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扰动场差值的方法对1958年4月19日日环食及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期间我国地磁场的日食效应进行了分析。在磁扰日中仍然分辨出了日食对我国有关地区地磁场的明显影响。对比两次日食的分析结果,定性地讨论了日食影响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全世界角度来说,大约每三年发生两次日食。曾有学者就观察日全食作过统计,认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平均二三百年才有一次看到日全食的机会。相对而言,人们看到日偏食、月食的机会却是不少的。特别是月食,因为月食的时候,几乎半个地球上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它。发生日全食时,只  相似文献   

3.
就一地而言,日全食300年一遇 日全食是蔚为壮观、动人心魄的罕见天象。日食虽然每年都有发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见,平均每三年见到两次,又由于只有在两三百千米宽、几千千米长的全食带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个地方而言,平均大约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4.
日全食是蔚为壮观、动人心魄的罕见天象.日食虽然每年都有发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见,平均每三年见到两次;又由于只有在两三百千米宽、几千千米长的全食带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个地方而言,平均大约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5.
季明 《飞碟探索》2007,(4):50-51
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特别是日全食.对某一个地区而言,要看到一次日全食的奇异壮观景象很不容易,平均要二三百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相位与日食最大相位几乎同步;日食后,观测到周期为2个多小时的电离层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模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个二维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条件下东亚低纬电离层演变,探索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模式计算结果显示:日食散间日食区电离层电子与离子光致电离产生率减少使得E-F1区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而较高部份电离层对日食影响的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8.
日月 《太空探索》2006,(12):54-55
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是一种惊天动地的罕见天象,对于具体的一个地方而言,再现的时间往往要相隔二三百年。  相似文献   

9.
陈丹 《太空探索》2003,(12):46-46,i001
今年5月31日发生21世纪最奇异的一次日食景象,在欧洲、亚洲北部、美洲极北部和北冰洋可以看到日偏食,在英国的北部、冰岛和格陵兰的部分地区可看到日环食。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参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多个电离层垂测站的数据和IGS-TEC数据资料, 结合日地空间环境指数, 分析了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参量(反射回波最低频率fmin及f0F2和TEC)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日食发生后fmin迅速降低, 日食结束后fmin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食甚时刻附近, f0F2和TEC出现明显的降低, 显示了明显的光食效应. 日食结束后5~6 h, f0F2和TEC出现不同程度的正扰动, 在驼峰区更明显; 日食结束后9~10 h, f0F2和TEC出现较显著的负扰动. 由于此次日食发生时伴随着中等强度的磁暴和低纬电场穿透等空间天气事件, 给此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深入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 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 结果表明, 日全食期间, 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 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min; 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 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 30.53°N) 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 其平均下降量最大, 达到4.58TECU.   相似文献   

12.
日食画廊     
今年6月11日发生日环食,环食带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海开始,经过太平洋,在墨西哥西南部结束。在亚洲东部、太平洋、大洋州北部、北美洲可以看到日偏食。此次日环食的最大食分是0.998,地点在北太平洋。环食带非常狭窄,经过的主要区域是太平洋,陆地只有印度尼西亚的桑义赫岛和科普老塔劳德岛、  相似文献   

13.
日食和月食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日全食预示着不祥之兆。同样,在国外也普遍认为日食预示着即将发生奇迹,如上帝的愤怒,或统治王朝的灭亡。当古人把日食看作是造物主的伟大行为时,物理学家把日食看作是科学的胜利。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400倍。太阳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400倍。这就意味着,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4.
日落与月落     
《飞碟探索》2014,(6):6-6
2014年4月29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省东南角的布里斯本市的天空中,太阳与“新月”同步西沉。这幅组合影像除追踪了日食的进程外,也记录了西方地平线附近从云层漏出的云隙光和月亮剪影。今年的下一次日食将发生在10月23日,届时大部分北美地区都可看到这一天象。  相似文献   

15.
日全食画廊     
陈丹 《太空探索》2003,(3):43-45
2002年12月4日发生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极东部开始,经过非洲的安哥拉、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印度洋,在澳大利亚结束。在非洲南大部、印度洋、大洋洲西部、南极洲小部可以看到日偏食。此次全食带经过的主要陆地是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因此,可以叫做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日全食。日全食的最大食分为1.024,全食的最大持续时间是2分04秒,发生的时间是世界时5时50分,发生的地点在印度洋。 全食带跨越经过非洲南部大陆,大约需要30分钟,当时正是当地时间的上午,太阳高度从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结果显示,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和该时期发生的地震以及日全食事件可能有关联;2009年7月多个地震发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为,震前出现的是正异常,发震当天或震后有可能是正异常,也有可能是负异常;7月22日日全食当天TEC扰动为正异常,推测该正异常是地磁活动、地震活动及日全食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7,(1):58-59
日全食是神奇无比的天象,更可贵的是它还在科学史上建立了赫赫功勋。 事实上,在日全食短短三五分钟时间内,月轮把光焰无际的日面全部挡没了,使得平时难以见到的太阳高层大气——色球层与日冕层露出了真容,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它们的机缘,因为在色球层和日冕层所发生的很多物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地球及人类,正因为如此,所以科学家们常常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追寻它,从中得到一些科学发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全食盛宴     
《飞碟探索》2008,(5):5-5
中国在2008年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天象。一般来说,同一地点(比如同一城市)平均二三百年才会出现一次日全食。因此对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来说,这将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日全食将发生在2008年8月1日北京时间18时20分左右。全食带从加拿大北部开始,进入中国后将穿越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在河南结束。持续2分钟左右。公众最佳观测地点在甘肃的嘉峪关和新疆阿勒泰、哈密附近。中国其他地区可观赏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现象。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报名公告·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交流会时间:2009年7月18日~22日。  相似文献   

20.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7):6-7
[2012年5月20日][天文]这幅自然色照片是Terr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于23时30分左右拍下的,显示了日环食时月球投在北太平洋上的阴影。当月球经过太阳前方时,地球上就会出现阴影(照片左半边)。在阴影周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