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计算方法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技术相比,这种试验研究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压气机试验次数和测量点数减少60%左右,缩矩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最后本文给出了二个优化目标不同的静叶转角优化算例,以验证本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可调静子叶片角度a2摆动故障,以a2控制系统及其原理为基础,建立覆盖整个控制系统的故障树,并且综合考虑各零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维护排故工作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排故方案。结果表明:故障原因为反馈钢索预紧力过紧。本次排故过程介绍的结构原理和总结的排故经验,对a2摆动故障诊断具有指导作用,对该型发动机在外场使用维护过程中a2相关故障具有借鉴意义,为促进发动机快速成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核心机试验进气范围宽,从常温常压状态到加温加压进气状态,进行进气温度和压力调节的同时给核心机带来大量的过渡态工作过程,对核心机气动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需求,通过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α2)的调节可以有效提升稳定裕度,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压气机α2规律来保证核心机的试验安全。为了研究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以整机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发动机相似原理为理论依据,分别在核心机稳态、加速和减速等不同状态下开展核心机与整机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确定的压气机α2稳态规律与整机的n2R252控制规律相同,遵循在加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2°、在减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5.5°的控制规律,确保压气机在试验过程有较好的稳定裕度,保证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4.
某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温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对2α控制的影响,由于时间常数并不确定且超前环节会放大噪声,对温度传感器的直接修正不能得到可靠的α2给定.在发动机稳态和过渡态分别采用n2r25和n2r给定的2α控制方式,用加权的方法在两种控制方式间进行选择.根据实际试车中n2r信号的变化获取加权系数,从而完成发动机在各种状态下的2α控制.通过试车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6级静子叶片掉角故障,分别进行了断口分析、强度计算、振动模态试验和整机动应力测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第6级静子叶片掉角断口均属于高周疲劳;实测第9阶振型的最大相对振动应力区与故障叶片的裂纹起始位置吻合;第9阶自振频率对叶尖附近的弦长、厚度及尾缘R的尺寸微小变化很敏感。采取了增加频率限制、对涂\"W\"漆前的吹砂工艺进行细化以保护叶片的措施,使得该故障得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涡扇发动机可调静子叶片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采用可调静子叶片,可改善高压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扩大喘振边界,保证发动机稳定工作;通过优化可调叶片角度控制规律,还能提高发动机性能。基于双转子涡扇发动机的试车数据,介绍了可调叶片角度的控制方法,研究了可调叶片角度在低转速和高转速时的控制规律,分析了打开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压转子转速较高时,通过调节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可以降低高压转子的物理转速,增加转子转速裕度,降低机械负荷,增加发动机在翼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考查转静轴向间距对跨声速压气机静子叶片气流激励的影响,采用非定常数值方法模拟了3.5级跨声速压气机的三维非定常流场.通过叶片表面非定常压力频域分析,建立了静子叶片气流激励源与上、下游叶片通过频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转静轴向间距下静子叶片表面气流激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子叶片表面非定常气流激励频率为上、下游转子叶片的...  相似文献   

8.
某压气机静子叶片组件采用一种特殊结构,本文根据其主要设计及加工特点,对冲压、钎焊和激光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工艺流程及加工参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保证了零组件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可调静子叶片机匣间隙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级轴流压气机多采用可调静子调节压气机中低转速性能。由于转动需要,静子叶片与流道间必然存在径向间隙,使得流场中额外引入端壁间隙流。利用CFD软件,研究了可调静子径向间隙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相关三维粘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高精度的CFD分析中,间隙影响不可忽略;可调静子转轴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减小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用叶片开槽出口射流控制附面层分离的思想,提出在静子叶片上从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流动控制方案,设计了在静子叶片上部的两段式转折槽,并对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单级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静子叶片开槽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单级压气机性能,扩大流量工作范围,提高压气机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流场发现,槽道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尾部吸力面附面层分离气流,控制附面层分离区扩散.  相似文献   

11.
可调静叶对压气机低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详细介绍了一台七级轴流高压压气机在低速状态下的静叶调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叶优化,有效地改善了压气机的低转速性能,拓宽了稳定工作边界;同时,静叶可调角度的配比对压气机低速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采用扇形叶栅对某型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级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在0°、±10°冲角下测量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以及静压系数沿叶型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叶片设计中采用“后部加载”叶型并与正弯叶片合理匹配,显著降低了叶型与二次流损失,获得了沿叶高气动参数分布比较均匀的出口气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对具有51°叶型折转角的环形扩压叶栅进行了研究.将外流飞行器上控制附面层流动的基本思想和修型措施应用于弯叶片的局部修型, 结合近壁面附面层流动和总压损失对比分析了大折转角扩压叶栅采用直叶片、弯叶片和局部修型弯叶片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在大折转角、高亚声速气流进口条件下, 局部修型弯叶片能更有效的控制大逆压梯度下叶栅内附面层的发展, 提高叶栅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弯曲静子叶片对叶尖射流扩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前  胡骏  李亮  屠宝锋  李璧宇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2):2970-2975
为了研究压气机弯曲静子叶片对叶尖射流扩稳效果的影响,在一台低速轴流压气机上,采用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第1级静子叶片分别为弯曲叶片和直叶片时叶尖射流的扩稳效果以及压气机内部流场信息.结果表明:第1级静子叶片由直叶片改为弯曲叶片后,在压气机失速过程中,模态波主要集中在叶尖区域,而叶尖射流恰好是通过改善叶尖区域的流场来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的,所以第1级弯曲静子叶片使得叶尖射流的扩稳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介绍了通过调节一三级轴流压气机各级静叶角度组合,以改善级间匹配关系,从而来提高压气机性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静叶角度的改变对压气机性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到了该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一组最佳角度匹配。最高绝热效率提高了7.4 个百分点,稳定工作裕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高负荷小型压气机大弯角串列静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  刘波  曹志远  王雷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5):1066-1073
针对某小型压气机高负荷轴流级大弯角静子,采用串列叶片技术进行了改型设计.串列静子三维造型引入适度正弯以获得前后叶片的最佳相对位置.通过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原型与串列改型在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串列改型静子削弱了原型静子尖部流动分离,级等熵效率提高近3.5%,串列前叶几乎承担了全工况内绝大部分攻角变化,稳定裕度提升2%;改型后的静子可以更为均匀地分配前后叶片的载荷,有利于叶片附面层流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航空计算技术》2021,51(4):91-95
叶片的中弧线分配对叶片整体的气动性能有很大影响,有利于降低总压损失,提高扩压能力。利用数值模拟仿真的技术手段,对串列静子叶片在0.8马赫数条件下的叶型中弧线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改变中弧线分配后,前排叶片吸力面上的马赫数峰值的位置大小发生变化,改变了串列叶片正体的气动性能;负攻角加载提高或增强叶片流通能力,负攻角特性提升,正攻角特性下降;应将最终串列静子叶片的中弧线分配区间调整为前排叶片的弯角均匀变化,有利于改善串列叶片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