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舰用燃气轮机组的多微机实时控制系统提出了多微机实时控制通讯协议。该协议为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能实现全双工通讯。通讯全部采用中断方式,为保证各通信互不干扰可靠畅通进行,该协议对通信管理设计为四大模块:通信数据组织模块、通信启动发送模块、通信中断模块和通信Watchdog模块。以监测机为例,根据监测机在通信中的地位,将通讯分为监测机主动发送方式、主动接收方式、被动发送方式和被动接收方式,并对各种方式下的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简化结构、提高实时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RT模式下的1553B总线接口。该总线接口硬件上以BU-61580为总线协议处理器,以FPGA为主处理器,在FPGA内部实现接口粘合逻辑,省去额外电路,做到无缝链接。软件上在接收端采用子地址双缓冲模式,保证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发送端提出了发送双缓冲机制,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数据更新的实时性。详细阐述了总线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并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证明了该接口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WINDOWS环境POP3协议邮件接收客户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采用SMTP、POP、IMAP等应用协议。文章以POP3协议为研究对象,在Visual C++ 6.0编程环境下应用POP3协议,通过套接字发送POP3命令,接收并处理邮件服务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在客户端实现对电子邮件的接收。文章详细讨论了POP3协议的实现过程、操作、状态以及在发送POP3和接收POP3之间的会话及应答过程。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消息驱动及多线程等新技术实现系统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志生  李瑭  汤达 《载人航天》2023,(2):247-250
为进一步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逃逸安控系统指令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将火箭接收逃逸指令的通道和接收安控指令的通道进行一体化体制换代,升级为多音组合编码调频(主字母)体制,对箭上、地面逃逸安控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继续保留USB设备向飞船发送逃逸指令的通道。通过对比,优化设计后的逃逸安控系统在指令安全保密性、设备覆盖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STK和STK/Connect模块构建了卫星实时仿真系统框架。以VC++6.0为平台开发了卫星实时视景仿真软件,并详细给出了VC和STK集成、仿真数据的发送解析、仿真时间同步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步骤。该软件利用UDP/IP协议接收数值仿真机广播的卫星仿真数据并进行解析,通过STK/Connect模块发送指令,实时驱动STK进行二维和三维视景渲染,实现了卫星在轨运行状态的实时视景显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Socket的网络中间件开发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基于Scoket的网络中间件的开发机理及编程方法作一简要的概述.对使用队列方法解决Socket在同一过程中发送与接收多个消息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利用一架F—117进行了一项有关采用卫星数据链保证飞机实时接收和发送文本和视频图像的技术验证。美空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实现航空相机与导航系统交联的总线接口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总线接口可以接收ARINC561总线、ARINC429总线、ARINC407总线和接收发送RS-422总线数据。试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接收准确,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
AFDX航空总线仿真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AFDX总线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采用德国AIM公司所研制的仿真测试软件fdXplorer及API-FDX-2仿真测试板卡,搭建虚拟的机载数据总线的通信仿真测试系统,仿真AFDX数据包的发送、接收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引入到切削力数据采集系统中,组成一个车间机床切削力管理网络.该系统以SOC射频芯片CC2531为核心,利用其内部集成的A/D转换器实现数据的数模转换,并由其RF收发器来完成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从硬件和软件上设计了测力仪和整个网络系统,通过车削棒料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数据稳定可靠,三个方向的切削力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一个点对点模式分布式多数据库系统,研究一种分布式事务管理方法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隐藏技术的M2PC协议。简要介绍了分布式事务、触发器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且分析了事务管理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该方法的局部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了M2PC协议的设计思想、数据隐藏技术及事务提交流程。  相似文献   

12.
打击恐怖主义首先要预防恐怖分子,生物识别技术有助于将恐怖分子从人群中识别出来.耳朵是长期保持稳定的一个生物特征,并且耳朵的独特性十分明显.介绍了耳朵识别系统的系统功能和设计思路,采用VC 6.0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实现耳朵图像数据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存储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特定某种机载设备ARINC429总线通信状态的监测需求,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检测设备。为了减小体积与重量,达到设计目标要求,该系统以PC/104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结合ZHHK429-PC104-Plus429通信板卡为核心实现。文章描述了系统硬件的组成及原理,分析了软件结构及板卡的初始化、总线数据接收及发送的方法。经测试,该系统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可有效满足特定机载设备的状态监测及维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MS 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资源的服务平台,对制造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创建与制造资源相关的所有数据库,并在ⅡS中配置SQLXML支持,创建ⅡS虚拟目录,通过使用XML、XSL、SQL等语言编辑模板并将该摸板保存在所创建的虚拟目录下,以实现与数据库的映射,然后通过HTTP直接实现与服务器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实现利用XML在分布式网络上进行制造资源数据的查询、修改、删除以及更新等操作,以实现进行制造资源的全面管理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航空作战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架构技术,包括: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层, 用于获取原始数据并发送给数据治理层;数据治理层,用于接收和对所述原始数据执行解析、清洗转换形成 干净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形成主题数据;数据管理层,用于对数据生命周期、元数据、数据库、文件等进行 管理及统计分析;数据服务层,用于提供数据智能缓存、事件分析、数据发布、数据挖掘等服务;数据应用 层,用于接收所述主题数据进行任务复盘和回放,以及基于元数据进行数据地图、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等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航空数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挖掘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军用飞机DSI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军用飞机航空电子动态仿真与综合(DSI)系统所使用的固定采集周期的数据采集方法限定了采集速度,同时还影响到数据实时采集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军用飞机DSI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硬件结构基于MAX1308型AD转换器、DIO-144型采集卡,并设计了接口关系.系统的软件采用事件确认收发应答机制,并能确保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遥测交互分系统实时处理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样、数据收发模式灵活、技术状态变换频繁、软件维护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池—数据表—数据通道的三级数据交互软件架构,该架构对交互分系统中所有数据进行高度抽象,采用通用化的处理过程,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需求。目前,基于该架构的遥测数据交互软件已在国产麒麟系统下实现,通过快捷、可视化的配置及灵活的人机交互,可以快速实现任务状态转换,能够满足各种航天测量任务的需求。这表明,该架构是一种理想、高效的数据交互软件通用解决方案,可推广到雷达、光学等其他测量设备。  相似文献   

18.
基于C/S架构的ERP中物流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的是ERP系统中的物流子系统的开发过程,本系统前端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开发,后端利用SQL Server2000开发。系统采用了一种基于局域网的C/S为主体架构模式,以.NET与SQL SERVER2000中的.基于.NET数据库开发的DATASET思想,在具体实现中运用OLEDB控件与DATAGRID控件及T_SQL语句,用DataRelation对象来描述数据集中表问的关系。利用Toolbar控件与imagelist控件来实现主界面的设计。该系统是以一个合资企业为模型设计开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件的MIL-STD-1553B总线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新  杨永存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6):110-112,128
MIL-STD-1553B总线适用于小数据量的周期信号以及极少的非周期性信号的传输。为简化机载环境中任务数据传输的设计,提出了基于1553B总线的文件传输需求。简单介绍了1553B总线字格式和消息格式,提出了基于满帧和余帧的大块数据传输方法,构建了文件信息帧和文件数据帧,分析了文件传输的时序和发送及接收的流程。通过设计新的方式命令字实现BC→RT的文件传输,通过设计向量字实现由RT请求传输文件的异步通信。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Com 的概念以及其在Windows2000分布式环境中的重要性。阐述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COM 是如何实现跨数据库事务的。解释了微软服务器端组件MTS以及涉及的永久上下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