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测试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科研生产到贸易结算、从医疗卫生到人身安全、从环境保护到衣食住行.可以形象地说没有计量,人们就如同"盲人"一样生活在一片漆黑世界里.航天作为高科技产业,对计量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无论是火箭还是导弹,无论是卫星还是飞船,计量工作作为研制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贯穿于设计、加工、总装、测试和发射的全过程,并为评定航天产品的综合水平提供权威的依据.未来航天领域新工艺、新材料、新器件的应用,载人飞行技术的发展,航天测控、发射技术的提高,都对计量测试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回顾国外航天大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计量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计量工作应抓住机遇,以型号需求为牵引,扎扎实实地为型号服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四院报》编辑部、院团委、《航天》杂志社联合举办“爱航天、爱四院”知识竞赛活动。 这次竞赛活动,受到广大职工和航天爱好者的关注,共收到答卷3000多份,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10月24日在院科技活动中心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  相似文献   

3.
一、主办单位:航天杂志社、香港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二、竞赛目的:为庆祝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创建40周年,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普及航天知识,为国家的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属于尖端技术领域的航天事业,被世界公认为难度大、风险高、工程技术复杂,可我国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这些成就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物,而是一代接一代航天人集智攻关的硕果。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光选是著名航天专家任新民的优秀学生,是在国防部五院里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翻开我国航天事业这本浩若烟海的大书,"东方红一号"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丰碑,被无数文人墨客予以不同形式的表达和致敬。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的群像,读懂了困难时期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也由此记住了钱学森、任新民、孙家栋、戚发轫等一批爱国科学家的名字。吃水不忘挖井人。任何一项事业、任何一项工程,奠基人、铺路石和瞭望者的角色无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各级领导、国家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今天公开发行了,这是我国航天界,尤其是空间控制技术界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王佳 《太空探索》2006,(10):51-51
自1956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如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9,(7):52-52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相似文献   

9.
历时3个月的“北京科普画廊”航天知识竞赛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竞赛活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市科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承办。竞赛目的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倡导科技兴国,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相关科普知识,进一步扩大“北京科普画廊”的宣传作用,让科普走向社会,为航天事业培养后备军。2002年10月4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共有18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优秀奖100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元旦的钟声敲响,《太空探索》翻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国宇航学会的主办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主管下,在广大读者的爱护和支持下,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的壮大发展《,太空探索》走过了25年的历程。1980年,当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在“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三抓”(全程发射洲际导弹、潜艇水下发射固体导弹和发射试验通信卫星)任务,世界航天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之际,由国防科技工作的开创者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了。在《航天》创刊以及20世纪初改名《太空探索》的25年来,本刊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  相似文献   

11.
<正>液体弹道导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航天各类型号的领头型号。50多年来,我国的液体弹道导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与此同时,还造就和培养了一支技术理论基础扎实、  相似文献   

12.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6,(8):60-64,F0003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50华诞之年,特撰写人类太空探索进程和成果10大观感12篇,以志庆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15日,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屠守锷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屠守锷先后担任我国近程、中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洲际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领导解决了若干  相似文献   

14.
一、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承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二、竞赛目的:庆祝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成功,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得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太空》2013,(4):2
为了顺应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使与航天科学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空间活动概况和各国空间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空间战略研究和型号研制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这艘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般完全一样,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108圈以后,于4月10日圆满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2013,(5):54
为了顺应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使与航天科学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空间活动概况和各国空间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空间战略研究和型号研制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0,(6):6-6
4月24日,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4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的历程,畅谈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岁末,中国政府发布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三部有关中国航天的白皮书。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发布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