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美航宇局的两个成象系统送回了质量较高的地球图象,它们将对美国的地球和星际遥感计划产生良好影响。预期美国将扩大空间遥感数据在科学上和经济上的应用。这两个成象系统是陆地卫星-4的专题制图仪和航天飞机成象雷达。这是陆地卫星-4的专题制图仪送回来的第一张图象!它的数据质量“比预期的好”。这张照片是底特律的详细观测图,“它是一付兴奋剂,使我们认识到在遥感研究领域应该进行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行星低频射电爆发的空间探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频电磁波频带,部分行星类天体不仅存在热辐射,还存在非热的爆发辐射.其中代表性的非热辐射是行星极光射电辐射爆发,包括千米波爆发、木星百米波爆发及10米波爆发.人类对太阳系的这些射电爆发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的地面和空间探测,这些探测方法可以作为遥感手段拓展用于对木星磁场及其内部构造的探测.然而,关于行星射电爆发及其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在航天飞机的第二次飞行中,美国计划把OSTA-1(空间和地球应用办公室1号)装在哥伦比亚号的货舱中,作为航天飞机的第一个正式有效载荷。OSTA-1是约翰逊空间中心经管的对地观测实验项目,它将为未来石油和矿产资源的空间探测奠定基础,并将提高美国的空间遥感能力。OSTA-1实验的另一目的是验证航天飞机能否成为对地观测的试验平台。 OSTA-1重2542公斤,由五种遥感器和两个较小的系统组成。五种遥感器将安装在英国航空公司研制的U形货架上,并用螺栓固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把气象卫星业务定义为用于气象目的的地球探测卫星业务。但对静止气象卫星业务来说,气象业务部门希望它不仅要具有气象观测功能,而且要具有收集、传送和分发各种气象信息的功能。因此,静止气象卫星不仅是位于静止轨道上的空间气象观测平台,而且也是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中继站,其有效载荷主要是观测地球大气的各种遥感仪器及收集、传送和分发气象数据的通信系统。它兼有地球探测卫星和通信卫星的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对飞船什么时候上人感兴趣,其实神舟飞船的另一项任务是开展空间应用研究,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试验。 在神舟三号历时7天的自主飞行段,主要进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同时穿插进行部分光学遥感对地探测试验任务及地球环境探测和空间环境高层大气监测仪器的试验任务。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返回舱返回地面,轨道舱在留轨期间,主要进行中分  相似文献   

6.
星载多光谱遥感器太阳定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多光谱遥感器的太阳定标器一般选择太阳作为基准光源 ,通过它将太阳辐射引入星载遥感器并调节到星载遥感器的动态范围内 ,对星载遥感器进行绝对辐射定标 ,也可对星载遥感器性能变化进行监测和校正。文章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星载多光谱遥感器的太阳定标器 ,并进行了分析 ,以反映太阳定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目前采用太阳漫射器的星上定标方法可以实现全视场、全孔径、端点到端点的定标。这一方法的严重缺点是漫射器反射比随时间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一种比辐射计或反射比标定装置来监测漫射器的辐亮度、反射比以及太阳常数。因此这种定标方法是很有前途的 ,在现代一些先进的星载多光谱遥感器上获得应用。通过对此方法的分析 ,提出了在太阳漫射器研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是指利用高灵敏度接收机通过接收场景和目标的自然微波辐射来提取目标信息的一种遥感手段。被动微波遥感又称微波辐射计遥感。人类利用微波辐射计从空间进行对地遥感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星载微波辐射计已经成为气象和海洋卫星的主载荷,在数值天气预报、海洋环境监测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以及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中国星载被动微波遥感的定量化应用,在数据与数据处理流程,算法标准化、亮温和反演参数的定标/检验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望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被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星载地球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8.
地球搬家记     
波特 《太空探索》2012,(8):46-47
地球本来应该是一颗冰天雪地、毫无生气的星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在46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还不稳定,当时太阳向外辐射的热量只有目前的70%,太阳不像现在这么亮,此后,太阳辐射量才逐渐增加到现在的水平。因此当大约43亿年前地球上积累起最初的海洋时,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海水应该迅速冰冻,冰面会把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再反射到太空中去,这进一步加剧了地球的寒冷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不仅可以用来测量航天器受到的非引力, 例如航天器受到地球的热辐射压力、太阳辐射压力、大气阻力等, 而且还可以作为惯性参考用来改善航天器的微重力水平, 即对航天器进行无拖曳控制. 通过对开环加速度计基本工作原理的研究, 概述了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 重点讨论了其在地球科学和空间基础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把66台遥感器搭载在铱通信公司的“下一代铱”移动通信星座卫星上,从而深入认识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反射到太空中的热能之间的失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正在争取NASA经费。该项目称为“地球辐射失衡系统”,是竞争NASA“地球风险”2科学任务计划经费的一个候选方案。该计划要求相关任务能在5年内发射,耗资不超过1.5亿美元。应用物理实验室ERIS项目首席科学家戴鲁德说,要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所需的精度来测量射出辐射,就必须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测地球整体的辐射温度变化,即在空间把地球作为一个辐射点源对待,同时又将地球分成几百个局部,视为一个面源,进行实时的比较;又分别对太阳和宇宙背景的辐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来了解地球表面和地气的热温度状况和太阳对地球、对宇宙背景能量传输的情况。从而研究地球上大规模灾害性事件(包括火山的爆发、地震、大气环流、气候变异等…)在整个地球上所能反映的热温度效应。探测地球在宇宙空间非平衡热状况下(太阳温度6000K;地球温度300K;空间背景3K)的耗散结构,研究在这种状况下物理力学的一些自会聚和自组织现象(即地球上灾害性事件形成过程),形成一门非平衡宇宙热力学,并使之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文章着重介绍为此目的实施的探测方法和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前对于地球同步轨道(GEO)空间目标的探测和识别主要依靠反射太阳光的光度变化进行分析识别并判断.基于空间目标表面漫反射性质的可见光反射特性计算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形状反射体可见光反射特性,并提出一种采用不同形状反射体控制改变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的方法.以GEO卫星为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的非序列光线追迹方法,仿真分析椎体、球体和圆柱体作为反射控制体对卫星光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改变卫星原有可见光反射光变曲线,降低卫星被探测识别概率,提高空间目标隐蔽性.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在 2 0世纪 ,空间探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 ,而且已影响到经济、军事和人类的日常生活。现在 ,人们很难想象 ,如果离开了空间探测技术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空间探测是利用航天器、火箭和气球等作为运载工具 ,对地球及其大气层、太阳系内其他天体 (太阳、月球、行星、行星际介质、小行星和彗星 ) ,以及除太阳以外的恒星进行实地、就近或遥感探测活动。探测的主要对象有中性粒子、带电粒子、等离子体、微流星体、低频电磁波和等离子体波、磁场、电场、紫外线、红外…  相似文献   

14.
从1977年开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对地球遥感卫星用的所有分系统进行研究,并引进建立了美国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现已掌握了利用先进计算机判读陆地卫星照片的技术,并把照片提供给日本防卫厅,作为监视苏联远东军事部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86年起,日本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1A”。目前,这颗地球资源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日本的这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是海洋观测卫星的后继星。日本决定于1992年1~2月间用H1火箭发射它,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探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自从1960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已经25年了。这25年来气象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在全球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监视、海洋和水文环境监测、农业和交通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卫星的功能可以大致概括为: (一)利用遥感探测仪器对卫星下垫面进行探测。探测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成象仪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成功发射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扩展空间探索和空间应用的范围。目前航天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通信、遥感、导航和科学探测,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宇宙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远远超过地球,空间资源利用成为人类开发利用太空的梦想,也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太阳能是地球空间最为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进行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7.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欧洲遥感卫星1号(ERS-1)上的扫描辐射计(ATSR)是特地为测量全球海面温度而研制的,海面温度又是计算海洋与大气之间传热速率所需的重要参数之一。AT-SR是ERS-1上唯一的被动式仪器,也就是说它探测和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而ERS-1上的其他微波仪器,探测的是仪器发射出去又经地面反射回来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和航宇局签订的合同,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就先进的地球资源卫星(AERS)固态遥感系统作了研究。经分析,准备选择以固态光敏探测器线阵为基础的多光谱成象系统。它以推帚式扫描成象。成象时无活动部件。由于该系统具有横向和立体指向能力,因此对照相复盖次序可以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和陆地卫星相比,其分辨率将提高8倍。本研究的基础是1971年由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安排的预先研究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已有所扩充和提高,包括1.5至2.4微米和10.5至12.5微米的红外(IR)谱段,以及可见光(VIS)谱段的光学和敏感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火星尘埃与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星表面尘埃与太阳辐射、热辐射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火星大气的结构、热平衡和动力学过程,并会产生改变火星表面反照率和火星地貌的长期效应.火星尘埃环境还对登陆于火星表面的着陆器能源系统和光学载荷等系统构成影响.为此需开展火星大气尘埃的直接就位探测.在介绍了火星的尘埃特性与主要探测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微质量计技术开展火星表面尘埃就位探测的综合探测器方案.探测器包含3种传感器.尘埃累积传感器通过设置其敏感晶体表面朝上,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尘埃的沉积质量与速率;荷电尘埃传感器通过加置不同极性的偏置电压,可以探测荷正电尘埃和荷负电尘埃的累积特性;磁尘传感器通过在敏感晶体后加设小型永久磁铁,可以探测磁性尘埃的累积特性.传感器感测质量范围为10-11~10-4g.火星尘埃综合探测器可应用于未来的火星着陆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