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月 《航天》2009,(6):56-57
只比阿姆斯特朗迟19分钟踏上月面的是布兹·奥尔德林,他于1930年1月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飞行员之家,父亲还与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相识,所以他很早就对飞机情有独钟。1951年他以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朝鲜战争后,他重返校园,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载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刘瑞江 《航天员》2009,(5):48-49
列昂诺夫的朋友们说,他是一位很让人不解的人,他能够驾驶世界上最复杂的交通工具直上云霄,他敢冒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险去首次出舱行走太空,  相似文献   

3.
论贾谊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我国古代比较系统地提出教育思想的人之一。他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礼教为中心,以道德教育为目标,从而建构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他首倡胎教,他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理论与现代的胎教思想不谋而合。他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大影响,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品德,增长学识。在教与学这个矛盾中,他强调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并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艺术之路     
刘瑞江 《航天员》2009,(4):58-59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第四个踏上月球表面的航天员,而他的画家身份又为业内人士所熟悉;他在航天和绘画两个领域都取得了足以让世人感叹的成就;不管是他在航天之路上的拼搏精神还是艺术领域内的独特才能,都足以成为他名载史册的资本,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6.
林言 《航天员》2011,(5):51-52
国际空间站第28长期考察组航天员迈克·福萨姆在值守太空任务开始之前,亲手绘制了一枚极具人文色彩和艺术特质的个人臂章,这既是他自身才艺的集中展示,也是他表达梦想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空管安全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人则是该系统中最活跃、最直接、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业务素养,还取决于他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全部素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缺失或者人文素养基础不坚固,必将会妨碍其他素养的提高。国内外民航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技术因素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姚爱英 《航天》2011,(7):13-13
“尊敬的航天员叔叔,我们是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学生。我们想问一下,给我们写信的德米特里·康德拉吉耶夫航天员叔叔现在还在国际空间站吗?他现在好吗?,他什么时候还能给我们写信?”“尤里叔叔和马克西姆叔叔!你们是我们的偶像!你们什么时候也能来嘉兴,来我们阳光小学做客!”  相似文献   

9.
焦立中  郭强 《航天员》2009,(1):56-57
焦立中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华裔航天员,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对本刊也非常关心,2006年曾接受过本刊的专访;2007年参加过本刊举办的与读者互动活动,2008年,神七飞天前夕,他特地给神七乘组写信进行鼓励。此次,焦立中先生从一个航天员的角度,客观地论述了美国与中国航天合作的可能性——寻找互惠的合作领域,才是更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22日发射,苏联官方提前很长时间就宣布了这次发射的日期和精确时间,表明对运载火箭和飞船可靠性的信任,这成了苏联以后航天活动的一个特点。这是苏联第12次“国际”飞行,国际乘员是叙利亚人,36岁的穆罕默德·法里斯,他的任务是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为期6d的访问。指令长是40岁的亚历山大·维克托连科,这是他的首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许彤 《中国航天》2001,(6):26-29
莫斯科时间2001年5月6日9时41分,载有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蒂托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而准确地降落在洒满明媚春光的哈萨克斯坦中部草原。这意味着对于普通地球公民来说,“九天揽月,上天摘星”将不再是虚无缥渺的神话。蒂托在花甲之年圆了自己40年的太空梦,标志着人类太空飞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然而,与大多数创造航天纪录的人不同,他在飞天之路上要征服的不仅仅是生理和技术上的难关;迎接他的也并不全是鲜花和掌声。     飞天梦想 蒂托1940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印刷工,母亲是裁缝。他…  相似文献   

12.
天浪 《航天员》2010,(4):61-63
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用他自制的望远镜对准土星.准备研究土星环,但让他惊讶的是,在土星的旁边赫然有一颗巨大的卫星。这就是土卫六。惠更斯简单地把这颗卫星称为SaturniLuna(土星的卫星)。  相似文献   

13.
唐·佩蒂特(Don Pettit),NASA航天员,国际空间站第30、31长期考察组任务专家,他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对航天服的复杂情感,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航天服强烈的“敬佩和疼爱”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航天服的畏惧,相信他的此番表达也正是说出了所有穿过航天服的航天员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阿兰·谢泼德7月21日晚在他的家乡蒙特雷去世,终年74岁。谢泼德还是美国总共12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他是在医院里在睡眠中离开人世的,但美国航宇局在次日的声明中没有说明他的死因。谢泼德1961年5月5日乘坐由红石运载火箭发射的...  相似文献   

15.
谢懿 《航天》2009,(3):22-25
撇开火星北部平原不谈,如果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州土桑的标准,纽约的宜瑟佳岛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但是冬天就要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彼得·史密斯正大步走向康乃尔大学的校园,此时道路两旁的秋季观叶植物已经过了它们的最佳时期。他此行的目的是在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年度会议上做一个关于美国航宇局(NASA)“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目前状况的报告。史密斯是“凤凰”号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以“学院派”身份执掌整个火星表面探测计划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蒋迅 《航天员》2014,(2):44-46
科学家的历程 1963年7月1日,卢杰在麻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出生,他的父亲卢景辉是化学博士,是美国国防部的科学家;母亲臧雪莲辽宁人,是抗战时期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的女儿,专业电脑程序设计师。卢杰自小就十分聪明,  相似文献   

17.
与4年前执行神七任务时相比,景海鹏健谈了很多。不过,他在言谈举止问流露出来的那股实在和认真劲儿,一点都没变。今天,身为神舟九号任务指令长,景海鹏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但多年踏实艰苦的训练一直孕育着他的十足信心。面对镜头,他请全国人民放心。而最终的事实也证明,  相似文献   

18.
黎成龙 《航天》2009,(11):46-47
上述情形说明,时间是不好面对的“东西”。不仅如此,与其他“东西”不同,至今没有如何对待和使用时间的任何规范,即使在科学家中也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9.
陈丹 《航天》2009,(9):62-64
5米海尔望远镜——将梦想变为现实 在主持了一系列大望远镜的建造之后,1928年海尔又开始为一架5米(200英寸)的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筹集资金。他找到著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此时他已经名声远扬,因此他的筹款工作马到成功,筹到6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来兴 《中国航天》1995,(6):13-15,20
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仿真中的应用林来兴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是30年前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计算机科学家萨瑟兰发明的。当时他研制成一个头戴显示器(HMD),由于传感器与计算机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显示器,他仿佛看到自己在几何图形中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