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月动态     
2月12日日本发射实用广播卫星 BS-2B。2月20日苏联发射“和平”号轨道站,这是苏联第三代空间实验室,能同时对接六艘载人和货运飞船,组成六个试验舱。2月22日阿里安火箭第16次飞行,发射两颗卫星:法国的“斯波特-1”地球观测卫星和瑞典的“维金”科学卫星。2月27日苏联“宇宙”1714号进入大气层陨毁。这是一颗海洋监视卫星,1985月12月28日发射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和小行星诞生之谜。而这对防范小行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丝川小行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 7月 2 5日 1 5时 0 5分 ,“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科学家于 1 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由两颗以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小卫星组成。此次发射的“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 ,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探测二号”卫星质量约为 343kg ,设计寿命 1 2个月 ,…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玛爆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6.
“中华卫星”2号(ROCSAT-2)5月21日在美国范宜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启台湾探索太空的新纪元。“华卫”2号是担负地球遥测及观测大气科学研究任务的卫星,主要任务是以地表遥测拍摄台湾本岛及离岛陆地、台湾海峡及附近海域的即时卫星影像资料,而科学有效载何也可用探测高空大气闪电现象,这是全世界第一套由卫星观测高空闪电用的科学研究卫星。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火箭     
“联盟”号运载火箭(苏联) 代号SL-4(A-2),芯级为2级 高49.3米,起飞质量310吨,低轨道运载能力7吨。1963年投入使用,用于发射“上升”号和“联盟”号载人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回收型照相侦察卫星、“宇宙”号观测卫星是世界上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  相似文献   

9.
意达 《飞碟探索》2002,(2):28-28
代号为“苏梅克”的近地小行星会合探测飞船是第一艘环绕小行星飞行的飞船,2001年2月在爱神星表面坠毁。在此之前它传回16万张有关爱神星的图像,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成功的航天探测之一。小行星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它们是巨大的引力形成太阳和行星时的残余物。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密集的小行星带。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必定要发生碰撞,导致某个小行星改变轨道飞向太阳或某个行星。英国《自然》周刊报道,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研究“苏梅克”探测飞船传回来的数据后说,他们发现爱神星的结构复杂得令人吃惊。爱神星长34千米…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飞离拉格朗日L2点195天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成功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抵达距离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的探测,将中国航天"太空长征"的轨道铺向小行星。  相似文献   

11.
最新消息     
月球形成时曾撞击地球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31日电,根据克莱门汀-1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保罗·卢西认为,月球曾是火星大小的天体岩石,撞击地球后被反弹到空间,形成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美专家拍摄到雪茄形小行星图像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借助于新型深空跟踪雷达系统,拍摄到了太阳系中一颗长约4.8千米的雪茄形状小行星的图像。即使在观测能力极强的天文望远镜上,小行星通常也只以遥远光点的形式出现,然而在1994年8月间,雷达对在小行星中排名第1620号的“地理星”进行为期一周的探测后,揭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1992年8月11日“韩国星”1号科学实验卫星升空,标志着韩国成为世界“航天俱乐部”成员。从那时起韩国人按着“国家宇宙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走过7个年头,到1999年12月21日“阿里朗”1号地球观测卫星升空,使韩国拥有7颗自行制造的卫星(韩国星1、2、3号;无穷花通迅卫星1、2、3号;阿里朗1号)。 由韩国科学院航天及宇宙研究所开发的多用途地球观测卫星阿里朗1号。从1994年开始与美国TRW公司合作开发,共耗资2243亿韩元,在美国西海岸范登堡空军基地,利用轨道科学公司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后,世界上排行第四的航天大国。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Osumi)于(1970年2月11日发射,是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比中国仅仅早两个月,日本每年用在空间研究和发射卫星的经费为10亿美元(2003年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四,金额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1977年2月23日,日本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ETS-2“萄”2号成功升空,使日本成为第三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另外,日本制造的科学卫星质量亦非常高,1986年更和美国、苏联以及欧洲各国一起参与发射宇宙飞船探测著名的“哈雷”慧星。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2月13日,备受世人瞩目的嫦娥二号卫星,与距离地球约700万千米的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首次实现飞跃小行星探测,我国成为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从成功发射到全面实现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从设计寿命期满到拓展试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好比一只春蚕,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刻,依然要吐  相似文献   

15.
最新消息     
5月8日,印度成功将Gsat-2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近两年中印度第2次成功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sat-2卫星重1.8t。 俄将恢复与美国、欧洲的火星探测合作计划 俄将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部门合作,于2015年左右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 俄联盟TMA-1飞船返航 5月4日,俄联盟TMA-1飞船返回地球降落时,偏离目的地约460km。据称,飞船偏离降落目的地是由飞船降落系统的一个电子设备出现轻的是国际空间站第6批长期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这是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28日,“全球降雨观测”(GPM)卫星由日本H-2A火箭从种子岛发射,该卫星是“全球降雨观测”计划中的主卫星,也是“热带降雨观测”(TRMM)卫星的后继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研制。“全球降雨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配备以Ku频段雷达(KuPR)和Ka频段雷达(KaPR)组成的双频段、毫米频段、具备多普勒测速功能雷达为主的降雨观测卫星,它不仅可用于地球观测,也能用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起死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子 《国际太空》2011,(1):29-31
2003年5月9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小行星探测器[原名为缪斯-C(MUSES-C)]由M-5火箭发射升空,目的是探测一颗名为丝川(Itokawa)的小行星(小行星25143),对其进行采样并带回样品。该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工作历时7年,在轨完成了地球引力辅助飞行、与小行星丝川交会、在丝川上着陆、进行采样和飞离小行星等飞行任务。2005年9月中旬,隼鸟号探测器到达丝川,对其形状、地形、颜色、组成、密度等进行研究;2005年11月,探测器在丝川上着陆和采样;2010年6月13日探测器返回地球并成功回收。2010年11月16日,日本宣布在隼鸟号的回收舱内发现了1500个物质微粒,这些微粒大部分来自于丝川小行星的岩石。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2000年用H-2A火箭发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ALOS是一颗装有大型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重3900kg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高度为700km,轨道倾角为986,轨道周期为101分钟。它也是自日本1987年和1990年发射海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1992年2月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1996年8月17日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l),以及1997年发射的一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1999年发射ADEOS-2之后所开发的第7颗地球观测卫星。ALOS载有3…  相似文献   

20.
龚燃 《国际太空》2014,(8):29-3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颗专门用于探测二氧化碳的卫星——轨道碳观测-2(OCO-2)于2014年7月2日由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OCO-2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ESSP)计划中的一项任务。主要用于观测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水平,进一步了解人类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