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为期5天的太空飞行任务后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针对神舟六号飞船的发射任务,我们采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2.
长征二号F/T1火箭是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的亮点之一是整流罩首用冯.卡门曲线。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时,火箭外形上的最大变化是整流罩,整流罩不仅长度由先前的10.7m增至12.7m,最大直径也由先前的3.8m增至4.2m。采用冯.卡门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4.
孙广勃 《中国航天》1994,(11):31-32
美单级入轨试验火箭发生爆炸事故6月27日,美国麦道公司制造的单级入轨试验火箭德尔它特快飞船试验机(DC-X)在进行第5次试飞时,在发动机点火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但火箭在起飞并匕行一段时间后成功地在白沙导弹试验靶场的沙地上进行了应急着陆。火箭蒙皮上有1....  相似文献   

5.
EPKM近地点发动机是中国目前用于航天领域最大的空间固体火箭发动机,配合“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作卫星轨道转移使用。它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研制,于1995年11月28日及12月28日分别用于“亚洲二号卫星”和“艾柯斯达一号卫量”发射。  相似文献   

6.
孙捷 《中国航天》1992,(6):19-23
美国火箭公司研制的阿奎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混合推进系统的航天运载器,能把145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这种火箭成本低,可靠性和入轨精度高,生产、处理和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该火箭的特点、构造和性能,特别是混合推进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弱水河畔,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托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单级入轨火箭作为一种可能降低向低地轨道发射有效载荷成本的运载手段,正在进行配制方面的鉴定分析.NASA 已设计出一种可操作的,使用液氧/媒油/液氢三组元发动机作为单级入轨火箭的方案.Thiokol 对这种使用捆绑式混合推进系统来增加轨道有效载荷能力的运载火箭进行了评估.NASA 将这种先驱火箭作为一种方案对单级入轨火箭的技术进行了论证。这种火箭称为 X-2000。它的主要推进系统使用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氢两种发动机,Thiokol 通过用混合发动机替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对主推进系统进行了新的探讨。它采用的混合技术在马歇尔航天中心(MSFC)正在进行验证。因此,混合推进系统是一种有效 SSTO 的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9.
2011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大幕的开启,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火箭又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助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的“太空相会”。  相似文献   

10.
五轩 《中国航天》2011,(11):6-8
2011年9月29日,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华民族建设“地外村庄”的光荣与梦想缓缓上升,运载火箭身后喷出的白烟,犹如天空中盛开的雪莲,逐渐变大。稍顷,火箭消失在茫茫天际,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1.
火箭入轨通常是沿标准轨道面的飞行控制,常规发射任务只需侧向小偏航角校正,但当今一些特殊的入轨任务要求火箭制导控制能侧向大偏航角飞行,以克服较大初始侧向偏差对末级火箭入轨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末级火箭的侧向大偏航非线性自适应组合制导控制方法,结合土星-5火箭IMG方法和航天飞机LTG方法各自的优点,进行了大偏航角的非线性耦合补偿修正,并对动力飞行过程的迭代算法进行了鲁棒稳定性改造。基于姿态喷嘴开关控制的六自由度数值仿真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好、精度高,在火箭入轨控制和空间飞行器变轨控制中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时来  雨轩 《航天员》2013,(4):56-65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神舟十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托举下腾空而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进而开启了神十飞行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为期十五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3.
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长征二号E任务总指挥王永志和长征二号E火箭总设计师王德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受了现场采访,介绍了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本性能状况及这次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关于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本性能状况,他们说,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EPKM(“长征二号E远地点发动机”的英文简称)是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研制开发的近地点发动机(图1),配合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承担外星发射任务。EPKM于1993年3月开始正式研制,在方案设计和模样、初样及正样研制阶段,共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陈龙  索阿娣  赵珊 《航天》2011,(11):18-19
对于很多人来说,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不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它那洁白的圆柱身段和伞状的穹庐顶,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十分醒目。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I火箭的整流罩头部,与蒙古包的穹顶造型,就存在几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暴一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和正在研制的长征一号D、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A等九种运载火箭的概述,介绍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入轨方式可大致划分为纯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两大类,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全箭多项技术状态变化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对地面判据级间未分离(M7)和整流罩未分离(M8)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长征二号F火箭技术状态更改,严格按照"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五项原则开展技术状态控制工作。一、火箭研制情况发射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2012年完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前苏联研制的几种分级燃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和设计特点,以及研制中主要技术问题和经验。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 RD-170的研究历史及试验情况。此外,文中还将介绍前苏联研制的 RD-701三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满足未来单级入轨运载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