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与近地轨道交会对接相比,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由于其月球空间环境和测控资源的限制,对系统的自主性、快速性和鲁棒性都有较高要求。文章从信息流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以空空通信链路为基础,构建地面站、目标航天器、追踪航天器的双目标中继通信链路平台,设计了一种支持上下行通路双向自由传输的空空通信方案,通过目标航天器、追踪航天器中的任一航天器,均能实现两航天器上下行数据的自由传输,以提高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期间航天器与地面站上下行测控链路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文章阐述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归纳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展望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就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并控制其运动和功能的专用地面系统,由航天测控中心和若干航天测控站组成,简称测控网。测控网通过对航天器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接收航天器发送来的数据,检测和控制航天器上各种装置和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后续航天测控任务的需要,紧跟未来航天测控技术发展步伐,实现航天器海上测控的可持续发展和航天测量船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简要回顾航天器海上测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海上航天测控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需求,指出海上航天测控技术需要重点发展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在轨航天器数量大幅增加,这对航天器测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呈现出管理航天器数量多、实时性要求高、测控资源调度响应快等特点。如果采用地基测控方式,则需要建设遍布全球、数量众多的地面测控站,不仅建设投资高,同时支持目标数量有限,且测控资源调度使用不灵活,并不能解决海量低轨航天器在轨测控资源缺乏的难题。如果采用基于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方式,其多址能力有限,以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为例,单星最多形成6个返向波束和2个前向波束,很难满足大量低轨航天器随机接入和并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林利栓  魏锦文  崔建平 《航天》2014,(12):13-15
地月相牵,天涯万里归客。阿木古朗,这片辽阔的草原,在成功回收10艘神舟飞船后,首次迎来探月航天器归来。 天有灵犀。前几天还雾雨蒙蒙、飘落雪花,到了回收前夕,天空已骤然放晴。 11月1日凌晨4时许,搜救车队如长龙般穿行在静谧的草原,奔赴着陆场站大庙营区集结。稍停片刻,记者随同黄英、晋东立、刘敏赶到回收二号USB测量站指挥车。这里装备有S频段统一测控、通信保障等系统。为履行设备总体、通信总体职责,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3位技术专家在这里实时监视返回状态。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各航天器研制方与测控中心在遥测信息处理传递过程中面临的设计不统一、结构不规范、处理周期长、交互难度大等问题,采用分层模型的遥测参数处理方案,设计航天器遥测信息传递通用接口。参照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的可扩展标记语言的遥测遥控信息交换(XTCE)标准,实现航天器遥测信息由顶层至底层、从总体结构到单个元素的规范设计。首先,建立通用规范的航天器遥测信息分层表示模型,明确航天器各分系统的分支节点;其次,详细定义航天器遥测元素标记,包括属性、可选属性、下属元素等;最后,实现了遥测信息传递通用接口软件。设计验证结果表明:航天器遥测信息传递通用接口可实现遥测信息从航天器研制方到测控中心的无损传递,提高航天器设计制造、测控管理和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8.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测控通信网测控通信网就是为火箭、航天器发射和飞行传递测控和其它信息的通信网络。它利用多种传输线路和终端经各级交换中心将分布于各地的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站、航天控制中心以及用户终端联系起来,实现网中各点间的信息交换。测控通信网由信源终端、用...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对航天器设计的约束条件及要求 ,同时就航天器的研制周期和成本等对航天器设计的制约作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基于SCL的航天器遥控操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对航天器的透明控制,航天器控制中心开发设计了遥控操作平台。首先提出了遥控操作平台的硬件组成及运行环境;其次结合航天器测控任务的需求,进行了软件功能设计,将遥控操作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六大功能,并详细描述了其数据流图;最后明确了遥控操作平台的内部、外部接口以及安全性措施。该遥控操作平台已成功地完成了我国同步和近地卫星早期以及长期管理阶段的测控任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航天器测控能力和测控网资源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载人航天器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链路资源出发,提出了基于地面S频段测控及导航信号接收链路全向覆盖,宽波束中继链路自主组阵,窄波束中继天线自主跟踪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安全工作模式,确保任何情况下测控通信链路都能够稳定建立,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器出现异常掉电又恢复后,测控与通信分系统能够自动恢复高、低速天地链路,确保载人航天器安全工作.该模式设计经过地面测试验证和在轨飞行验证,既能够满足正常飞行时链路余量大于3 dB的要求,又有效减少了紧急情况下载人航天器对地面的依赖,取得了良好的在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主规划的载人航天器飞行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徐进  陈丹 《航天器工程》2015,24(1):50-55
针对航天器飞控任务中因飞行程序的准确、实时需求,对地面人力、物力和测控资源强依赖的现状,提出基于自主规划的载人航天器飞行程序设计方法,并设计了飞行程序自主规划系统。自主规划系统由测控覆盖计算模块、知识配置模块和规划调度模块组成,测控覆盖计算模块自主生成进出测控区的程序,知识配置模块对指令约束条件等航天器模型进行描述,规划调度模块以约束条件传递的方式规划任务程序,实现不依赖地面的自主飞行程序设计。通过建立自主规划系统与控制等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有效解决飞行程序与控制的协同问题,并实现不依赖于测控资源的紧急故障处理。  相似文献   

13.
魏建彦 《航天员》2014,(1):39-42
问: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任务有哪些特色或创新? 答:嫦娥三号任务有8大创新点:第一,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第二,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第三,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第四,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技术;第五,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在轨航天器的日益增多,测控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其使用效率也倍受关注。当航天器重要测控弧段安排多个测控设备进行全力跟踪时,很容易出现测控弧段搭接或完全被覆盖的情况。为有效利用现有测控资源,针对弧段搭接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度评价函数的跟踪弧段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不降低跟踪总时长情况下,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测控资源,剔除了冗余跟踪弧段,提高了现有测控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海上伞降回收的国外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的研究基础和展望进行了介绍。目前,美国是采用海上伞降回收最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完成了多种型号飞船返回舱、航天飞机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的海上伞降回收。根据航天器海上伞降回收的方案,海上伞降回收的关键技术可分为降落伞气动减速、航天器着水冲击、航天器姿态调整、海上标位以及海上救援回收。基于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为我国未来海上伞降回收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为建立完整的海上伞降回收体系,仍需解决航天器海上空投试验以及高海况海上综合试验、海上救援回收体系搭建、溅落海区的选择以及大质量航天器群伞减速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北斗RDSS短报文的天基测控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针对未来商业卫星大规模发展需求,基于天地一体化测控网络体系,探索研究了北斗短报文测控的可行性。以北斗导航星座作为天基测控平台,以低轨卫星作为测控服务对象,研究了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新型天基测控方法,进行了该天基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测控数据流程设计。提出在低轨航天器上搭载北斗短报文终端作为测控载荷,利用北斗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短报文基本通信通道,充分考虑RDSS数据协议约束,采用兼容当前测控协议帧结构的方式,对帧结构进行适应性移植,证明RDSS短报文测控体制可以满足一般民商用小卫星、立方星等航天器测控通信需求。最后根据系统设计及体制论证结论,对基于北斗RDSS短报文的测控服务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该测控应用模式可满足卫星日均在轨测控通信数据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航天器回收系统航天器上为回收而设置的各种装置的组合。回收系统是弹道式和半弹道式返回型航天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降落伞回收技术是4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的,最初用于回收探空火箭的实验仪器,50年代用于回收无人驾驶飞机、靶机等航空器和试验导弹...  相似文献   

19.
小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网络化集群测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航天器部组件试验任务的日益增多,在人员少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完成型号任务的需求十分迫切。文章介绍了小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网络化集群测控的方法与技术,以某小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群为例,针对其接口复杂、数据量大、地理位置分散且要求集中管理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采用混合B/S模式与C/S模式的网络化测控技术来实现小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群集群测控的功能。该技术已在小型热真空试验设备的集群控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