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3):2-7
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22:00),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在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航天飞机爆炸解体,在美国德州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轨迹,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相似文献   

2.
□□过去30多年来,美国一直独立运行民用和军用极轨环境卫星系统:“诺阿”(NOAA)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这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任务: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为了减少重复开发并节约开支,美国决定整合NOAA和DMSP计划。1994年5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两个计划整合为“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NPOESS)。1NPOESS概览NPOESS是一项军民两用的气象卫星技术创新计划,旨在取代NOAA和DMSP两套气象卫星系统。NPOESS将提供可见光、近红外、红外波段的云层覆盖图像及大气、海洋、陆地…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3,(3):2-7
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22:00),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在着陆前16分钟,该机突然从雷达中消失,航天飞机爆炸解体,在美国得州上空划出了数条白色轨迹,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7名航天员5男2女,其中1人是美籍印裔妇女,1人是以色列人。这一灾难事件令世界震惊,人们也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飞机在第九次飞行时,载着欧洲空间局制造的价值十亿美元的空间实验室和第一名非美国乘员,于11月28日16:00(格林威治标准时问)从肯尼迪空间中心被发射上天。这是第一次向着东北而不是东南方向发射。发射之后两分钟,休斯敦控制中心宣布,爬高正常。  相似文献   

5.
杭仁 《国际太空》2006,(6):18-24
□□2006年3月30日06:30(北京时间3月30日10:30),"国际空间站"第13长期考察组(Expedition 13 Crew)乘联盟TMA-8飞船升空.该考察组由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Pavel Vino-gradov)和美国航天员杰弗里·威廉姆斯(Jeffrey Williams)组成.预计他们本次在轨停留时间长达178天.  相似文献   

6.
1999年7月23日00时31分0.066秒(美国东部时间,下同),美国航宇局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一片耀眼的亮光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5分钟后,安全进入轨道,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STS-93任务的飞行。“哥伦比亚”号此次太空飞行为期5  相似文献   

7.
极光亚暴是地球空间基本的能量输入、耦合及耗散过程,其对低热层大气中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1月,中国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安装了一台自主研制的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FPI)并开始进行正常观测,为中国首次获得了极光亚暴期间的FPI观测数据.根据2012年越冬期间的观测情况,对2012年11月12-14日及12月09-11日两个极光亚暴事件期间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了5级干涉环对应的风场.亚暴期间风场变化与地磁活动变化的对比分析表明,风速的剧烈变化可能是由地磁活动剧烈扰动造成的.针对2012年11月13日00:00UT-02:00UT和2012年12月10日05:00UT-07:30UT的亚暴事件,将全天空相机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与FPI干涉图像对应的视线风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极光活动中,视线风速加强的方向与极光弧的方向垂直,而在极光弧的平行方向,风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14:38 (北京时间7月5日02:38),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系列的第2次测试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1.经过13天的飞行,在完成8.5×106km的旅程后, 发现号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09:14(北京时间7月17日21:14)平安返航.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00,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协调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杂志以特刊形式通过6篇论文发表了这一重大结果。该黑洞图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essier 87(M87)中心黑洞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宗河 《国际太空》2006,(11):22-25
□□北京时间2006年9月9日23:14:55(美国东部时间9日11:14:55),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航天飞机首次执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任务,任务代号为STS-115.此次飞行是阿特兰蒂斯号的第27次飞行,航天飞机的第116次飞行和第19次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它于北京时间21日18:21平安返回地面,圆满结束了此次太空之行.  相似文献   

11.
吴研 《国际太空》2003,(10):14-17
□□2003年1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美国航宇局(NASA)用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他-2(Delta-2)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激光高度计试验卫星”(ICESat)卫星。这是一颗试验型激光高度计卫星,星上装载一台地球科学激光高度计系统(GLAS)。ICESat卫星是“地球观测系统”(EO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6年8月31日宣布,建造美国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主承包合同由洛马团队赢得.波音团队在这次竞争中失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14:38(北京时间7月5日02:38),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系列的第2次测试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1。经过13天的飞行,在完成8·5×106km的旅程后,发现号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09:14(北京时间7月17日21:14)平安返航。1人员与任务参加发现号飞行的机组人员包括5名男航天员和2名女航天员。机长是史蒂夫·林赛(Steven Lindsey);驾驶员是马克·凯利(Mark Kelly),他的另一项任务是指挥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任务专家皮尔斯·塞勒斯(Piers Seller…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2月17日16:01(北京时间18日07:01),1枚德尔他-2火箭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5颗一模一样的"西弥斯"(THEMIS,又译为"事件随时间的变化及亚暴期间大规模相互作用",见图1)微型卫星.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4日10:00,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以"一箭143星"的方式,实施了代号为运输者-1(Transporter-1)的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将10颗"星链"(Starlink)卫星和133颗微小卫星送入轨道高度560km、倾角97.6°的极轨道,打破了印度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在2017年2月创造的"一箭104星"单箭多星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16.
天兵 《国际太空》2006,(12):25-27
□□2006年11月4日,美国用德尔他-4M火箭从太空发射场-6(SLC-6)发射了国防气象卫星-F17(DMSP-F17).该卫星是美国第2颗第7代"国防气象卫星",即Block 5D-3,价值3.7亿美元,由洛马公司制造,属于极轨气象卫星.它装有先进的遥感器,能拍摄到伊拉克地区气象方面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测量云、风、土壤湿度、冰雪覆盖、火灾、尖暴等.在主要的战区有6个数据接收终端,能把所获信息直接传给地面指挥官.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58年5月12日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北美防空 (NORAD) 计划,目的是对入侵北美的飞机、导弹和太空武器进行监测、预警和拦截。手段包括卫星监测、地面雷达搜索、地面拦截器以及 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 ,也可动用CF-18、F-15和F-16战机进行拦截。“国防支援计划”(DSP)是NORAD中一项卫星预警支援计划,也是美国一项早期导弹预警的卫星计划,它为美国和同盟国在全球驻军提供导弹入侵预警服务。 DSP自1979年正式投入服务以来,至2003年已有24年的历史,但DSP仍是美国迄今为止惟一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天基红外系统”(SBI…  相似文献   

18.
行仁 《国际太空》2003,(11):27-32
□□2003年9月21日,美国 “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第34次环木星运行时,在人工控制下如期坠入木星大气层销毁,从而完结其14年的太空探索使命。这也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坠毁。 美国航宇局(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州台站(23.2°N,113.3°E)的实测数据和IRI-2012模型提供的预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3年广州地区f_0F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IRI-2012模型能够较好预测该地区f_0F_2的变化趋势,并且CCIR参数得到的预测值比URSI参数更接近实测值;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系统偏差,在11:00 LT-06:00 LT时段,观测值均比预测值大,其他时段则相反.在日落后至午夜前时段,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大差距.绝对偏差的极值点通常出现在20:00 LT左右,最大超过4 MHz.相对偏差变化比较明显的时段是午夜后至凌晨;在02:00 LT或04:00 LT及06:00 LT附近,可能会出现双误差峰值点,最大超过0.4;但在σ变化很大的20:00 LT附近,相对偏差却变化不大.夜间增强现象会使得偏差增大,导致预测值不能很好反映实测f_0F2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苏空间科学合作计划曾于1987年4月5日签订协定,之后,又于1988年、1991年7月美苏首脑级会谈时一致同意扩大合作范围。除1991年8月15日苏联发射的“流星-3”气象卫星上搭载美国的臭氧全量分光计(TOMS)这一合作项目外,还有下列一些: ·在苏联命名的“生物卫星(BIOSAT)”这一微重力实验卫星上,搭载美国的实验装置(199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