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  相似文献   

3.
池浩 《航天员》2010,(4):64-66
本期你将看到俄罗斯在火星探索方面所做的尝试与努力,并继续从中感受和体会世界各国航天人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太空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宙彤 《航天员》2009,(1):42-45
链接:2008年在火星上获得重大发现的几个探索任务有:1.NASA的“凤凰”号火星登陆器自从5月25日在火星、北极降落以来,直到11月2日耗尽所有能量为止,一直在对火星北极平原表面进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池浩 《航天员》2010,(3):63-69
火星在过去或现在是否和地球一样存在生命?是否有文明?是否有水?自古以来。披着红色外衣的火星一直是人类为之着谜的对象。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地外空间的探索之梦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1,(4):29-29
《单程去火星?去不成!》一文发表后,很多读者跟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位署名"WADE"的读者说:"我会去的。纵观历史,愿冒生命危险去探索地平线那边世界的,不乏其人。我们是富有探索精神的种族,去往火星是人类应当迈出的下一步。  相似文献   

7.
左永亮  章园 《航天员》2012,(5):14-18
2012年8月6日,“好奇”号在经过8个多月的星途旅行后,成功登陆火星,开始火星探测工作。作为美国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好奇”号开启了一个新的火星探索时代。  相似文献   

8.
黄志澄 《航天》2014,(10):14-19
最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对美国航宇局(NASA)的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评估报告中,将“进入、下降与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E D L)”技术,列为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第一项关键技术。其余两项分别是空间推进及能源和辐射安全。对于载人火星探索任务,为何EDL 技术会显得如此重要?为了问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首先从“好奇”火星探测器的EDL过程说起。  相似文献   

9.
龙口 《航天员》2013,(3):30-32
人类想要移民火星。不论是官方组织的航天计划,还是私营机构的探索项目,实施起来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特别是那些在未来需正儿八经驾驶宇宙飞船经过长途跋涉前往火星的航天员,更是要冒着人类从未尝试过的风险,历经诸多艰难,才能到达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目的地——火星。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上的一项极具开拓性的先驱事业,其中存有太多的未知,而且就人类目前对太空的了解和在太空探索上的经验来看,“火星航天员”这一伟大职业,并不是常人所能胜任的。必须要经过一系列严酷的选拔和培训,才有可能成为火星先遣队的一员,代表人类踏上那颗神秘的红色星球。并开始建造火星基地,为后续到来的大部队做好先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许多太空爱好者都知道,人类将在未来20年内登陆火星。当然,这样的说法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就一直被重复着。从1950年到2000年的半个世纪里,NASA和许多独立团体提出了一千多种详细的载人火星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11.
贺鹏梓 《航天》2011,(11):36-39
2012年虽然是电影中的地球毁灭之日,不过美国航宇局(NASA)还是打算继续实施自己的火星探索计划。NASA计划在2011年末发射一个大型漫游车到火星表面,用来进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是否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个漫游车名为“好奇”号。  相似文献   

12.
子力 《中国航天》2005,(12):25-27
1.何为“机组探索飞行器”?“机组探索飞行器”(CEV)是美国用于载人空间探索的新型航天器。它将能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送3名宇航员(外加货物),但具有乘载多达6名机组人员的能力。它将用于把4名机组人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在最终用于载人火星探索时,它甚至可乘坐多达6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6,(8):43-44
美国航宇局6月30日宣布了将用于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的两种新火箭的正式命名,其中载人发射用火箭被命名为“战神”1,而用于运送重型货物的火箭则被命名为“战神”5。“战神”英文是“Ares”.中文直译为“阿瑞斯”。阿瑞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亦即火星)。美航宇局选中这一名称正是基于它与火星的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14.
徐菁 《中国航天》2006,(10):40-43
美国参加首次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机组将由4~7名航天员组成。具有数学和科学天赋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保证他们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除此之外,需要通过基因测试来排除候选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基因突变。这些航天员必须敬业,而且要毕业于世界著名大学的科学和工程专业,另外还要求在相关工作中积累了各种探索火星所需的技术经验。现在,这些理想的未来候选者的年龄不会超过16岁。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0,(6):7-8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0月19日报道,如果载人航天探索想要到达月球以远天体甚至火星,人类需要开发许多新技术。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主任西蒙·沃登在参加一次活动时概括了NASA正在开发的应用于未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景泉 《中国航天》2005,(12):33-35
2004年1月布什政府发布空间探索新设想,提出了空间站发展新的时间表,明确了载人登月球、登火星和开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新目标。欧空局、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提出了行星探测新计划。世界上出现了将载人航天嫁接于行星探索和太阳系开发的重大历史性转变。一、主要航天  相似文献   

17.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1,(10):27-31
自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将是火星。本文介绍了目前科学家研究出的三种载人火星飞行方案,及美国、苏联和欧空局的载人火星计划,最后提出了载人火星飞行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贝舒 《航天员》2013,(3):26-29
在诸多有志于载人火星探索的私营机构当中,荷兰的“火星一号”毋庸置疑地成了最大亮点。它不仅已在全球启动了火星航天员的招募,而且在招募形式上采用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方式。更抢世人眼球的是。他们的计划在不被航天界专家们看好的同时,还遭受着“作秀”、“涉嫌诈骗”的强烈质疑。那么,这到底是一项靠谱的“追梦”计划。还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作秀”方式,抑或是骗人钱财的诈骗手段呢?  相似文献   

19.
原野 《中国航天》2007,(9):13-16,21
2007年5月30日~6月1日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代表着世界主要航天发展国家的意大利、英国、法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乌克兰、俄罗斯和包括17个国家的欧空局等14个航天机构签订协议,向在未来空间探索中建立国际协调机制、保证使用通用技术标准进行机器人和载人的月球、火星探索迈出了第一步。这标志着载人行星探索全球共享构想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1,20(6):49-49
据英国航天局网站2011年10月18日报道,英国航天局投入160万英镑用于支持探索火星的多个项目,并使英国在欧洲航天局“极光”项目(欧洲机器人及载人探索太阳系的长期规划)中处于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