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宏金 《太空探索》2003,(11):20-20
与前四艘神舟飞船一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是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的“三舱一段”的结构形式。 轨道舱位于飞船前部,为密封舱,外形两端带有锥段的圆柱形,前端与附加段连接,后段与返回舱连接,供航天员进出返回舱。轨道舱舱壁设有内开密封舱门和对地观察窗口,供航天员在地面进出飞船和在空间对地观察摄影使用。轨道舱外壁装有推进剂贮箱和发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武岩 《国际太空》2006,(12):19-20
1 航天飞机气闸舱 □□航天飞机的气闸舱是比较标准的气闸舱,内径为1.58m,长为2m,内部容积为4.2m3,能同时容纳2名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前后有2个压力密封的舱门,内舱门与中层甲板舱相通;外舱门与航天飞机的货舱相通.舱门呈D字形,直径为1m.气闸舱的舱门具有以下特点:从舱门的2边都能锁上和打开;使用寿命达2000次;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用一只手就能打开和关闭;在前后方向上能耐受20gn的冲击力;压差在1.38 kPa时仍能打开舱门;开关的手柄最大能承受132N的力.  相似文献   

3.
载有万众瞩目的中国首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经过21小时的太空洗礼,身披一路征尘,最终平安降落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返回舱静静矗立,人们等待着航天员从舱中露出矫健潇洒的身姿。 几乎是在返回舱落地的同时,一架架直升机在轰鸣声中疾驰而来,  相似文献   

4.
正气闸舱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行世界上第一次舱外活动时,使用了附加的、可伸缩的过渡舱,其出舱活动过程是:展开过渡舱并向内充气;当过渡舱与飞船座舱内气压一致时,开启飞船舱门,航天员进入过渡舱;关闭飞船舱门,释放过渡舱内气体;气体释放完毕,开启过渡舱外舱门,航天员进入太空活动;结束舱外活动后,航天员  相似文献   

5.
正这位女航天员将身体置于待组装的舷窗观察设备内,探出身体上半身留影,该设备将组装到国际空间站"命运"号实验舱朝向地面窗口航天员悠闲地将身体贴近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舱门处停靠的日本H-2运输航天器舱门上,轻松地享受休闲时光这位航天员正在使用通信系统与地面的家人通话,可以看出,此时航天员的心情格外兴奋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专注地下国际象棋休闲,这是在自己同自己比赛  相似文献   

6.
<正>技术实验载人航天器"上升"号飞船"上升"号飞船是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是以"东方"号飞船为基础改进而成的,长约5米,最大直径2.4米,质量5.32吨,乘员舱内空间1.6立方米。它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乘坐3人状态(左图),另一种是进行舱外活动状态(右图,尚未安装过渡舱)。为了实现航天员舱外活动,"上升"号飞船在其两个圆形舱门中的一个舱门外侧安装了一个过渡舱。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航天员从座舱进入过渡舱,然后关闭过渡舱与座舱之间的舱门,当过渡舱气压降低至零时,开启过渡舱通往太空的舱门,航  相似文献   

7.
出舱花絮     
开门6分钟听见喘气声电视直播可见,航天员开舱门的过程特别艰难,花费的时间似乎也比预期的要长,超过6分钟,并伴随着航天员的喘气声。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  相似文献   

8.
飞船安稳落地后,训练有素的搜索救援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为航天员打开舱门。有幸第一个进入舱内与航天员见面的人会是谁?他是——医生,为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的特殊医生。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1时01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出舱,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自从6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  相似文献   

10.
着陆场是航天员返回的场地。着陆场担负着对飞船再入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并回收返回舱,对舱内的有效载荷进行处置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护送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舱门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舱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选择、试验件状态及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序、故障判据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门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宗河 《国际太空》2008,(6):30-32
2008年4月19日,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返回舱载着韩国首名航天员李素妍、美国航天员惠特森和俄罗斯航天员马连琴科,着陆于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奥尔斯克草原地带,但着陆点偏出原计划目标地点420km,比预定抵达时间推迟20min,并且在着陆时带来的冲击使地面出现了一个30cm深的坑,还  相似文献   

13.
赵亚辉 《飞碟探索》2008,(11):F0002-F0002
9月28日下午,我跟随搜救直升机。见证了搜救神七返回舱的全过程。现场目睹了航天员出舱的全过程。 站在历史的瞬间,有很多很多感受。想到最多的是翟志刚那艰辛的三步,和唐振宇一起写了这篇小文,来与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4.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0月1日上午在其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开舱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伴随三位中国航天员太空飞  相似文献   

15.
回家     
莫斯科时间3月16日上午11点08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联盟"TMA-06M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并在大雾弥漫中着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大草原。跟随这三名航天员一起返回的还包括一些仪器设备以及他们的一些科学实验成果。在与国际空间站留守航天员道别之后,莫斯科时间16日0点32分,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诺维茨基、叶夫根尼·塔列尔金和美国航天员凯文·福特关闭了飞船与空间站间的对接舱门,开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16:40,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搭载联盟MS-10载人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起飞后约2min发生故障,紧急启动应急逃逸系统,整流罩携带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脱离火箭,随后返回舱开启降落伞,航天员安全着陆,但发射任务失败。本次任务是联盟-FG火箭自使用以来的首次发射事故,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分离之后首次使用整流罩分离发动机挽救了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5 联盟TMA飞船的试验和结果 对联盟TMA飞船返回舱的改进和新设计,俄罗斯航宇局曾经进行过多次严格的模拟试验,其中主要是对三维立体模型进行从飞机上的空投试验和机载试验.从飞机上的空投试验主要是检验新设计的返回舱壳体与设备焊接点的强度、测试新座椅和返回舱结构的性能、测定着陆时航天员所受到的冲击力以及检验着陆系统的安全性;机载试验主要是测试新系统和返回舱结构对降落伞降落和着地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8日17时10分,航天员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飘入天宫一号,面对镜头向人门招手示意,随后航天员刘旺、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依次飘入天宫一号。2012年6月19日18时50分,地面与航天员首次双向视频通话进行,"天上人"与"地上人"第一次可以"面对面"地通话。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点40分左右,历史将永远在这一刻定格——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顺利打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在幽蓝色地球的背景下,翟志刚在  相似文献   

20.
王朋 《太空探索》2012,(8):11-18
经过12天15个小时的飞行后,6月29日10时03分,3名航天员乘坐的神舟九号返回舱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他们长达13000千米的回家"路上",守候着成千上万的护卫者。本文作者就是多次在飞船着陆场迎接航天员归来的工程管理人员,请看他从回收现场发回的记实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