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明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1,4(2):17-24,40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计算方法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技术相比,这种试验研究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压气机试验次数和测量点数减少60%左右,缩矩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最后本文给出了二个优化目标不同的静叶转角优化算例,以验证本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核心机试验进气范围宽,从常温常压状态到加温加压进气状态,进行进气温度和压力调节的同时给核心机带来大量的过渡态工作过程,对核心机气动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需求,通过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α2)的调节可以有效提升稳定裕度,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压气机α2规律来保证核心机的试验安全。为了研究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以整机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发动机相似原理为理论依据,分别在核心机稳态、加速和减速等不同状态下开展核心机与整机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确定的压气机α2稳态规律与整机的n2R25-α2控制规律相同,遵循在加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2°、在减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5.5°的控制规律,确保压气机在试验过程有较好的稳定裕度,保证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4.
5.
6.
涡扇发动机可调静子叶片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7,(1):48-51
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采用可调静子叶片,可改善高压压气机的工作特性,扩大喘振边界,保证发动机稳定工作;通过优化可调叶片角度控制规律,还能提高发动机性能。基于双转子涡扇发动机的试车数据,介绍了可调叶片角度的控制方法,研究了可调叶片角度在低转速和高转速时的控制规律,分析了打开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压转子转速较高时,通过调节可调静子叶片角度,可以降低高压转子的物理转速,增加转子转速裕度,降低机械负荷,增加发动机在翼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考查转静轴向间距对跨声速压气机静子叶片气流激励的影响,采用非定常数值方法模拟了3.5级跨声速压气机的三维非定常流场.通过叶片表面非定常压力频域分析,建立了静子叶片气流激励源与上、下游叶片通过频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转静轴向间距下静子叶片表面气流激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子叶片表面非定常气流激励频率为上、下游转子叶片的... 相似文献
8.
颜渝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47(6):32-35
某压气机静子叶片组件采用一种特殊结构,本文根据其主要设计及加工特点,对冲压、钎焊和激光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工艺流程及加工参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保证了零组件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9.
可调静子叶片机匣间隙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级轴流压气机多采用可调静子调节压气机中低转速性能。由于转动需要,静子叶片与流道间必然存在径向间隙,使得流场中额外引入端壁间隙流。利用CFD软件,研究了可调静子径向间隙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相关三维粘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高精度的CFD分析中,间隙影响不可忽略;可调静子转轴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减小间隙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可调静叶对压气机低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详细介绍了一台七级轴流高压压气机在低速状态下的静叶调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静叶优化,有效地改善了压气机的低转速性能,拓宽了稳定工作边界;同时,静叶可调角度的配比对压气机低速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采用扇形叶栅对某型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级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在0°、±10°冲角下测量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以及静压系数沿叶型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叶片设计中采用“后部加载”叶型并与正弯叶片合理匹配,显著降低了叶型与二次流损失,获得了沿叶高气动参数分布比较均匀的出口气流。 相似文献
13.
14.
15.
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介绍了通过调节一三级轴流压气机各级静叶角度组合,以改善级间匹配关系,从而来提高压气机性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静叶角度的改变对压气机性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到了该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一组最佳角度匹配。最高绝热效率提高了7.4 个百分点,稳定工作裕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小型压气机高负荷轴流级大弯角静子,采用串列叶片技术进行了改型设计.串列静子三维造型引入适度正弯以获得前后叶片的最佳相对位置.通过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原型与串列改型在设计转速下不同工况点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串列改型静子削弱了原型静子尖部流动分离,级等熵效率提高近3.5%,串列前叶几乎承担了全工况内绝大部分攻角变化,稳定裕度提升2%;改型后的静子可以更为均匀地分配前后叶片的载荷,有利于叶片附面层流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