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游本凤 《航天》2010,(5):54-55
作为第八期中国—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相似文献   

2.
杨建  薛滔  宿东 《航天》2011,(8):16-17
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主办的"两岸同心,我们同行——CASC两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是国务院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少年大交流活动"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北、高雄、台中、台南、新竹、  相似文献   

3.
《航天》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杨建 《航天》2014,(9):63-63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展望新美国"组织共同主办的首次中美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于2014年8月举行。 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15名师生和来自中国的11名青少年学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听科普讲座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杨建  薛滔 《航天》2011,(5):22-23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共同创建,具有航天特色的校外教育机构——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以下简称"少科院"),3月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正式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6.
索阿娣  薛滔摄影 《航天》2010,(12):18-19
"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航天员,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徜徉于星海之中","我的梦想是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教他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10月30日,随着5个怀揣梦想的孩子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拼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图案,为期3年多的“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航讯 《航天》2011,(3):4-4
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命名的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于近期在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挂牌。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是丰台区政府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有航天模拟发射、科技互动、科技体验和科普展示四个学生活动大厅,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以航天科普特色为主的高水平培训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1):58-59
“科技奥运,梦想航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联合打造的一项极赋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活动围绕着中国第一颗专门为青少年制造的小卫星——“希望号”奥运星,开展搭载方案评选、小卫星的研制、组装和发射等一些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9.
薛滔 《航天》2009,(10):64-64
8月21日下午,“梦想航天、情系灾区——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闭幕式在位于京城北部的航天城隆重举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李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等出席了闭幕式,并向同学们赠送了航天科普书籍、颁发了体验活动证书。  相似文献   

10.
刘一 《航天员》2010,(5):20-22
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太空的未来,同样属于青少年。基于此,世界航天大国均有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领广大青少年走进航天圣殿,以参与互动的形式,点燃他们载梦飞翔的激情。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共同参与空间飞行实验的机会,他们的科学实验,可以通过在航天飞机、空间站和卫星上的搭载飞行,而在太空进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循着人类载人航天的足印,看一看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参与空间飞行实验的情况,感受他们用科学知识追寻梦想的过程,体会航天人对他们的殷殷期待和孜孜教诲。也许不远的将来,他们的实验也会跟着神舟飞船和航天员们一起飞上"天宫",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航天基金会资助的中西部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之"首都北京与你肩并肩"活动于6月1日至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西部偏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的15所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为期6天的参观考察与研讨交流活动。以"助力航天,造福人类"为宗旨的中国航天基金会,一直关注着中西部地区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工作。针对中西部地区在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在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指导与  相似文献   

12.
《航天》2010,(6):58-58
北京一六一中培训中心成立于1997年,并从1999年起开始开展全国"少年宇航技师"的培训活动。学生们在这里学习航天基础知识,制作、发射模型火箭,参加航天科普活动,撰写航天科技小论文……十多年来,有数千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0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三级证书,4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二级证书。  相似文献   

13.
《湖北航天科技》2005,(4):49-49
2005年7月25日至7月30日,湖北省宇航学会组织了由航天花园业主和三江航天一中学生共74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北京第十六届国际青少年宇航员大会”活动。此次活动有来自港、澳、台及内地有关省市的青少年学生354名。  相似文献   

14.
孙梦婕 《航天员》2010,(6):48-48
10月30日上午,“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和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600多名学生一起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5.
《航天》2012,(8):60-61
2012年5月22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科技馆共同承办的2012年“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广西活动在广西科技馆正式启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谢遁堂,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东,自治区文明办副主任宋家浩,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活动处副处长李挺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61年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尤其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两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最高精尖的探索宇宙航天活动不仅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触发了人们对未知太空领域的无限向往。青少年是国家和航天事业的未来,面向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活动十分重要,但如何科学设计和组织航天科普活动内容,在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普及知识的同时,能更进一步使参与的青少年有体验、有感触、有启迪,甚至触动思  相似文献   

17.
钟在天 《航天》2014,(1):32-32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上图所示。左图为中文标识,右图为英文标识("CMS"为"中国载人航天"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18.
易林 《航天》2013,(11):24-25
9月23日 ~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过首次登月任务的美国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莅临大会,并像旋风一样出席多场青少年活动,推广他的太空梦。在2013年世界空间周庆祝会暨科普报告会上。奥尔德林与上千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登月历程,阐述了火星任务构想,介绍了他参与或发起的青少年航天活动计划。他说:“我人生最大的事业是探索和开发太空。全球宣讲我的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并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航天,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刘淮宇  罗骁 《航天》2011,(9):6-7
7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袁家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梦想航天情系中华——2011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的全体营员。  相似文献   

20.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载人航天的未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 《中国航天》2009,(4):17-22
麻省理工学院航天、政策与社会研究组2008年12月15日发表题为《载人航天的未来》的白皮书。这份报告号称是多年来对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进行的一项最全面的独立评审。报告建议美国设定更高远的载人航天目标,集中开展更明确地针对这些目标的研究,并加强与他国和私营工业界的合作。研究小组称,在向有关方面做了初步介绍后,该报告已得到了政界领袖、国家研究委员会一个小组、奥巴马过渡班子和其它方面的积极认同。在阐述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理由时,报告提出将载人航天的目标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令人耳目一新。"主要目标"包括探测、民族自豪感以及国际威望和领先地位,而科学、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和激励作用都属于"次要目标"。作为主要结论之一,报告认为美国应在载人航天领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及私营火箭公司等商业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现将该报告分期刊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