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多功能结构技术是实现卫星轻型化、微型化设计的潜在有效技术途径,正逐步成为航空航天结构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卫星多功能结构的研究现状和技术进展,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卫星导航信号由于其自身特点,经过长距离传输到达地面信号功率十分微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外来同频窄带信号干扰。主要介绍了一种满足北斗、GPS多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抗窄带专用芯片的设计方案。其采用模数转换、抗干扰处理集成单颗芯片设计架构,可直接替换原有卫星导航终端的A/D芯片,实现抗窄带干扰功能;并着重对抗干扰算法的多系统兼容设计、低功耗干扰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经流片测试,该芯片抗北斗B1、B3频点和GPS L1频点窄带干扰干信比大于60d B,北斗S频点抗窄带干扰干信比大于55d B,双路同时工作最大功耗小于260m W,可有效满足手持、车载、弹载等小型低功耗卫星导航终端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给世界军事、政治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GPS系统的军事特性使民航用户必须采用增强措施,以提高精度保证飞行安全。随着欧洲伽利略系统的进展和俄罗斯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有望于2007年满星座运行,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会出现竞争,我国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本文叙述利用越来越高级的星上数字处理技术提高小卫星性能和可靠性的可能性。介绍了控制数据公司开发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能满足各种用户需求,而且可靠性很高。灵巧卫星意指星上有相当多智能(处理能力)的小卫星。二、增大小卫星的能力小卫星有如下两项工作要求,不同于大卫星系统的操作: ①操作需自主②直接给用户提供数据这两要求又导致如下情况,小卫星可能是低地球轨道,因此过地面站的时间窗口很短。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速8PSK卫星调制器的要求,针对数字化基带成形滤波的信号处理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卷积和并行查表的高速卫星成形滤波器设计方法及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结构的FPGA算法。用片内的BLOCKRAM精心设计查找表,通过改变查找表内容可适用于各种信道限带性能要求的传输系统。在X ILINX公司V irtex2-1000芯片上完成该方案,MODELSIM的时序仿真结果表明可支持高达400Mb it/s的输入数据,满足卫星通信高速成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1975年发射首颗ETS-1卫星以来,总计已发射了28颗NASDA(日本空间局)卫星。关于卫星的操作,NASDA已经开发了实时遥测/遥控处理系统,可通用于不同类型卫星。目前第三代系统已投入使用。而卫星操作的最新发展趋势则是更加复杂,例如正在出现采纳CCSDS建议的卫星,而且计算机技术也发展的相当迅速。 此外,NASDA在卫星操作中的任务正从主要是卫星星体操作发展为实验/整个卫星任务操作。根据这些情况,NASDA已经开始研究适于操作未来卫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研究中考虑到以下几点: ·任务支持的要求 ·卫星设计的趋势 ·计算机环境的进展 本文是该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相似文献   

7.
卫星双向法与卫星测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是目前远距离台站时间比对精度最高的时间同步技术,时间比对精度达几百皮秒,比GPS共视技术的时间比对精度几乎高一个数量级。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根据多台站卫星时间比对经验,提出利用卫星双向比对技术进行卫星测距(称转发器定轨)。实验证明:利用卫星双向技术(卫星需要转发器)进行卫星测距,可得到高精度卫星轨道(内符精度为几厘米)和卫星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8.
MicrosatelliteIsBlossoming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微小的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这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有一个大致的说选,一般说来,质量在100千克以下的卫星都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当然质量越小就越难制造。因为微小卫星的尺寸小,有时也称为纳卫星。这种卫星一般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飞行。国外在近期将主要研制10千克左右的卫星,从现在起经10-20年…  相似文献   

9.
为研制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早在1985年起先后发射了“米达斯”、461、266、949等十几颗试验卫星,但这些早期预警卫星均不能将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和高空云层反射的太阳光区分开,只能发现热点,不能跟踪。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在70年代初把“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送上太空。DSP卫星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共发射了7颗,第二代发射了8颗,从1989年6月开始陆续发射第三代DSP(即Block-14)卫星。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6日,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2试验卫星通过"人牛怪"火箭从弗吉尼亚海岸的中大西洋商业发射场发射升空,该卫星具有在几分钟内将敌方目标的卫星图像传输给战术指挥官的能力。"战术卫星"-2标志着美国"快速反应航天"计划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战术卫星"-1、-3和-4也将在近两年内升空。  相似文献   

11.
在轨或计划中的近地轨道科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全球通信卫星数据的迅速增长,要求一种大大降低地面测控费用的方法。从经济上考虑,为每个近地轨道卫星建立单一、专用的卫星测量站已不再可行。为了拓展商业空间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降低近地轨道卫星数据业务的费用。本文论述了近地轨道测控所需的性能,提出一种独特的、创新的办法提供测控服务和有效载荷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卫星可以分身,并非天方夜谭。这是美军目前正在研发的具备分身术的新卫星,这种新型卫星系统采用了模块化和组合的概念。传统间谍卫星上的重要部件,如间谍相机、各种高技术传感器等将作为一个个单独的功能模块,运行在卫星主体附近,从而形成功能完善的虚拟卫星。一旦某个模块被敌方击落,新的模块将很快更换上去,仍能够完成原有卫星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卫星的研制上尽量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以期降低卫星的结构重量.这对于增加卫星的有效载荷或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MBB 公司等在研制西德电视广播卫星时使用的先进材料和工艺主要有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11日,在库鲁航天中心“阿里安-5G”火箭将泰国的大功率(14KW)宽带卫星Thaicom4(IPSTAR)成功送入轨道。火箭发射升空约28分钟后,卫星顺利入轨。这颗卫星将在近地点575km,远地点约36000km,东经120。的预定轨道上飞行。Thaicom4卫星基于LS-1300S平台,共有114个转发器,设计寿命为12年。卫星发射重量为6486kg,这是迄今为止被送上地球同步轨道的最重的商业卫星。Thaicom4卫星将向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和商业客户提供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种在轨卫星星上事件状态展示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卫星监测显示系统主要以表格、曲线的方式对卫星下传的各类数据进行显示,即使有可视化显示软件,也主要偏重于飞行轨道和姿态运动的三维显示,很少能实时反映卫星星上部件的在轨运行状态。文章结合我国卫星监测技术与三维实时动态显示技术,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显示卫星星上事件状态的可视化软件,通过对卫星设计阶段模型的导入,解析卫星结构,建立基于卫星重要设备或部件的可编辑的模型,以及与相关实时遥测参数的关联,实现卫星星上状态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卫星微振动及控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光  周徐斌 《航空学报》2015,36(8):2609-2619
高分辨率是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制约卫星有效载荷分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卫星微振动。因此,近年来卫星微振动及其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微振动的来源和特点出发,按照微振动传递路径上的控制方式,对国内外微振动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微振动控制技术在卫星微振动领域的应用,并按照微振动控制的方式,介绍了微振动被动控制、微振动主动控制以及大挠性部件微振动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对微振动控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刚度、阻尼及多自由度耦合性问题进行了说明。同时,简单介绍了工程上常用的其他微振动控制方法。最后,对微振动控制的发展作了简短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电子侦察卫星是获取电子情报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俄、法和英等国都发射过这种卫星,其中以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功能最强,阵容最齐全。目前,美国正研制第5代电子侦察卫星“入侵者”和具有一定隐身特征的“徘徊者”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和“奥林匹亚”低轨道电子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18.
相控阵天线下世纪初,在新型的商业通信卫星上采用相控阵天线将会变得相当普通。相控阵天线产生的波束具有电子敏捷性,并能在轨道上重构,除用于商业通信卫星外,还可能用于军用通信卫星。事实上,在商业卫星上转向采用相控阵天线已从最初发射“全球星”和“铱”星,以及即将发射的第一颗ICO(国际通信组织)的“全球通信”卫星开始。大多数相控阵技术将瞄准地球同步卫星和宽带、高数据率低地卫星、相控阵的小波束将提供可剪裁的服务,如因特网服务,以及把医疗记录传递到特定的客户。相控阵天线在商业卫星上的应用已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由来和发展,讨论了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使命及组成,介绍了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演进及部分亮点,探讨了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实质及关键技术,最后对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作了讨论、展望与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北斗全球系统卫星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和高精度原子钟等关键技术,中国于2015年3月30日至2016年2月1日间发射了5颗新一代北斗试验卫星。试验卫星除了播发新的民用信号B1C和B2外,同时还播发B1I和B3I平稳过渡信号。试验卫星导航信号的伪距质量以及北斗现有工作卫星存在的与高度角相关伪距误差问题在新一代北斗卫星上是否得到解决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将基于北斗试验卫星实测数据对此进行初步评估与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