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武 《航天》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张叶 《航天员》2013,(6):31-32
为激发中国大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9月25日下午,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3.
创新一代的东方红4号平台及卫星 (1)东方红4号平台 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新研制的中国第3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具有输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通信卫星平台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宇航学报》2008,29(6)
中国宇航学会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委托,2008年10月8日联合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庆祝中国航天日——专家带你走进中国航天”科普报告会,以宣传和展示中国航天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纪念第二个“航天日”。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3,(1):39-3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2年11月24日报道.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于11月23日在安徽芜湖出席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开幕式。并在开幕式后与芜湖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6.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4):F0002-F0002
<正>7月14日至18日,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返回与回收专业组2010年学术交流会在成都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等15家单位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返回与回收专业组顾问唐伯昶总师、专业组组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空间光学技术全国学术会议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效载荷专业组2012年学术会议于9月底在贵阳举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学会光学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光学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有效载荷专业组共同组织,会议涉及空间光学研究新进展、空间遥感探测和工程实现技术、空间光学应用、支撑技术等诸多空间光学、遥感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8.
《宇航学报》2008,29(4)
中国宇航学会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工作会议于2008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上海宇航学会秘书长吴文煊、辽宁宇航学会秘书长王永谦;江苏航空航天学会副秘书长王利荣;  相似文献   

9.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83-F0003
2011年7月26日至29日,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科技委承办的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有效载荷专业组2011年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南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1-122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七八月召开第12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实践经验,广泛研讨该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促进学科的自主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增强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1,(1):11-11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是构建航空航天工业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提高航空航天产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推进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促进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中国宇航学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活动”于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     
《航天器工程》2008,17(3):F0003-F0003
《航天器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创办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创刊15年以来,它广泛地展示国内外航天器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探讨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9,(4):F0003-F0003
《航天器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创办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创刊17年以来,它广泛地报道航天器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报道有关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方向的理论探讨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58年12月美国发射第1颗试验通信卫星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飞跃.目前,80%以上的洲际通信、100%的国际电视转播及部分国内和区域通信都是由通信卫星来完成的,而且卫星通信业务量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14,(10):30-30
9月16日,主题为“我国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发展对策”的第一期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决策咨询高端沙龙在京召开,本次高端沙龙由中国科协调宣部和学会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16.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4,(4):F0002-F0002
各有关单位、专家: 2014年1月,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返回与回收专业组经过讨论,兹定于2014年11月19日至22日在南京召幵第二届进入、减速与着陆(EDL)技术全国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将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重点,广泛交流该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及科研成果,推动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技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宇航学报》2007,28(1):F0002-F0002
一、概况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目前己走过19年的发展历程,这里聚集了国内空间返回与再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涵盖了航天、航空、兵工、电子、机械、船舶、中科院、军方等领域,以及国内多家大专院校。随着近几年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学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载人航天“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更是将我国的航天返回事业推向了更高峰。专业委员会以促进国内外航天返回与再入技术学术交流为宗旨,以推动返回与再入技术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每两年我们都定期召开全国返回与再入技术学术交…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4,(1):53-53
2013年12月上旬,“航天员进校园”活动走进广东省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著名航天科普专家孙锦云教授以及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走进当地中小学及高校,与学子们畅谈飞天梦想,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零距离”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9.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0,(5):6-11
中国CHINA201 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召开9月1 6日,以"开发空间资源,创新农业技术"为主题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的宗旨是"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契机;以服务农民,造福农村,发展农业为主线;以航天搭载技术为手段,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搭建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1,20(6):140-140
《航天器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也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全面、综合反映空间技术发展、工程研究、系统设计、集成和制造水平的代表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