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1):10-10
据新华网2011年12月27日报道,中国已经发射了10颗“北斗”卫星,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基本系统。这一系统于当日开始试运行,并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免费服务,目前有用户十万量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有短文通信能力。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m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  相似文献   

2.
《卫星应用》2010,(1):62-62
随着2010年1月17日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2-15日,“2008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等单位协办;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组委会和广东省卫星导航行业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郭嘉俭 《卫星应用》2004,12(1):34-39
详述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服务于国家水利信息化项目——“金水工程”的优越性、通信系统组成,并给出了案例。  相似文献   

6.
李玲丽 《航天》2011,(7):22-23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产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冉承其介绍说,到2012年底前,我国还将有约8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届时将按计划完成北斗区域系统的组网建设。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宝忱 《航天》2011,(7):22-25
在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稳步快速推进,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将于明年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8.
一、CNSS时代的北斗导航 当今世界已拉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代的序幕。GNSS时代的北斗导航.既要顺应GNSS的发展潮流.又要坚持有所作为。GNSS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北斗导航的时代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北斗”一代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是首个集定位导航、短信息通信、高精度授时为一体的实用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相比,导航和授时功能基本相当,并且增加了短信息通信功能,方便位置报告及导航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10.
武铠 《航天》2010,(9):5-7
2010年,对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者而言,是个不一般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多颗卫星连续跃上太空,在属于它们的轨道上安家。经过这一密集发射组网阶段,中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太空中初现雏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工作进展,设立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北斗导航新厂房检漏大厅已建成。在一系列的测试中,大厅内的温度、湿度、1万级的洁净度都已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12、13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北斗卫星首次“落户”中圆轨道(MEO轨道),我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日趋成型。  相似文献   

13.
云峰 《卫星应用》2008,16(1):47
新华网上海2月21日报道,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1日宣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在上海研制成功。“领航一号”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首个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  相似文献   

14.
一、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的发动背景中国北斗卫星系统2012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服务,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划时代的里程碑,也使得北斗产业变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代名词。一直以来,北斗产业都是中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热点,也是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如果把2013年作为中国北斗应用元年的话,刚刚走过3年,全产业总产值便从1000亿元上升至2000亿元,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最佳的黄金机遇期。北斗引领下的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判: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国防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纷纷倾力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正在建设的有欧洲的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于2012年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与卫星导航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标准化工作,梳理卫星导航应用相关的国际标准现状,提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国际标准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的现状及趋势1.北斗已完成区域组网基本系统建设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2012年2月底,我国共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区域组网基本系统的建设,并于2012年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  相似文献   

18.
《卫星应用》2010,(3):8-8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级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卫星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多类产品;在卫星运营服务方面,具备提供广播电视高清信号传输、移动位置服务、数据采集等多项运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贠敏 《卫星应用》2012,(4):53-59
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MEO)卫星。卫星发射后,各经三次变轨,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随后,卫星有效载荷开通,卫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5-145
2008年10月28日,在合肥举行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称,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自2000年以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先后拥有5颗卫星,并于2003年建立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明年前后再发射12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