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特殊的方式向党献上了一份"厚礼"。6月21日凌晨0时13分,有着中国"大力神"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星10号将接替已经在轨运行13年的“中星”5B(原“鑫诺”1号).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2):48-4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正在考虑向火星发射一个特殊的探测器,它将继承先前的"凤凰号"探测器,使用钻头在火星上钻出迄今最深的孔洞进行考察。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名为"洞察"(InSight)的计划将会于2016年实施。根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巴内特的说法,这一探测器将是一个国际合作进行的科学项目,并且几乎是“凤凰号”探测器的翻版,但着陆地点和考察目标与“凤凰号”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44-44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11年6月27日16时(莫斯科时间20时),俄罗斯"联盟"火箭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将一颗成像侦察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将侦察地面的战略工作站点。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发射8分钟后,三级"联盟"火箭将卫星送入了正确轨道。卫星将被命名为"宇宙"-2472,很有可能是一颗“琥珀/钴”-M(Kobalt-M)光学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4.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4月8日在西昌举行的“长征”火箭用户大会上,与会众多国际用户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评价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与竞争力,他们呼吁长征火箭更多投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希望长征火箭为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12):26-27
作为军用航空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随着国防科技水平的大幅飞跃,中国的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国际无人机舞台上的“后起之秀”。在11月21日闭幕的第八届珠海航展上,20多款中国无人机闪亮登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6.
索阿娣  薛滔摄影 《航天》2010,(12):18-19
"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航天员,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徜徉于星海之中","我的梦想是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教他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10月30日,随着5个怀揣梦想的孩子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拼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图案,为期3年多的“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1,(5):18-21
三菱电机将为土耳其建造两颗通信卫星 3月8日,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拿到了为土耳其政府建造"土耳其星"4A和4B两颗通信卫星的合同,包括发射在内,合同价值5.71亿美元。这是三菱电机迄今得到的最大一笔商业卫星订单。“土耳其星”合同将是其采用DS2000平台建造的第9和第1O颗卫星。有关人士称,  相似文献   

8.
周武  夏丹  陈彩连 《航天》2010,(4):14-19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实现中国星零的突破,到中国如今百星灿烂,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有人打了这么一个比方——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遇到的困难,就像你要吃馒头,当然你买不到馒头,可是你也买不到面粉来做馒头,甚至于小麦都没有,你要开荒、种地,种小麦,磨面粉,最后才能吃到馒头。  相似文献   

9.
庞之浩 《航天员》2010,(6):32-37
2010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发展平稳,美国进行了3次航天飞机发射,先后把欧洲的"宁静"号节点舱-3(Tranquility Node 3)、"瞭望塔"号观测舱(Cupola)、"欧洲机械臂"(ERA)和俄罗斯的"黎明"号研究舱(Rassvet)送上了国际空间站,并试射了第1艘私营公司研制的"龙"(Dragon)飞船。俄罗斯发射了4艘载人飞船和5艘货运飞船,其中包括首艘数字化宇宙飞船——"联盟TMA-01M"。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35-535
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三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1.
筱春 《航天员》2010,(5):31-32
多难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1999年,在美国"太空科技研究学生计划"中国学生实验方案征集中,北京景山学校学生李桃桃提出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构想,从中国各地中小学生提出的近900项实验方案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上天"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博引 《航天》2011,(10):37-39
为了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作技术准备,美国研制和发射了"双子星座"系列两舱式飞船,用于突破和掌握太空行走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1966年3月,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由"阿金纳"火箭末级改装的目标航天器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交会对接。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指令舱与登月舱实现了首次月球轨道人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雨丝 《航天》2011,(2):54-56
"不屈意志"联合军演、独立反潜演习、"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天安"号事件发生4个月后,朝鲜半岛可谓"硝烟弥漫"、"杀气腾腾",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军事、政治形势紧张异常,军演俨然变成错综复杂的东北亚政治外交博弈。矛与盾的对决——美韩携手并进朝鲜强势反弹2010年7月25日至28日在韩国东海即日本海举行的代号"不屈意志"的联合军演,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20日,美国航天局宣布,航天飞机在集体退役前将增加一次飞行任务,这"最后一飞"将由"阿特兰蒂斯"号于2011年6月28日执行。美航天局介绍说,在这次飞行中,"阿特兰蒂斯"号将携带名为"拉斐尔"的多功能后勤舱,  相似文献   

15.
刘瑞江 《航天员》2010,(6):28-31
2010年10月8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像往常一样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联盟"号飞船的第107次太空飞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是"联盟"飞船家族的新成员——"联盟TMA-01M"号。  相似文献   

16.
问答二则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3):273-273
问: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编号可以写为"GB××××—××"吗?答:1991年以前发布的所有国家标准,其编号形式均为"GB××××—××",标准代号"GB"与顺序号"××××"之间留1/2字空,顺序号与简称的年份号间用一字线连接,如"GB 7713—87"。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0,(11):16-16
如果把嫦娥二号卫星比作"嫦娥"家族"二姑娘"的话,那么长三丙火箭就是长三甲火箭家族的"三弟"。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实现了"二姑娘"和"三弟"的完美联姻,可谓创造了中国航天器不同家族的传世佳话。  相似文献   

18.
易林 《航天》2014,(9):22-27
8月6日,飞行了10年的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彗星相遇,进入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另外,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和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将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当这些人类的使者与星星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火星表面探测使命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75年发射(1976年着陆火星)的海盗-1探测器以来,美国已成功执行了6次火星表面探测使命,即海盗-1与海盗-2轨道器/着陆器,"火星探路者"(MPF)着陆器/巡游车,"勇气"与"机遇"火星探测巡游车(MER),以及"凤凰"着陆器;而推迟到2011年发射的"好奇心"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海盗"着陆器到"好奇心"巡游车、美国历经三种火星着陆系统与三代火星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三种着陆系统为着陆腿着陆系统("海盗"与"凤凰"),气囊着陆系统(MPF与MER),以及空中吊机着陆系统(MSL)。三代巡游车为MPF"旅居者"巡游车、MER"勇气"与"机遇"巡游车,以及MSL"好奇心"巡游车。现在,美国在火星进入、降落与着陆(EDL)运作与表面避障移动方面,已达到技术成熟与先进的水平,满足安全着陆与表面移动探测的要求。文章阐述美国上述七项火星表面探测使命的立项背景、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飞行系统组成,以及飞行运作程序;分析美国火星着陆技术与表面巡游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智新 《航天器工程》2010,19(5):111-116
月球水冰探测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以及构建月球基地意义重大。在继"克莱门汀"(Clementine)、"月球勘探者"(Lunar Prospector)和"智能一号"(SMART-1)等月球探测器的探测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环形山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实施了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区撞击和观测,初步验证了水冰资源的存在。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月球水冰的重要性、可能来源、探测历程和探测手段,初步提出我国开展月球水冰探测的载荷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