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卫星通信中的星上交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通信网络发展交换功能是为了适应大容量信息传输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两种应用于卫星通信中的交换技术:卫星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和卫星交换/码分多址(SS/CDMA)。它们各具特色,前者将成熟的ATM交换技术引进卫星交换;而后者是一种新兴的交换概念,为具有交换功能的卫星的最终实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卢健 《民航科技》2004,(5):10-13
本文主要以MGX8850-PXM1交换杌为例,介绍了ATM论技术及其在民航数据网改造中的业务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在企业网组建中广泛使用的虚拟局域网(ALAN)和第三层交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两项技术在民航空管管理信息网中的应用前景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的虚拟仪器测试软件设计中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并以LabWindows/CVI与EXC间的动态数据交换,说明了飞机系统试验中的信号测量和报表生成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国际民航组织(ICAO)倡导雷达管制移交和话音管制移交互为备份手段,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空管设备保障业务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民航空管业务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目前民航空管语音交换设备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的最新技术动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界定全国话音交换系统联网的概念,是否有必要进行中国民航的话音交换系统的联网,以及采用何种联网技术进行联网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同时,本文也对我国民航的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引进导弹综合检测设备中的信息交换与放大组件使用数量多、故障率高、备件紧缺和外购困难等问题,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通过剖析原信息交换与放大组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CPLD技术进行功能替代的国产化研制新思路。研制的国产化信息交换与放大组件具有检测维修方便、备件生产自主可控等特点,已在工厂装备修理中得到应用,能够替代原信息交换与放大组件直接使用,成功解决了制约引进检测设备使用维护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GJB289A数据总线网络的局限性,给出了GJB289A数据总线网络远程通信中的信息交换原理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往话音交换系统 VSCS 作为管制人员发布管制口令的工具,是一些生产空中交通管制设备企业的次要产品。但是,由于话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话音交换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话音交换技术近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发展的动向是全数字化、全分布处理,全冗余配置和无阻塞风险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毅  刘永强  赵小冬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1):123-125,130
电路交换开关模块是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中实现数字信号并行处理的关键模块,为数字信号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与交换。从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并行处理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电路交换开关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电路交换开关模块采用M21131交叉开关构成交换结构,能够快速交换高速信号,支持重配置和重构,能够满足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中数字信号并行处理高速率、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等需求。  相似文献   

11.
PWE3是IETF提出的一种基于IP或者MPLS分组交换网络传送仿真业务的技术。本文主要讨论PWE3的技术体系和各种参考模型,解释了PWE3体系中的常用术语,同时对各协议层的要素和功能作出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链路层拓扑发现变得越来越重要.链路层拓扑指的是一个通讯网内部实体的物理实际链接,即子网内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准确自动获取链路层拓扑图是完成许多重要网络管理任务的前提.该文在借鉴已有基于SNMP MIBII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算法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NMP的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算法,减少了算法的运行时间,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3.
AFDX交换机测试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FDX网络由端系统、交换机和传输链路组成,交换机是AFDX网络的中枢构件。本文首先研究了AFDX交换机的功能和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AFDX交换机测试分析系统,测试软件基于多框架、多视图、单文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了交换机配置文件的处理、数据帧的捕获和解析、VL转发特征测试、技术时延测试、流量管制测试等一系列功能。最后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试验展示了该测试分析系统对于AFDX交换机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综合航电系统的发展,1553B总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光纤通道交换式网络作为新一代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被引入到航电系统中,其性能指标与整个航电系统的总体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系统消息实时发送的问题,研究了光纤通道交换网络实时条件下加权轮询调度算法的通信性能,利用随机Petri网对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的调度过程进行了建模,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和分析,得到了数据传输量及传输时限变化时系统网络负载、延迟时间、超时消息所占比例等重要性能指标,并分析了调度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光纤通道交换式网络具有高速稳定性,加权轮询调度算法能够满足消息传输的实时性、公平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Buck电路相比,基于H桥并联的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电压的双极性输出和故障时的冗余控制,非常适合用于大功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场合。分析了并联H桥型DC/DC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和双脉宽调制(PWM)模式。为了降低双脉宽调制下H桥型DC/DC变换器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对无源软开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RCD缓冲电路和最小应力缓冲电路之间的性能差异,指出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软开关性能,并就将其用于双脉宽调制下的并联H桥DC/DC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用于双脉宽调制下并联H桥DC/DC变换器时,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16.
软交换承载网络组网模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交换网络中信令流、媒体流和维护流等业务流的交互需求,结合SOFTX3000软交换设备、UMG8900通用媒体网关设备和UA5000用户接入设备相关单板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采用二层组网模式的承载网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基于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三层路由组网模式,并在某电话局软交换网络中得到应用。经分析,采用三层路由组网模式相比于二层组网模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FC(Fiber Channel)开关网络模块高速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开关网络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0625 Gbps,其高速电路设计已成为系统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了传输线选择、特性阻抗控制以及信号完整性等问题,并阐述了布局、布线、电源地和叠层等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控制的PLC冗余系统,通过设备实现冗余所需的自动事件同步和无扰动切换,不会丢失信息,无需切换时间.避免由于单个CPU故障造成系统瘫痪,系统故障率接近于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时性.提出在天然气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中,采用Rockwell公司的ControlLogix PLC冗余系统,利用以太网和ControlNet控制网构建了系统的硬件组网冗余方案,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对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单端正激ZVT功率变换器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光  沈颂华  王均安 《航空学报》1998,19(Z1):116-118
介绍一种单端正激工作方式的零电压过渡(ZVT)软开关DC-DC变换器;描述该变换器的原理和特征;给出了应用ZVT软开关技术和集成控制块SG3525A的24V/9ADC-DC变换器电路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e packet radio network (PRNET) is a store-and-forward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switching nodes which share a single radio communication channel.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NETs can easily be saturated and become unstable unless efficient routing and flow control algorithms are used. To enable point-to-point packet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tations assign a code (label) to each repeater; the process of assigning such labels is referred to as "network initialization." The initialization procedure assumes that the network topology is now known a priori and is changing with time. Thus the initialization procedure involves mapping of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network structure (labels for repeaters), and transmitting labels to the repeaters. Although many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nalytical models to study channel access schemes, no one has yet addressed the initialization issue. We present a Markov chain model which enables one to obtain in close form the optimal rates at which repeaters and station must transmit repeater-on-packets (ROPs) and label packets (LLPs) to minimize the network initialization time in a one-hop network, finite buffer station. Our most important result is that the network initialization time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station transmission rate, but the repeater transmission rate must be carefully chosen to achieve rapid initi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