政策,随着时问的推移,对前苏联空间开发体制的整个面貌刚有所认识,苏联就解体,成立了独联体(CIS)。我们要预测CIS空间开发新体制的未来,还必须建立在理解前苏联空间开发体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争夺登月的第一,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竞相发射了大量的月球探测器,其中前苏联发射了32颗,美国发射了21颗,下面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月球”3号(前苏联)1959年10月4日发射,首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 “徘徊者”7号(美国)1964年7月28日发射,7月31日抵达月球,将月球表面情形以电视传回地球。 “月球”9号(前苏联)1966年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东西两大阵营开始进入“冷战”,为了与美军进行全方位的军事对抗,前苏联空军开始改变自30年代以来只重视发展战术航空兵而忽视战略轰炸机发展的方针,重新提出研制重型战略轰炸机的构想。作为这种新思路的直接体现,1947年,前苏联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图-4“公牛”轰炸机实现了首飞,掀开了前苏联战略轰炸机叱咤蓝天的序曲。  相似文献   

20.
“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12月14日,"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北纬44.12°、西经19.51°的虹湾着陆区,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转移并完成互拍,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与巡视勘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简述"嫦娥3号"月球软着陆工程研制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工程研制中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