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是提高液体火箭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基于数据分析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是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过程仿真数据,提出了一种使用发动机稳态过程正常状况/故障状况数据类来实施故障诊断的方法。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过程正常状况/故障状况的仿真数据,对这一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有效实用,其故障诊断效果取决于所使用的发动机正常状况/故障状况数据类的完备程度与数据质量。本文研究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过程故障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对推动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琨 《上海航天》1993,(2):19-23
通过对方案设计阶段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的分析,提出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预测的方法和方案阶段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讨论应用简单的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替代现有固体捆绑火箭发动机的可能性,并且探讨如何制造同固体火箭发动机相同经济效益的火箭发动机,而不出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和操作缺限。固体火箭发动机经济效益好并被广泛使用。但是它表现出明显的安全和操作缺限,用现有经费模型探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并说明其原因。为此促使我们比较分析简单的挤压液体火箭发动机级,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有相同经济效益的烧蚀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本研究所选择的液体推进剂是过氧化氢和煤油,它具有可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竞争的经济和性能特性。研究表明没有实际的液体推进剂组合可以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那样的的密度比冲,应用过氧化氢和煤油的液体火箭系统是现有或未来运载火箭增加推力的一种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噪声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声学特性不仅对发动机故障识别与预报有重要意义,还会对液体火箭上的有效载荷工作可靠性产生影响。为此,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噪声进行测试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噪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噪声测试方法,介绍了该噪声测试系统的原理和各组成部分功能。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所产生的噪声进行了测量,结合所测得的噪声信号进行了时域与频域分析,对发动机周围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发动机在试车台上的噪声分布特征,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改进和地面试验台的降噪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行中的可靠性与健康监控技术密切相关.故障诊断是健康监控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基于知识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原理,简述一种基于知识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模式,总结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最新成果,包括基于物理模型、信号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方法;将不同故障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及其诊断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智勇  胡钟兵 《火箭推进》2004,30(5):36-39,53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现状,对今后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和效果作了初步探讨。重点叙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上采用的纳米技术及一些工艺方法,同时将它们的试验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今后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纳米技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简要地概述了 CAD 技术、应用及国内外 CAD 技术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然后结合我所的现状提出了实现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过程计算机化的具体措施与建立液体火箭发动机 CAD 专家咨询系统的一些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国外液体火箭及其发动机的低成本研制现状,重点论述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低成本设计,尤其是发动机系统、发动机重要组件的结构简化及可靠性设计经验.发动机系统优化与简化设计方法确保了系统简单、零组件数量和组件品种减少,操作性方便.关键组件的预先研究和新型密封结构设计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指出低成本设计是降低发射费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液体火箭发动机低成本研制应从系统设计着手,力求系统简单可靠;对于要求特殊和薄弱环节的结构运用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苏联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已成功地研制了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其技术水平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概述了苏联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的发展过程,并对质子号和能源号的发动机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复使用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可重复使用液体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对发动机功能的需求,探讨了动力系统方案;对比了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等推进剂组合和不同循环方式,认为几种发动机方案均可满足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需求;研究了重复使用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提出应重点研究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温组件热结构疲劳寿命评估及延寿技术、运动组件摩擦磨损技术、结构动载荷控制与评估技术、快速检测评估与维修维护技术、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二次或多次起动技术与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马杰  梁俊龙 《火箭推进》2011,37(4):12-17
液体冲压发动机是超声速巡航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理想动力装置,各军事大国都在积极研究液体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对国外液体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论述,提出了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评述了美国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监控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结合载人飞船工崔,对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捡测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液体火箭发动机气动谐振点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对液体火箭发动机重复多次可靠起动的要求,气动谐振管的热效应可用来形成高温高能的点火源,对氢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了同轴氢氧谐振点火器,对包括氢氧推进剂的所有非自然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了氦气谐振热表面点火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气动谐振点火技术是结构简单,高可靠性,无毒,无污染的非电钝感点火技术,对于重复多次起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民用航天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开展"三化"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三化"的基本方案,并对实施前景和实施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李京浩  胡小平  韩泉东 《火箭推进》2007,33(6):12-16,42
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利用两种典型的贝叶斯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TAN分类器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进行分类,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和实际试车情况相符,从而验证了贝叶斯分类器可以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7.
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减损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技术是一门横跨控制理论与技术、材料科学、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等领域的新兴交叉技术,是工程上实现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系统故障控制功能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主要评述了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减损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减损控制技术与导弹延寿技术之间的区别,指明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固体发射药火炮技术已很完善,对它的改进已很困难,只有通过发射能源的改革才能使火炮性能取得较大的提高,液体发射药火炮由此应运而生.这是运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推进剂(液体药)加注、喷射、燃烧和膨胀等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火炮技术.它能提高火炮威力,提高使用性能,改善战场后勤供应和降低成本.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是液体发射药火炮中的佼佼者.液体发射药火炮研究中可借鉴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许多技术.对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工作过程和重要技术关键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19.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是一项高成本、高风险的工程,由于设计缺陷、零件加工误差、工作过程及机械连接结构的影响,导致试验过程发动机大振动现象的发生。基于发动机振动信号分析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是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降低试验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给出液体火箭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发动机试验过程中7种特征信号提取方法,即:振幅特征提取、功率谱特征提取、频谱分析(谐频识别和边频识别)、突频特征提取、状态特征提取、小波特征提取和高阶谱特征提取,并结合发动机实际故障诊断方案,给出了发动机特征信号提取算法应用实例,通过发动机热试车验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的特征信号提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世界航天运载器与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未来航天运载器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思路。指出发展航天应以带动高科技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为目的,以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自主研制开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辅的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