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98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露面的现代小卫星不仅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而且记者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获悉,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仅用两年时间研制的代表了90年代水平的实践五号现代小卫星将在今年上半年搭载发射。国际航天界一般将发射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100公斤以下的称为微小卫星。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微机械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卫星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留根 《上海航天》1999,16(6):47-48,55
为了区别早期发射的小型卫星,目前的小型卫星统称为现代小卫星。这种卫星在“沙漠惊雷”,“沙漠之狐”和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简要分析了现代小卫星的概念、发展前提,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并对发展小卫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林来兴 《航天》2012,(5):32-33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管现代小卫星有多少优点,同样也存在某些缺点。比如:单颗小卫星有效载荷质量和功率有限;对单点故障敏感;短期运行寿命和高风险;难以找到廉价可行的发射工具(相对大卫星而言,每千克发射费用高)。如何扬长避短呢?在应用上,通过采用分布式空间系统,就能克服小卫星的种种弓§点,让小卫星应用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飞马座将发射西班牙小卫星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已赢得发射西班牙迷你星(Minisat)的合同,将于明年在大西洋上空用飞马座空射型火箭将该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这是飞马座首次接受西欧卫星发射合同。这颗西班牙国家宇航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将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I--...  相似文献   

5.
小卫星将引起空间技术发展的一场革命王景泉36年前,美苏开始空间竞赛时,均从小卫星开始。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3.6kg,1958年2月,美国发射的第一颗探险者-1号卫星,仅重4.8kg……经过30多年发展后,小卫星又出现高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小卫星发展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小卫星的研制历程,总结了中国现代小卫星发展成就,分析了现代小卫星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提出了中国小卫星健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快、好、省"为指导,以多用途为目标,按照柔性设计、性能滚动提升、低配置/高可靠、产品化等思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建立了CAST968、CAST2000、CAST100、CAST3000等小卫星平台,至2018年10月,已累计发射现代小卫星95颗,在科学与技术试验、遥感、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引领了中国现代小卫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型运载火箭9月29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首次发射,将加拿大航天局的“级联小卫星与电离层极区探测器”(CASSIOPE)空间天气观测卫星以及搭载的5颗小卫星送入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8.
美菲利浦实验室签发小卫星合同美国空军菲利浦实验室拟于近期签发多达5颗小卫星的制造合同。这5颗小卫星将在本世纪末之前携带一系列高风险、快速反应的空间技术试验件进入太空。该实验室计划以每年一颗的速度发射每颗约耗资300万美元的这种小卫星。利用这些小卫星,...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 ,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 90年代以前 ,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 ,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 ,到 1996和 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 ,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 ?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 90年代以来 ,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军方对小卫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和热情 ,一些军用卫星计划已经或正在转向小卫星或小卫星星座设计。二是在商业卫星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肖择 《上海航天》2005,22(2):54-54
美导弹防御局希望发射两颗小卫星,作为其他军事发射的辅助性有效载荷。这两次发射任务用于校准轨道目标项目和微卫星推进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至少将一颗小卫星留轨1年,以评估太空辐射和失重对固体燃料发动机硬件(如O型和平衡环)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实验将展示一种能发射小型射弹的卫星。导弹防御局希望证实恶劣的太空环境不会导致推进系统损坏,从而妨碍其快速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11.
多颗小型卫星组装发射技术由于小型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研制成本不高,而且又能满足一般军事和民用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开发应用的要求,所以近年来出现了研制小型卫星的热潮。为适应这种新的航天发射商务形势,国外(特别是美国)许多公司都在研制专门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小...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2,21(1):115-115
据新华网2012年1月9日消息,当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B运载火箭将资源三号卫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高度约500km、倾角约97.5°的太阳同步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13.
纳米卫星的概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卫星的由来在航天发展史上,由于受运载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研制的卫星都采用小卫星方案,其重量只有几十公斤。70年代末,由于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和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提高,大型多功能卫星开始出现,卫星体积不断增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成本不断攀升,风险逐渐增加。如一枚大力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连同所发射的侦察卫星价值可达10.5亿美元以’上,一旦发射失败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航天界又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小卫星。198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实施了全球低轨道信息中继(GLOMR)计划,在一年…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俄将搭载发射德制小卫星 总部设在慕尼黑的KayserThrede航天公司已研制出了黑鸟系列微型卫星。这些卫星的重量在30~50公斤之间。意大利的空间电信公司于1992年6月订购了第一颗这种微型卫星(称作 Temisat)。该卫星将于今年7月份由联盟号搭载发射。Temisat 的任务是收集和传送环境数据。另外根据与德国空间局签订的合同,OHB系统公司设计和建造了6颗小卫星。第一颗称作Safir的小卫星将在6月份与俄罗斯的资源O卫星一起被送入低地轨道。Safir 装有一个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将用于进行环境测量。 (许勃)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宇航技术研究中心9月16日宣布,明年“十一”前,清华大学将与英国萨里大学合作发射我国第一颗小卫星———清华一号。清华大学筛选出的8人小组将赴英参与卫星研制。小卫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一代卫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技术含量高以及研制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成功发射一颗卫星本刊讯10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星上各种仪器工作正常。这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按预定计划,卫星将在轨道上运行15...  相似文献   

17.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3):55-55
据报道,欧空局的第二颗低成本Proba-2技术验证小卫星将验证新型航天器技术,同时携带有科学仪器。目前该卫星正在研发中,预计将于2007年9月发射。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简讯阿里安文发射两次阿里安航天公司6月10日用42P型火箭发射了美直括电视公司的直播卫星3,7月7日又用40型火箭发射了欧洲首瞩成像侦察卫星大阳神IA。40型火箭还携带了法一颗小军用卫星和西班牙的一颗通信研究小卫星,3f星均被送人675公里的太阳同步...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90年代以前,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到1996和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军方对小卫星表  相似文献   

20.
小卫星从母星释放过程的GPS卫星可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坤  王宇  袁洪 《宇航学报》2008,29(4):1414-1419
针对小卫星的一种安装、在轨二次发射方式,通过分析小卫星从母星释放过程中的GPS星座可用性,研究了小卫星的弹出旋转式在轨二次发射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小卫星对单颗GPS卫星可见的数学条件,然后导出了小卫星在二次发射从母星释放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对单颗GPS卫星可见的数学描述,最后研究了整个过程的GPS星座可用性,提出了一种保证释放过程中GPS星座可用的弹出时刻选取方法,并完成了数值计算验证。本文提出的选取方法,能够保证释放过程中GPS星座可用,避免释放过程中小卫星与母星发生意外碰撞的可能,从而证明了这种弹出旋转式在轨二次发射方式具有可行性。这一结论对我国小卫星在轨二次发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