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7-29
<正>如果考虑到将完成的一系列试验和探测任务的复杂性,那么把嫦娥二号卫星比作一个要在严酷环境中进行高难度表演的杂技演员是毫不为过的。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嫦娥二  相似文献   

2.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6-26
<正>嫦娥二号卫星完成预定的试验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后,这位"二姑娘"将有怎样的打算?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了三种可能的结局。黄江川告诉记者,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3.
天辰 《航天》2010,(12):4-4
随着嫦娥二号任务工程目标的基本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的、中国航天报社承办的"中国卫星杯"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寄语征集活动也进入尾声。10月14日,在太空家园馆特别活动日前夕,"寄语嫦娥"寄语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上海世博会太空家园馆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卓为优秀寄语作者颁奖。30名获奖者分别获得极具纪念意义的嫦娥二号卫星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继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之后,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行者,又踏上了奔月的征程。在嫦娥二号任务中,中国航  相似文献   

5.
嫦娥二号卫星绕日运行轨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4):7-11
嫦娥二号(Chang’e-2)卫星是我国首颗绕日运行的人造行星,文章在给定卫星轨道数据的基础上,对其绕日运行的轨道进行分析。分析了卫星与地球的交会周期,以及一个交会周期内卫星相对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得出了嫦娥二号卫星返回地球的速度增量需求和可飞越的目标小行星。分析结果可为嫦娥二号卫星后续任务的论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7.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3):24-24
截至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已安全运行180天,达到了它半年的设计寿命。目前卫星系统状态正常稳定,卫星剩余燃料仍然充足,工程各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论证,赋予嫦娥二号更多新的使命,为完成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索阿娣 《中国航天》2010,(10):48-49
<正>在2010年的航天发射中,嫦娥二号任务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宇航发射之一。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将继续进行绕月探测任务,并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11.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研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将实现对月球的环绕探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是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开端,在我国航天史上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与近地卫星相比,嫦娥一号卫星面临更复杂的控制过程和环境,因此,嫦娥一号卫星必须突破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文章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的任务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和研制过程;概要性地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同时也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试验星。那么,嫦娥二号卫星将在我国后续探月工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嫦娥一号卫星各项任务的顺  相似文献   

13.
张文雁  王晓晨 《航天》2013,(11):21-22
嫦娥二号由月球卫星,到成为我国首颗与地球同一辈的兄弟,围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不是意外。嫦娥二号创造“中国高度”的脚步,就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跨越的脚步,是系统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有准备的创新,铺就了嫦娥二号创造辉煌之旅。系统集成创新 嫦娥二号卫星在利用了嫦娥一号卫星大部分设备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技术,按既定任务新要求,系统总体完成了顶层设计;按运行轨道及其相应环境,热控分系统重新设计;新增技术试验分系统包含了所有新技术验证设备(即工程载荷设备);为深化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设备或新研或大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1年取得了如下辉煌成绩:以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二号卫星成功抵达拉格朗日L2点、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基本建成为标志,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再刨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由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分辨率达到米级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11月8日精彩亮相。该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全部实现,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探月工程二  相似文献   

16.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嫦娥二号卫星就顺利升空。虽然其主要设备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但它在我国卫星型号快速研制方面积累了  相似文献   

18.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0,(6):135-137
嫦娥二号卫星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 2010年10月1日18点59分,长征-3C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踏上约112h的奔月之旅。  相似文献   

19.
陈全育 《航天》2010,(11):30-31
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二期工程中嫦娥三号、四号的探路者,是个"先锋"。它所承担的重要科学试验、验证任务对探月工程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将给后续探月工程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合 《航天》2011,(2):18-19
2010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嫦娥二号"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揭幕,标志着工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也为后续工程的预选着陆点揭开了"神秘面纱"。随后,国防科工局还公布了其他几张由"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月面影像图。虹湾月图的传回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