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1,(3):80-80
据新华社2011年4月1日报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承担的环境减灾-1A(HJ-1A)卫星泰国接收站工程建设项目于2011年4月1日在曼谷正式向泰方交付。据悉,该项目早在试运行期间便已“立功”,在近日泰国南部的洪灾监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0,(1):10-10
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遥感卫星数据更多地走出国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积极推进海外建站业务。在已建成的南非中巴资源02B卫星地面站的基础上,环境减灾小卫星A星泰国地面站即将建成。该中心后续的海外建站计划还包括环境减灾小卫星A/B星巴西地面站、中巴资源02B卫星香港地面站。  相似文献   

3.
环境减灾-1A卫星(又称多任务小卫星)是亚太多边空间合作的重要任务之一,Ka频段试验分系统(Ka Band Experimental Subsystem,简称KABES)项目作为环境减灾-1A卫星上的试验载荷对于推动亚太多边空间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KABES是泰国负责的分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在环境减灾-1A卫星上使用Ka频段进行泰国境内地面站与卫星之间数据传输的试验.文章提出了KABES有效载荷的技术方案,阐述了主要关键技术,该分系统已完成星地对接,且在轨运行正常,成功交付用户.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对地观测系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服务与应用的国际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环境减灾A、B卫星地面系统泰国站实现了我国整套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出口零的突破。自2011年4月1日地面站交付以来,环境减灾A、B卫星为泰国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服务,并在防灾减灾、自然资源、农业、教育等应用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中泰两国,乃至中国-东盟地区的航天技术合作做出了成功示范,也为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和应用的国际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18(3):20-20
2009年3月30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填补我国在环境减灾方面自主数据信息的空白。此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国防科工局负责人透露,即将挂牌的联合国天基减灾系统北京办事处,将向全球提供卫星减灾数据,A、B星在国际减灾服务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悉,A、B星在轨测试期间已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了部分图像,并为澳大利亚扑灭森林火灾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反响较好。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建站接收数据的申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将成为继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波特”卫星之后,又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是我国首个以防灾减灾和环境监测为应用目的的小卫星星座,应用环境减灾星座构建干旱遥感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HJ-1A、1B卫星遥感器数据,分析其适用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辽宁省阜新市作为研究区,实现了基于HJ-1B卫星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数据的垂直干旱指数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环境减灾星座数据可以有效地实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7.
环境减灾卫星国际服务模式探索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9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1A、1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成功发射以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正常。一年来,在成功应对国内数十场新发灾害监测与评估,积极开展国内应用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国际服务模式,拓展为国外救灾工作提供灾害监测产品服务,并先后成功应对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加拿大火灾、中缅边境火灾、海地特大地震等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工作,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展示了我国空间技术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良好应用,树立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技术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防灾减灾部门对资源卫星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远长 《卫星应用》1999,7(1):52-54
概述了民政部门利用卫星遥感资源进行防灾减灾的应用成果;用表格形式列出了减灾工作对卫星遥感的需求,分析了我国防灾减灾部门对资源一号及其后续卫星的需求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简称“环境减灾A、B星”)发射以来,卫星在轨测试、运行管理、减灾应用、用户服务与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常规与应急业务运行模式的应用,并列举了环境减灾A、B星在国内外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A、B星应用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综合减灾科技能力已成为各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8年9月6日,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展灾害监测有了稳定的卫星数据源,也是我国着力提高科技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第一步,A、B星成功发射以来,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运行管理与应用工作。一年来,针对环境减灾A、B星的特点,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和领域专家,共同开展了环境减灾A、B星CCD、超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用表明,卫星数据稳定、"三合一"、大幅宽、高重访周期等优势使得环境减灾A、B星颇受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易林 《航天》2010,(6):8-15
2010年4月8日至4月11日,在第九届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上,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所在的展台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以及环境减灾卫星的性能和应用成果让观众大开眼界。用卫星数据制作的三维影像逼真得如3D大片《阿凡达》一样神奇;"数据地球"更是引起了人群的触摸冲动,大家纷纷在屏幕上定位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城市;几位老者看着祖国名胜三维景点产品,感叹之余,询问能否出售,以便坐在家里饱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不留遗憾。  相似文献   

12.
卫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外遥感卫星发展及其产业链情况。通过对国外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定标场、数据中心、数据处理与服务、网络共享和卫星应用等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分析,总结了国外遥感卫星产业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当前卫星应用现状,给出了国内遥感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无人值守遥感卫星接收站的特点及任务要求,采用任务流程调度引擎,实现了遥感卫星接收站的自动化运行调度、远程自动测试及标校;采用RMI远程访问技术,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软件远程管理和升级及远程监控管理;对薄弱环节进行冗余设计,以提高可靠性和使用效能。设计的无人值守遥感卫星接收站已用于高分专项北极接收站,该站投入运行后工作稳定,接收成功率达99.91%。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9月6日.我国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卫星)星座中的两颗光学星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升空.9月8日卫星开始成像测试.自此揭开了我国利用专门卫星数据进行环境与灾害预报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肖川  李立 《航天器工程》2009,18(6):110-117
并行测试具有优化测试流程,降低测试成本的优势.文章说明了并行测试技术背景;介绍了实现并行测试的几种拓扑结构;针对环境减灾-1A、1B卫星双星并举的技术特点,对卫星的并行测试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为后续型号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依靠已有的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和高分等系列的民用卫星并利用其轨道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总体而言,我国现有卫星体系缺乏对自然灾害进行对地观测的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星座化高时效组网观测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满足多用户提出的减灾防灾需求。为此,本文在国家某民用遥感专项工程论证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灾减灾领域的多用户对地观测遥感卫星体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6):619-619
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射时间:2011年11月9日11时21分51秒(北京时间)。发射地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用途:主要服务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和"遥感卫星十二号"同时发射上天的还有"天巡一号"卫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  相似文献   

19.
陈全育 《航天》2010,(11):32-33
在刻苦攻关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黄江川对嫦娥二号卫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为卫星总设计师,他把卫星看作自己的"孩子",还把卫星工作的环境——月球也当作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20.
低轨遥感卫星长寿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自1999年10月14日发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资源一号至今,我国已发射多颗低轨遥感卫星,形成了资源(含测绘)、海洋、环境减灾等多个系列的卫星和卫星星座,并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国外先进同类卫星相比,国内低轨遥感卫星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遥感卫星研制水平和遥感卫星使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