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若星 《航空港》2012,(12):74-75
寒冷的、凛冽的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天气的特点首先是干燥,人们总感觉嗓子发干、口腔溃疡、有的脸上长痤疮、老年人皮肤发干。尤其冬天暖气一来就更加干燥,冬季气候特点第一是燥二是冷。都说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冬季是囤积和储存能量的季节。古人讲究在冬季休养生息,因为冬季气侯季节的特点是寒冷,需要"猫冬"、"冬眠"。所以冬天的时候我们尽量活动要减少,顺应自然的养生就是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这个时候大自然的生物都在潜藏,人作为生物也应该活动减少。活动减少我们还可以是的进补,补充自己的精气神,为来年的生活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航空港》2012,(4):133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问题植物药领军企业,康恩贝投资10亿打造道地"仙草"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经济发展了,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有些人年纪轻轻经常出现口干舌燥、腰腿酸软、失眠多梦、视力模糊;刚步入中年,眩晕耳鸣、疲劳乏  相似文献   

3.
<正>巧克力是以可可脂和可可浆为主要原料的甜食,可可脂富含多酚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有利,而代可可脂是属于反式脂肪酸的一种,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多食反而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两种物质一字之差,成分不同效果迥异,将代可可脂冒充可可脂销售涉嫌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弹射救生用人体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芳子  宣渝峡  王志  庄祥昌 《航空学报》1990,11(10):443-448
 利用人体弹射试验数据建立起人体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简称人体数学模型)。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与弹射有关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根据人体的最大动态超调,结合椎骨强度可确定人体耐受弹射加速度的限度。从防护角度出发,分析座垫对人体受力的影响和人体响应的时相特点而要求座垫厚度必需很薄。还提出改善弹射动力和确定测试系统性能指标的依据。将模型用于弹射实践可以减少人体试验,对人体安全和研制生产都极其有利。  相似文献   

5.
邱义芬  袁修干  庞诚 《航空学报》1999,20(Z1):58-60
给出了人体代谢量及人体与环境换热量的计算方法。并重点讨论了人体着装与环境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皮肤蒸发换热。该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评价环境及一些服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几何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采用NURBS进行人体几何造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产生比较真实的人体模型。  相似文献   

7.
人体步态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人体看作由13个刚体铰接所组成的多刚体系统,采用逆动力学方法建立起人体行走的动力学方程,以步态实验所得运动学数据为输入,计算出人体行走过程中各关节所受肌肉力矩、关节反作用力以及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等动力学参数,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人体尺寸数据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为了让用户能方便高效地使用人体尺寸数据,进行了人体尺寸数据库的开发。数据库收集了中国陆军、空军(飞行员)、普通公民的人体静态尺寸数据和人体的动态尺寸数据以及一些人体尺寸计算公式。数据库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数据类别或者按人体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用户除了能方便地查询人体的静、动态尺寸数据外,还可以利用其中的公式求出人体最大关节力矩以及按身高推测出基本的人体尺寸。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人体生物节律与人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关系,探讨了生物节律理论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附图 氧气分离曲线高空飞行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的呢?当我们谈到高度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高空病时,总会想到“高”空并将其定位为高度层(FlightLevel)的某处。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长时间处于任何高于你日常生活的高度,你的身体都会有反应。如果沿海的加利福尼亚居民到了海拔一英里高的丹佛,那他干任何事都不会像丹佛本地人那么有效率。可是绝大多数丹佛人都不会认为丹佛的地面是“高空”。接下来的讨论适用于所有的飞行员——喷气机的、直升机的、休闲运动的,以及滑翔机爱好者。人体是如何使用氧气的在开始高度如何影响人体的讨论之前…  相似文献   

11.
以MALTAB语言作为系统设计工具,将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分析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对SEMG信号的识别分为3个步骤:数据预处理,特征的提取,设计分类器分类。首先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消噪,提取特征;然后采用BP神经网路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证明小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表面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La Sola 《航空港》2012,(10):78-81
自由基人若要活着,除了要有食物供给充足的营养外,更需要靠不断地呼吸来获得氧气,氧气更是身体进行各种氧化反应所必需的,然而当人体正在利用氧气进行某些代谢反应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物质,而这些不稳定的物质都是氧气的"变身",它们的个性非常活泼,不喜欢安安稳稳地呆在原地,甚至喜欢去攻击别人,由于它们这种不喜欢受拘束的个性,我们称之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家具设计尤其是在家具功能尺寸的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缺陷。在家具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因素 ,合理选用人体尺度的百分位数。只有把人体测量数据正确地应用到家具设计中去 ,才能使家具产品更好地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椅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人椅系统运动模型,针对人体结构特点,建立了飞行员上肢3刚体7自由度数学模型.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人体上肢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上肢各环节在弹射救生过程中相对转角等,计算结果表明身体上肢甩打过程短暂,整个甩打过程在0.4~0.5s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上肢各关节的转角及由此引起的关节力、力矩即可达到人体的耐受极限,仿真结果显示上肢运动的特征有明显的“鞭打运动”。通过CATIA二次开发方式,对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体动力学响应特征进行可视化仿真,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的获得各种弹射情况下人椅运动规律,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陈娟娟  王奇  孙辉 《飞机设计》2020,1(1):66-72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菌库,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和代谢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宿主的遗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用药、激素水平、生活环境、地域、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肠道稳态。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仅会在短期内塑造肠道菌群,长期来看也是调整和干预肠道菌群最有效的方式。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差异始于宿主基因,但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宿主基因型仅可解释个体间微生物差异的1.9%, 而生活在同一地域环境中、饮食和生活习惯相近的人,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更加相似[1]。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地域是决定肠道菌群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在进行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宿主生活的地域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进行地域特异性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国幅员辽阔, 地域丰富,民族众多,但目前我国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西北地区却相当缺乏。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地带,高海拔,低氧压,昼夜温差大,造就了独特的生活环境、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当地生活着包括藏、回、东乡、裕固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群,因此进行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究特定地域环境和饮食生活条件下人群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寻找新的疾病治疗菌株,为地域性高发病和疑难杂症等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于肠道微生物的参考[2]。  相似文献   

16.
冷环境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学模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特点, 建立了冷环境中准三维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采用数值方法对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计算了不同冷环境条件下人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响应,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行人导航定位问题,研究了基于人体运动学辅助的可穿戴式行人导航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首先基于人体运动学原理构建了零速检测模型,使用最优综合判断条件有效检测出对应的零速时刻,实时进行速度和姿态的更新修正。在检测到零速时刻时,将速度误差、位置误差作为观测量,经Kalman滤波估计惯导系统误差并进行反馈校正,抑制惯导系统的误差,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研制了集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导航解算与监控显示于一体的可穿戴式行人导航系统,可对行人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所设计的基于人体运动学辅助的可穿戴式行人导航系统,平均定位误差小于行走距离的1.1%,最大不超过1.7%,验证了本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由紫外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看航线选择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紫外辐射对人身体的危害,不同波长紫外辐射对人生物学敏感度的影响,以及臭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紫外辐射的吸收特点,进而阐明了为减少紫外辐射对机内乘员的影响,飞机应尽量选择在低高度、高纬度地区飞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太空飞行中,需要改变自身位置与朝向以完成不同的作业任务,当其无法触碰到手脚限制器等借助物时,会涉及通过自身动作的转换产生人体旋转的问题。为此,首先基于Roberson-Wittenburg方法建立了人体动力学方程,据此提出能够使得人体转动的肢体操作方法,然后采用悬吊法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对比不同控制方法产生的旋转作用效果,发现肢体旋转时与身体的夹角和肢体旋转速度是影响人体旋转完成时间和关节力矩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推荐动作与实验结果提出空间姿态变换运动的操作建议。结果表明本文推荐动作有一定的优越性,对航天员处于太空中的自旋转运动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头盔瞄准镜等智能军事装备使用人体头部姿态信息作为机载武器站、光电云台等随动执行器的高精度控制输入,因缺少有效的人体头部运动特性数据,其控制优化受到了限制.研究使用微惯性技术实现了高精度人体头部运动信息采集,并设计了运动特性实验对人体头部运动规律进行具体表征,实际测得了多个运动特征:人体头部极限速度约600(°)/s、0(°)/s~600(°)/s的加速时间约100ms、极限摆动频率约1.5Hz等.这些运动数据可作为军事装备中随动执行器机电特性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智能军事装备进一步优化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