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0年11月,我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出,我国近期(2010年前后)的航天发展目标之一是“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两年多来部分中科院的科学家、航天界的专家进行了研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从月球探测开始,即将月球探测作为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它必然也会成为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美丽梦想,必须要有“天梯”,而最理想的“天梯”就是现代运载火箭。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现代空间设施之一的“长征”(CZ)系列火箭,其众多型号经过适应…  相似文献   

2.
一凡 《太空探索》2001,(9):16-17
在国际上“重返月球”的呼声中,我国不少专家呼吁尽快启动月球计划,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他们认为,开展月球探测,加入“月球国家”行列,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维护我国在国际外空事务和未来开发月球中的权益,还可以促进空间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发展,推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月球是没有国界的星球,发达国家都想早日捷足先登,跑马圈地式的在那里占一块地盘。尽管联合国1984年通过的《月球协议》规定,月球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实际上,在月球上是真正的实力的较量,先登先得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国不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些  相似文献   

3.
五轩 《太空探索》2007,(12):24-30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协定中规定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集团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早开发,早受益,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本刊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刊登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探测卫星工程论证组的文章《嫦娥工程——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首次向国人披露了我国的探月计划.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人们有理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上来。那么.“嫦峨”工程进展如何?什么时候我国的飞行器光临月球,日前,本刊记者带着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深空探测篇     
正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是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和带动性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中国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的主体承研单位,为中国探月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条件保障,也将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活动提供有力支撑。1探月工程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相似文献   

6.
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是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基础,在我国月球探测任务的引领下,在我国深空测控体系发展的同时,轨道确定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从时空参考框架和动力学模型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任务轨道确定技术的发展过程,基于时空参考框架的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的改进,我国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能力及精度也不断提升,这对于当前及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是我国航天工程中的旗舰型项目,已经执行了五次任务,其中两次任务,探测器系统中包括月球车,这两辆月球车分别被命名为玉兔一号、玉兔二号。月球车能够拓展科学仪器的探测范围,开展有针对性的探测活动,比如测量不同地点月壤的厚度,分析特定岩石中矿物的成分,获得巡视区域的地形地貌信息,深化人类对月球的认知程度。2013年年底,玉兔一号开始在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开展巡视探测。2019年年初,玉兔二号月球车驶抵月球背面,成为人类到达月球背面的第一辆月球车。值此玉兔二号月背工作一周年之际,用这篇纪念文章回顾月球车十五年的研制历程。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计划在未来20年内着手在月球上建设一座有人基地,并研制一种载人航天飞机。报道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正在制订规划,以在2015年前研制一种能在月球上开展探测活动的机器人,然后在2025年前开始在那里建设一座太阳能有人研究基地.并设计一种类似于美国航天飞机的可重复使用载入航天飞行器。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国已正式与32个国家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以下简称《协定》)。《协定》为美国单方面主导制定的月球探索协议,于2020年5月公开宣布并进行了首次签署,美国希望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与“太空盟国”确定一套共同原则来管理深空探索和外空资源开发。目前,《协定》将中国、俄罗斯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初,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4年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的第1阶段——绕月探测工程。  相似文献   

11.
张熇 《太空探索》2003,(5):22-23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理所当然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实施月球探测将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深空探测进展与开展我国深空探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已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为此,我国应根据航天科技发展的水平,参考各航天国家的空间探测计划,制定本世纪前30年的深空探测计划,其对象以太阳系空间为主,兼顾宇宙空间的观测。 深空探测的总体目标可归纳为:① 探索太阳系和宇宙(包括生命)的起源和演化;② 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空间环境、能源和资源等);③ 发展空间技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④ 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⑤ 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当前,深空探测是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取得重大成就的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12日,在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一周年之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办了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暨科学数据发布仪式,正式公布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地形地貌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并将卫星获得的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按照有关规定向科研单位移交。以开展科学研究。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全月球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绕月探测工程圆满完成科学探测任务,这一时刻将被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4.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协定中规定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集团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早开发,早受益,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主要航天国家,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地轰鸣,烈焰四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发展道路上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张熇 《太空探索》2003,(10):8-9
今年3月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局栾恩杰宣布:中国将在今年启动“嫦娥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并力争在三年之内,发身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几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探月路线图也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正>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此后,其中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先后与着陆器分离,与鹊桥中继星成功建立独立数传链路,完成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按计划在月面行走到达A点,开展科学探测,成为世界第一辆在月球背面运行的月球车人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内涵正在不断扩展,它包括月球的科学、月球上的科学和来自月球的科学三个方面。根  相似文献   

18.
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提出了旨在运送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并于近日公布了针对该计划的《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该协定提出了美国与其他国家未来在太空探索过程中的10项原则。然而,该协定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引起了争议,本文将介绍并剖析《阿尔忒弥斯协定》制定的背景、协定内容,以及协定的意义和由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月球探测的深入发展,国内外众多月球探测方案和月球开发计划均将月球基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月球基地建设将服务于后续无人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探测任务。通过月球基地的功能和意义分析,对月球基地的选址约束、建设步骤和实施过程提出了初步构想,并针对典型的探测站/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运载能力,提出了月球基地方案构想,并对月球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后续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探月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4号"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2号"月球车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至今,国际月球探测活动共实施126次,期间出现两个探月高潮。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两个航天大国之间的竞争引起第一轮探月高潮。20世纪末至今,各航天国家意识到月球探测的战略意义,纷纷提出月球探测计划并积极实施,月球成为各国争先探测的热点,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中国自2004年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共开展了"嫦娥1号""嫦娥2号""嫦娥3号""嫦娥4号"及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共5次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五战五捷",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续将继续开展以无人月球科研站为主的月球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