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中国     
《航天员》2011,(5):6-7
嫦娥二号到达150万公里外的深空 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截至8月31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已环绕拉格朗日L2点稳定运行近5天时间,预计9月1日与太阳、地球、拉格朗日L2点处在同一平面内。这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太空时代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从此,航天空间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其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二、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掌握返回技术名列世界第三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  相似文献   

3.
1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6.
实践五号卫星及其飞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  相似文献   

7.
于淼 《航天》2012,(9):6-9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8.
和静钧 《航天》2010,(3):14-15
在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后,有关中国和欧洲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之争再次升温,卫星导航国际合作与竞争,如同“龟兔赛跑”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航讯 《航天》2010,(11):6-6
从我国首颗千克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的研制机构浙江大学获悉,经过8天8夜的平稳运行,这颗中国最小的卫星完成全部技术试验任务。这意味着我国首颗皮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9日下午4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新研制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颗卫星比以前的12颗卫星在技术性能上更为先进,地面分辨率明显提高,获取的遥感资料更加精确,对我国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 值。 用来发射卫星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它是在长征四号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二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含卫星)全长38.3米,起飞质量为232吨。这次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投入使用。它的发射成功,使长征火箭家族中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增强了长征系列火箭在国际航天市场上  相似文献   

11.
(本刊特约记者姜小伟自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14时2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这里腾空跃起,成功地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和瑞典科学试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为党的十四大献上了一份厚礼。国务院、中央军委(?)10月7日给国防科工委、航空天部发来贺电,祝贺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的一箭双星发射,在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再次改写了我国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纪录,而且使1987年11月19日签订的中国首项发射外星(瑞典卫星)的合同圆满履约。中国航天界继成功发射澳星后再次向世界宣告,我国卫星发射能力已进入一个高新阶段。 这次搭载发射的瑞典卫星弗利亚(FREJA),是一颗用于探测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到目前嫦娥二号已经安全运行了200多天,圆满完成了探月使命。6月9日17点10分,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轨道,飞向第2拉格朗日点继续进行探测。它的新任务是什么?记者请有关专家给予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发射消息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2AS火箭2003年12月2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间谍卫星,可能是“天基广域监视系统”(SB-WASS)F2及其一颗子卫星。这是宇宙神2AS火箭最后一次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也是宇宙神系列火箭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67次发射成功。△俄罗斯用RS-18导弹改装的“箭”运载火箭2003年12月5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了一次试验发射,有效载荷为一颗模拟卫星。△俄罗斯质子K型运载火箭2003年12月10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3颗GLONASS导航卫星(宇宙2402、2403和2404)。△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  相似文献   

14.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实践五号卫星研制的机会,开展小公用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国和西德联合研制的两颗三轴稳定“交响乐”同步定点卫星于1975年8月26日及1977年12月19日发射成功,之后,西欧又研制了轨道试验卫星(OTS),这也是三轴稳定同步定点卫星。此外,在姿态控制技术的研制方面还做了许多工作。现将西欧在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扼要介绍如下: 1.国际通信卫星V(Intelsat—V) 国际通信卫星V代表了国际通信卫星系列的最新水平。它由美国 Ford公司总承包,姿态控制系统则由西德MBB公司承包,预计1979年7月发射第一颗。该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在国际通信卫星系列中第一次采用三轴稳定方案;敏感元件采用红外地球敏感器、精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中巴资源1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成功.从而结束了中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它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卫星应用》2005,13(1):54-54
中新网2月11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双星计划对地球环境空间探测又获得了新发现,并且与欧空局的4颗探测卫星联合实现了首次对地空间的“六点探测”。  相似文献   

18.
水客 《航天员》2009,(3):56-57
双星升空,“将颠覆对宇宙的认识”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5月14日13时12分(北京时间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搭载双星: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及普朗克巡天者,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两颗探测卫星,将被送上距地球约150万千米,也就是比月球距离远3倍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的深空轨道,成为围绕太阳旋转的航天器,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19.
尤政  李滨  董哲 《中国航天》2005,(7):27-31
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技术意义。由于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航天器编队适宜进行深空观测等科学使命,所以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就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欧若干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使命,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拉格朗日点在深空探测中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米波 《中国航天》1996,(11):36-37
阿莫斯通信卫星努力进入国际市场以色列的阿莫斯1通信卫星于今年5月16日由阿里安4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利用这一契机以色列已开始努力将其航天技术实力转化为商业利益。该国此前已制造并发射了3颗地平线低轨道卫星。阿莫斯1则证明了这项刚刚掌握的通信技术有可能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