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人们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网络中的结点出现故障而影响网络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重定位容错方法的研究。首先,描述了树型网络结构,根据网络组件的开销提出了网络代价目标函数。其次,阐述了遗传算法最小代价路径的搜索过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重定位容错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重定位容错方法在路径搜索中的有效性。这样既缩短了路径搜索时间,又提高了网络传输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神七奋起凌云志,天苍地阔两相知。犹忆奥运惊四海,秋风华夏企旧时"(张磊峰作)。奥运盛事刚过后的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太空出舱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人向着浩渺的宇宙迈出了第一步,撼天历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步等待了千年。五年前,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执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这一步,我们等待了千年。而今天,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实现了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这一步,我们同样等待了千年。  相似文献   

3.
针对卫星平台振动严重影响空间光通信跟瞄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液晶偏转控制系统的扰动补偿方案。建立了液晶偏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收敛速度,设计了基于后验估计误差RLS格型滤波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引入了变阶算法,不但实现了快速、高精度的扰动补偿,而且在没有增加计算量的情况下,消除了高定阶RLS自适应算法中大的暂态响应,改善了控制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后的扰动残差在10-6rad量级,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星载CCD太阳敏感器的工作原理,用空间几何模型阐述了线阵CCD太阳敏感器测量两轴姿态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建立了系统的误差补偿模型。通过标定试验,确定了模型参数,进行了物理补偿,同时针对系统的残差,提出了数学补偿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敏感器实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验证了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5,(6):42
近日,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了“卫星通信广播与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会上,国防科工委有关部门领导提出了发展我国公益型通信卫星的建议。随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提出了公益型通信卫星的顶层设想。此举意味着中国公益型通信卫星系统论证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了。填平信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非线性系统线性化的设计思想,提出并研究了非线性系统部分线性化问题,给出了可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部分线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某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问题。给出了飞行控制规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有实验教学体系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庞之浩 《航天员》2011,(6):65-68
苏联/俄罗斯曾先后独立建造过8座空间站,在空间站建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1993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使该站采用了很多俄罗斯空间站的成熟技术,从而节省了费用、少走了弯路、降低了风险、缩短了时间。目前,俄罗斯已为国际空间站研制和发射了5个舱体,今后可能还将独立建造新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日往月来,急景流年。我们骄傲地告辞了难以忘怀的鼠年,豪壮地迎来了充满期待的牛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令人铭肌镂骨,赏心乐事。这一年,我们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完成了“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就民航而言,航空运输快速增长,运输总周转量连续四年居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第2位;杜绝运输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10.
3月4—7日,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空管分局设备维护人员对RGS系统设备进行了升级。在升级中,重新铺设两条约为70多米长的从卫星天线室外单元到机柜的室内单元的信号传输线路,更换了卫星室内单元IDU、卫星室外单元ODU、一台HUB、一台XOT路由器。将机柜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并对机柜内的UPS进行了升级。此外,还更换了VHF电台和腔体滤波器,目前,工作状况良好。此次RGS系统设备升级在全国80多个基站范围内尚属首次,对基站的全面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系统能更加稳定可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了影响构架式可展开天线形面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不改变天线质量特性的前提下,通过分解反射网面单元,缩短了网面单元的边长,从而提高了反射面理论形面精度的简易优化方法。对于口径10m以上的天线,提出了双层网设计、大模块组装的优化方法,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卫星服务舱湿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分析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传递函数的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并用模型分析了系统性能, 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性能满足了技术指标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宋建梅  蔡高华 《宇航学报》2014,35(5):554-563
对半捷联寻的导引头的寄生回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主要参数变化与各误差源对制导精度的影响。首先进行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半捷联寻的导引头隔离度数学模型及由隔离度函数引起的寄生回路数学模型,推导了隔离度函数最大幅值与导引头系统参数之间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寄生回路稳定判据,建立了寄生回路稳定域与导引头控制器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 基于伴随技术推导了目标机动及测量元件噪声所引起的脱靶量与弹体过载的显式解析表达式。 最后针对实际的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制导系统主要参数变化对制导精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种误差源信号对制导精度的影响程度,为半捷联寻的制导系统总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优势。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课题组了重新确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构了教学内容,融入了课程思政,改革了考核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种卫星频谱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给出了一种卫星频谱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实现。首先给出了卫星频谱监测系统组成,其次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对频谱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作了详细分析,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分析算法以及设计界面,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卫星星座组网过程的策略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波  叶立军  韩潮 《宇航学报》2009,30(1):150-154
卫星星座组网过程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星座部署顺序和运载器选择。阐述了星座部署优化设计的思路,优化目的是使每次发射后星座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比较了分别采用启发式进化优化算法和穷举法进行星座部署的区别,指出了对于常见的星座构型,用穷举法进行部署优化的效率较高。讨论了运载器优选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了优选的数学模型。运载器优选本质上是整数规划问题,本文介绍了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分支定界法。提出了我国部署中高度圆轨全球导航星座的算例,给出了该星座部署顺序设计和运载器优选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卫星星座组网过程的策略规划。
  相似文献   

17.
带时延和拓扑切换的编队卫星鲁棒协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考虑了存在通信时延、拓扑结构切换、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等情况下的编队卫星协同控制问题,分别提出了鲁棒位置和姿态协同控制器。采用Lyapunov直接法,通过恰当地选取公共的Lyapunov函数,保证了所设计的位置协同控制器对于通信时延和拓扑切换具有鲁棒性。控制器中设计了一个自适应项,用于在线补偿卫星质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引入了一个含有时变参数的非线性饱和函数向量项,保证了位置协同控制器对于外部扰动的鲁棒性,并且控制器是连续的。然后,将协同控制器推广到了姿态协同的情况,提出了类似的鲁棒姿态协同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协同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1,(3):I0001-I0001
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功勋卓越的人民科学家。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在中国导弹、火箭和人造卫星等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开创性贡献,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航天事业描绘出了长远的发展蓝图。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他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力倡导培养科技帅才和将才。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研究国际空间站应用情况,分析了其空间制品载荷返回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国际空间站制品载荷返回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着重对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结合国际的工程实际,归纳出空间制品返回的技术思路。分别对不可展开舱体、结构展开式舱体和充气展开式舱体方案分别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各种方案的特点。最后针对空间制品返回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思路。通过文章的论述,指出了结合目前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对空间制品载荷下载的研究意义,同时为空间站制品的下行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纳米CuO的制备及与高氯酸铵复合方式对其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CuO,用XRD表征了其物相,用TEM观察了其形貌,比较了煅烧对产品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用干法研磨、湿法研磨、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溶剂-非溶剂法4种复合方法制备了CuO/AP复合粒子,用TG-DSC测定了复合粒子热分解温度、分解速率和表观分解热,用SEM观察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果表明,煅烧后的CuO颗粒容易聚集;4种复合方法均能大幅降低AP的分解温度。其中,以喷雾干燥溶剂-非溶剂法最能充分利用CuO对AP的催化性能,与不加CuO相比,AP的低温分解放热峰温降低了42.7℃,高温分解放热峰温降低了113.1℃,表观分解热增加了110.9%。制备方法会影响CuO的分散性和AP粒子的形貌,进而影响AP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