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40~560年)据说曾在埃及学得几何学知识,在美索不达米亚学到天文学,他根据迦勒底人的“莎罗”周期,预报了公元前585年所发生的日食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人第一次对太阳的本质和大小作了科学的推测。爱奥尼亚学派成员、雅典的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25~547年)认为:太阳是一块灼热状态的石头,其大小与希腊的版图相仿;他还提出日食是月亮遮住太阳的结果。后来他被控告为无神论者,放逐于小亚细亚。这是阿那克西曼德使用土圭测量日影▲哥白尼和他的太阳中心体系波兰天文学家(1473~1543)。长期从事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2.
地球和太阳究竟哪个是中心,在地球争论了上千年,只有在现代天文学诞生以后这个问题似乎才慢慢得到解决。但在人类的足迹将要印在火星上的当代社会,究竟有多少人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呢?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很多人嗤之以鼻,可事实绝非想像中那样简单。最早是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提出了日心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太阳处于行星运行轨道的中心。与此相反,大约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普特莱奥斯和托勒玫,把以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地心说———托勒玫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地心说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季明 《飞碟探索》2007,(6):46-47
在民智未开的时代,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警告人类的一种动作;而民间则说是天狗要吃掉太阳,所以要敲打碗盆把天狗吓走.其实,日食只是一种掩蔽现象而已.日食的主角是太阳,但实际上最关键的角色是月球,而地球只是一名刚好路过的观众而已.日食是月球遮住了太阳,影子落在地球上,所以地球上某些地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张晋 《飞碟探索》2012,(6):47-47
这个斑驳的景观显示的是第谷陨石坑,它是月球上看起起来最极端的地方之一。然而,天文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并不是为了研究第谷,这张图像是为6月5日-6日观察金星穿过太阳表面的凌日现象做准备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不能直接观察太阳,因此天文学家计划把望远镜定位在月球,用月球作为镜子去捕获反射的太阳光,并且隔离穿过金星大气层的小部分光线。这少量的光线包含行星大气层组成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得出了考虑地球、太阳和月球引力,海平面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点位在一年和一昼夜中,不同的时间点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其中太阳引力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相关的加速度分量在一昼夜时间内影响的方向会有变化,月球引力的影响较小,但影响的方向在昼夜间也是变化的,最终确定了地球表面上加速度的最大最小值。  相似文献   

6.
一颗“失踪”了近90年的小行星重新进入了天文学家们的视野。这颗名为“艾伯特”的小行星是1911年10月3日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兹发现的,当时为了纪念维也纳天文台的赞助人艾伯特·洛希尔男爵,便以其名字命名该小行星。帕利兹还没有精确地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参数,发现不久的“艾伯特”小行星便从天文学家们的视野里消失了。2000年5月1日,美国天文学家杰弗·拉森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天体的微弱星光。这颗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稍远,且其绕日运行的轨道比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明显倾斜。…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玛爆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8.
张生 《飞碟探索》2012,(2):14-14
最新的研究发现古希腊人可能在公元前466年就观测到了哈雷彗星,这项研究将哈雷彗星的最早观测记录提前了200年。研究表明哈雷彗星造访地球时希腊北部正在遭受一次陨石袭击,这一发现使人们对彗星有了新的认识。此项研  相似文献   

9.
刘岩 《飞碟探索》2011,(8):53-53
万有引力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一种相互作用。1687年,牛顿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  相似文献   

10.
<正>"嫦娥四号"踏上奔月之旅,将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人类解开一些关于月球的古老谜团。那么,月球上究竟还有多少个谜,等待人类去破解?月亮上是不是住了神仙?为什么月球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月亮上有没有外星人基地?月亮的背面是什么?月亮的阴晴圆缺是怎么回事?月食是什么情况?……千百年来,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可能在每个"举头望明月"的夜晚,都会有类似的疑惑。开心的是,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全  相似文献   

11.
文木 《太空探索》2001,(8):30-31
古时的中国人和希腊人就已观测到了黑子的存在,观测者们在日出或日落,也就是太阳相对较暗的时候,透过云层和雾霭,就能够看到黑子的身影。但那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天文现象的真正物理含义,据史料,最早发现黑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的周朝。最早有黑子记录的年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由我国的汉朝人  相似文献   

12.
月食是最美丽的天文现象之一。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月食的是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我国找到的记录可上溯到安阳殷墟中甲骨文记录的公元前14世纪的月食,其次应算公元前1137年1月29日的那次月全食,这出于《逸周书》中。在我国的历史上,远在二千多...  相似文献   

13.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天文学家们频频告急,有一颗直径为16千米的小行星正向太阳系中心逼近。它每21个月绕行太阳1周,有可能在2028年10月26日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当人们面对这一不幸的预言不知所措的时候,第二天,天文学界又传来消息,说人...  相似文献   

15.
艰难的探寻     
钱峰 《飞碟探索》2000,(4):11-13
人类寻找地外行星进而发现地外生命的愿望 ,在1999年4月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美国天文学家报告说 ,他们首次发现了已具雏形的外太阳系 ,有3颗行星正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该外太阳系离地球约有44光年远。不要把这3颗行星想像成与木星一般巨大且无生命踪迹的气体状行星 ,它们的环境状况类似于我们地球。自1995年以来 ,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约20颗木星般大的地外行星 ,除了我们太阳系有9颗行星绕太阳旋转外 ,我们还未发现任何恒星有一颗以上的行星绕其旋转的。该外太阳系的第一颗行星 ,是于1996年被天文学家间接探测到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已首次获得了日全食时月球大气层最为详细的照片,美国科学家从中得出结论:月球大气层的厚度几乎是科学家早先设想的2倍.波士顿大学空间中心物理学家杰夫里·波加纳指出:在1995年11月29日历时1小时的日全食无光期内,德克萨斯戴维斯的麦克唐纳天文台收集了这一珍贵的观察资料.日全食时,整个月球滞留在地球的阴影中,以柱的散射光线被一片黑暗所取代,因而天文学家有机会发现月球高空大气层中微弱的钠  相似文献   

17.
<正>1.从"地平说"到"地圆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期间,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大地像一个盘子,是平的,而且是由海洋包围着平平的圆盘,这就是"地平说",早期地图可以解释这一概念。直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布大地是球形的,并且提出理论解释了"地圆说"。他认为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1,(9):5-5
无处不在的水水真的是无处不在。最近,天文学家找到了宇宙中迄今发现的最遥远、规模最大的“水库”——在一颗距离地球约数百万亿千米的类星体附近,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水汽的存在。这里的水汽质量约相当于地球上全部水量的140万亿倍.或者说,这些水的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0万倍。这颗类星体存在于宇宙诞生仅仅16亿年后。  相似文献   

19.
日食和月食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日全食预示着不祥之兆。同样,在国外也普遍认为日食预示着即将发生奇迹,如上帝的愤怒,或统治王朝的灭亡。当古人把日食看作是造物主的伟大行为时,物理学家把日食看作是科学的胜利。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400倍。太阳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400倍。这就意味着,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便在太阳的一颗行星上生生不息地繁衍着,上帝为何要偏偏钟情于地球呢?为确切起见,还是冠之以“地球人”为好.由于地球人的好奇心,新奇的天象总被载入史册.“UFO”现象和“超新星”的爆发现象的诸多记录成了当代天文学家研究天象的重要史料,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