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凸极电机转矩脉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双凸极电机的凸极结构及其供电电源的开关形式,导致了在输出转矩中存在稳态转矩脉动和换向转矩脉动,由于换向转矩脉动对电机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对影响电机稳态性能的换向转矩脉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凸极电机进行电流控制,改变控制参数,采用双拍工作方式以及改变励磁电流波形等几何方法来改善双凸极电机的输出转矩特性,减小输出转矩脉动。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些方法对减小转矩脉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双凸极永磁电机数字控制驱动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揭示了采用斜槽转子结构的双凸极永磁电机独特的静态特性和运行原理,分析研究了新颖的控制策略和变P I参数转速调节与单极性电流滞环调节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案,阐述了DSP的数字实现方法,设计研制了9 kW,12/8极转子斜槽式双凸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转子斜槽结构电机与本文控制方案的结合有效改善了齿谐波效应,提高了电机出力及运行平稳度,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起动速度快和可控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永磁双凸极电机绕组互感对电流特性影响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磁双凸极电机是一种新型交流无刷电机。本文主要就其绕组互感对电机电流特性影响进行分析。文中首先根据等效磁路图给出了双凸极电机相绕组到感的表达式,然后结合控制电路和数学模型对绕组互感对电机电流特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理论和仿真分析都表明绕组互感对电流特性在稳态导通、关断区间以及电流换流过程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由于励磁电流可控制,用于起动工作时理论上能够调节励磁电流实现恒功率控制。但是由于双凸极电机的非线性特性导致其反电势为不规则方波形状,类似直流电机采用相电压反馈控制励磁电流实现恒功率控制困难较大。本文在双凸极电机恒转矩起动阶段,恒流控制励磁电流,根据起动机转速反馈实现控制模式的平稳切换;在恒功率阶段利用三相端电压整流值间接测量反电势来控制励磁电流,实现双凸极电机弱磁控制,保证恒功率阶段电机的出力最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12/8极双凸极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在控制方式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稳态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最后在一台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凸极电机在控制方式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其工作模式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采用通电原则。  相似文献   

6.
9kW双凸极永磁电机功率控制器的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变换器。与一般的三相桥式变换器相比,本文的三相桥式变换器因受到电机反电势、霍尔传感器位置信号及特定开关工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工作情况复杂,工作原理也有较大差异。文中阐述了基于理想工作情况下的双凸极永磁电机三相桥式功率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在电机反电势不对称、霍尔传感器位置信号不准确以及输入电压变化等情况下功率变换器的工作情况,实验证明了该变换器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双凸极永磁电机控制方式Ⅱ的两种通电原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2/8极双凸极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在控制方式Ⅱ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稳态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最后在一台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凸极电机在控制方式Ⅱ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其工作模式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采用通电原则Ⅰ。  相似文献   

8.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两种电动控制策略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讨论了QFW—18电励磁双凸极起动/发电系统在电动运行时的两种控制策略,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井在QFW-18kW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凸极起动/发电系统在电动运行时通过对两种控制策略的结合,能较好地解决航空发动机在起动过程中双凸极电机与发动机的转速及转矩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介绍了新型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和原理,然后结合全桥变换器阐述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控制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以一台500W12/8极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为例进行了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即在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利用M atlab对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进行非线性建模与仿真;并导出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无刷直流发电系统考虑换相过程时的非线性仿真模型。最后,用提出的非线性建模和仿真计算方法,对一台三相12/8极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电势波形进行了仿真,进而计算出电机的空载电势。结果表明:空载电势和空载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螺纹结构力矩及其衰退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得出螺栓拧紧力矩的方法,结合预紧力和预紧力矩之间的关系,给出其理论方程和实验方程,分析了预紧力、螺纹摩擦转矩和螺母支承面摩擦转矩三者的分配情况。以此为基础,从结构变形与应力释放、材料表面摩擦力变化等方面对力矩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设定拧紧力矩安全系数和定期校核拧紧的措施,供螺纹结构设计及其使用维护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某次阀门静密封连接处漏气问题归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力矩方法,用来弥补静密封面缺陷,以提高产品的静密封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电液负载模拟器现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电液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产生的机理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近几年在电液负载模拟器设计时所采用的一些新的、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并指出将传统控制方法与现代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复合式控制策略,是负载模拟器控制器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C/C复合材料螺栓在拧紧力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总结了螺栓拧紧力矩与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C复合材料螺栓在拧紧力矩条件下的破坏形式和强度性能,得出它与普通金属螺栓的性能具有很大区别,获得的数据为复合材料连接件的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DSP的新型双凸极电机的控制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双凸极电机是一种新型交流无刷电机,它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和高速运行能力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基于DSP的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凸极电机系统的控制原理,为了提高电机的平均输出转矩,利用Pspice软件仿真双凸极电机平均输出转矩与换相角之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分别从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介绍了双凸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以实验室一台6/4结构双凸极电机为例,设计构成了一套数字控制双凸极电机调速系统,并进行了系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控制和双凸极电机的结合体现出很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电磁式双凸极电机的非线性电感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磁式双凸极电机是一种新型交流调速电机。目前对其研究主要是在基于分段线性电感函数建立的模型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电机电磁特性,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建模方法:非线性电感建模。该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不同相电流及励磁电流下的非线性电感函数和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电机模型。并就这种非线性建模方法和分段线性电感建模方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电感模型和分段线性电感模型反映的电流特性基本一致,电流闭环控制时两种模型反映的平均转矩相同。但转矩脉动特性有所不同。非线性电感模型较分段线性电感模型准确。因此非线性电感模型适用于分析电机的转矩脉动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小基本直接转矩控制(Basic-DTC)的转矩和磁链脉动,采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M)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SVM-DTC)的方法。从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出发,引入SVM方法,详细给出了一种改进型基于磁链矢量偏差法的异步电动机SVM-DTC的分析与实现过程,同时给出了修正的应用于SVM-DTC的磁链观测方法。仿真研究表明,与Basic-DTC方法相比,该方法除了能使转矩和磁链脉动大为减小外,还具有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一样好的动态性能。最后,给出了SVM-DTC与Basic-DTC的实验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螺旋桨二分量应变天平的设计与校准,并给出该天平的主要技术性能。经校测,天平性能良好,精度较高。目前,该天平已用于飞机型号螺旋桨设计造型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剪刀式旋翼的气动特性 ,在 2m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采用了新研制的高精度旋翼天平和扭矩天平测量系统以及动态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为对比 ,笔者首先针对普通尾桨进行了试验 ,给出了旋翼拉力和扭矩随总距角变化的试验结果。然后 ,着重进行了剪刀式旋翼的试验 ,测量了旋翼的拉力和扭矩随不同的剪刀角的变化 ,并对不同旋翼间距对旋翼拉力和扭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剪刀式旋翼的剪刀角和旋翼间距影响尾桨拉力大小 ,但对扭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