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航天员》2014,(6):14-18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行星,所以火星一度被认为是地球之外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体。但是,火星毕竟是人类尚未十分熟悉的星体。目前为止,人类探测器进行了超过50次的火星探测尝试,却也只有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  相似文献   

2.
腾月 《航天》2013,(12):38-39
或许不少人在童年时都有数星星的经历。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但是,现今城市夜空中的星星越来越好数了,因为城市的夜空越来越亮,稍暗一点的星星就看不见了,只能在天空中看见几十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不仅城市的夜空如此,城市附近的夜空也被污染得越来越明亮了。当一些偏僻的地区成为旅游胜地之后,日渐增多灯光也令当地的夜空越来越单调了。为了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夜空的重要性,国际夜空保护组织从2010年开始举办“地球和天空”国际摄影大赛。2013年是第四届,最近大赛结果揭晓。评委从参赛的710幅作品中,选出了10幅获奖作品,其中有5幅获奖作品向人们展示了美丽的夜空景象,而另外5幅作品则展示了光污染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2007年,NASA在空间探测、地球认知以及国际空间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航天飞机三次成功飞行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再度扩大,这为NASA“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以及母终的火星旅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里,NASA启动了火星和小行星带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地球科学卫星也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如发现南极冰流下的水路如何影响海平面和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家桐  闻新 《航天》2013,(12):58-59
火星在哪里? 火星是太阳系中从内到外的第四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天文学家将火星定义为“内行星”中最外面的一颗,另外三颗内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和地球。  相似文献   

5.
江燕 《航天》2010,(1):29-31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终将于年内竣工,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进展,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丰碑,但是关于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关于应不应该开展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开放的美国,始终争论不断,时缓时剧。  相似文献   

6.
1.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快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经过10年艰难运作.终将于两年内竣工.并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6,(11):48-49
美国航宇局(NASA)8月18日选定两家公司参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第一阶段的工作.从而向把国际空间站补给工作交给私营部门迈出了一步。该局希望能用商用火箭为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以便自己能专注于重返月球和最终的载人火星探测项目。该局主管月球和火星探测工作的官员霍罗威茨说,该局的目标是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由商业航天公司为空间站提供支持。他说:“若商业部门能安全、可靠而经济地完成这项工作,那么采购这种服务是再好不过的。”中选的两家公司是空间探索技术公司和火箭飞机-基斯特勒公司。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信息》2009,(6):18-18
“龙”太空舱由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是一个用于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由一个加压舱和一个未加压舱的主干组成,能够运送7名乘员或乘员和货物的组合往返于近地轨道。“龙”太空舱可用于载人或携带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该太空舱还可用作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紧急返回地球的载具。飞行器的头锥部装有标准的国际空间站通用停泊装置(CBM),此装置可以使得“龙”太空舱与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6,(7):21-21
欧空局各成员国政府6月22日同意参加一项为期两年的计划,以研究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月球和其它任务的机组运输飞行器设计。这项计划将同俄罗斯共同实施,日本也有可能参加。该计划是由俄罗斯提出的,原来称为“快船”,现已演变为一项更为适度的项目,称为“先进机组运输系统”(AC  相似文献   

10.
宋杨 《航天员》2009,(4):10-15
火星,是一颗令人类永远着迷的红色星球。 人类航天之父,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只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仰望苍穹,在遥远的天际,还会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吗?  相似文献   

11.
太空镜头     
丹·塔尼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随机工程师,在空间站进行过4次太空行走,绕地环行时拍了大约6000至7000张照片,目前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休斯顿生活。2008年2月,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了4个月后,他为NPR(美国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的一档节目“我相信”投稿,将稿件的录音传回了地球。他在太空告诉我们:他看到了完整的、唯一的地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2.
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过月球表面。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再次兴起,美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载人登月计划,即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这项由NASA主导、多方参与的登月计划,目标不仅是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还要在月球建立长期运营基地,并为后续的载人探火行动奠定基础。文章对这一计划所涉及的战略部署及任务要素进行了概述,涵盖登月着陆点选择、运载火箭与飞船、着陆器与有效载荷、“门户”绕月空间站以及商业航天的参与。最后讨论了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对我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在5月24~26日在俄举办的载人空间探测会议上推出了用于在空间站和月球间运送货物和人员的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飞船方案。这种飞船称为"猛冲号",能大大降低飞往月球的成本。根据设想,新飞船将长期驻扎在国际空间站或后续的空间站上,用于把由联盟号飞船送到站上的货物和人员转运到一座国际月球轨道平台。它将依靠由  相似文献   

14.
阳光正好 《航天》2009,(12):40-41
2009年9月30日,加拿大亿万富翁盖·拉利伯特和另外2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1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于10月11日脱离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拉利伯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位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5.
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实践和地面类似及模拟环境下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的太空极端环境,会使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障碍、行为失调、工作效能降低、最终可能导致无法圆满完成飞行任务。随着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时代的到来,“心理保障”这一概念在航天医学领域愈发突显出来。在目前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乃至未来的月球和火星飞行计划期间对航天飞行乘员诸多方面的保障中,心理保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俄美双方基于各自长短期航天飞行任务特点所形成的不同心理保障体系、保障措施及其效力对比出发,结合从俄关联手的“和平号空间站-航天飞机”计划取得的经验进行了阐述,指出可在当前心理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能用于未来长期航天探测任务的有效心理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发射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5):117-120
我国发射环境-1A、B卫星,中国希望号奥运星2009年发射,我国嫦娥-1卫星再次通过月食考验,欧洲航天局发射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NASA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新装置,美新一代“猎户座”载人飞船将无法提前首飞,美第2次商业太空运载器发射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自1961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迄今已经30多年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载人航天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系列载人飞船和礼炮号、和平号系列空间站,近来又在努力试验航天飞机。美国先后研制成功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试验性空间站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他们实现了载人航天、太空行走、月球探险和365天22小时39分钟长期太空生活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12,(1):F0002-F0002
2011年12月21日,国际空间站新考察组搭乘俄“联盟”TMA-03M载人飞船升空,12月23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作为第30/31考察组执行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06,(3)
人们常说华人遍“天下”,其实天上又何曾少过华人的身影: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3位中国人就曾遨游太空,在距离地球36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里,还曾经有过一位华裔指令长……2004年10月16日中午,俄罗斯“联盟”TMA-5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国际空间站里出现了一张黄皮肤的新面孔,这个人就是空间站历史上第一位华裔站长——焦立中,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华裔航天员。焦立中从小就对航空和飞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还在圣塔  相似文献   

20.
五年前,“联盟”宇宙号“TM-31”宇宙飞船发射入轨。“联盟”号飞船在此之前已经发射过30次,都是前往“和平”号空间站的。此次飞行是航天飞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搭载了第一期长期考察团乘组到达国际空间站并在两天后完成与航天器的对接。航天员Bill Shephard、Yuri gidzenko和Sergei Krikalev通过“联盟”号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舱门进入空间站,在太空中建立了长期有人居住的国际前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