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是教育上的两种不同理念的体现,其存在是有一定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理论基础的.实现道德学习的方式在于把学习的自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来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进行道德对话教学、使学生学会价值辨析、让学生进行自我的道德反思.道德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道德学习的开放性防止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能力.道德学习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面对拒绝别人或被人拒绝的局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呢?  相似文献   

3.
王津雯  施灏轩 《航天》2009,(6):54-55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谁?”、“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器叫什么名称?”4月17日下午,北京潞河中学学生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罗京先生、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随员安娜女士组织的宇航知识问答游戏中争相抢答,最终有5位同学表现优异,获得奖励。  相似文献   

4.
王敏  五轩摄影 《航天》2014,(1):12-13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有腿"的航天器,也是中国人首次用来尝试地外天体软着陆的航天器。"三姑娘"长什么样,与此前的嫦娥一号、二号相比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5.
《鹿之民》是加拿大当代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法利·莫厄特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学思想,既包括对伊哈尔缪特人生命的尊重,也有对野生动物生命的敬畏。解读《鹿之民》中的生命伦理学思想不仅能为我们理解该作品的内涵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能为我们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企改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容易导致各种利益冲突。面对改制中的各种纷争政府应如何面对?在国企改制中政府应当做什么以及不应当做什么?本文结合国企改制中发生的一起案件,探究国企改制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准确定位政府在国企改制中的角色,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具有绝对权威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一方面科技发展对伦理学提出了挑战,扩展了伦理学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伦理学的基础与方法面临着“科学”的合法性诉求。已有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外在的关系,论文通过对这种悖论与互动的探讨,揭示了伦理学“科学化”和科学“伦理学化”的趋势,将科学与伦理学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化。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天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待上105天,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常人难以想象。而通过“Mars-500”前期试验的志愿者的日志,却能获知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每天都做些什么?试验之余又如何寻找生活的乐趣?因此.本刊特选载志愿者西里尔·富尼耶于2009年6月23日在封闭模拟舱内写的一篇日志,以帮助大家了解志愿者在模拟舱内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是人类社会与伦理生活中最为古老的问题,也是道德哲学中最为基础和中心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不同的背景或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甚至可能是不同的问题。这些不同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道德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和要求所引起,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应该围绕道德"规范性"这一中心展开,它所追问的是从第一人称的立场,道德"规范性"要求的理由及接受这些理由的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素质教育?在高等专科学校中又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文章就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对在高等专科学校中工作的广大实践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周武 《航天》2010,(7):16-16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为人所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另一个是人内心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肖志军 《航天员》2013,(2):26-29
2013年1月15日到22日,欧洲航天员中心(EAC)一行6人(含2名欧洲航天员)应邀回访了中国航天员中心。中欧在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方面有什么差异?对于未来中欧的载人航天合作,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而欧方又有着怎样的期望?为此。我们专访了EAC主任弗兰克·德文(FrankDeWinne)。  相似文献   

13.
吴国兴 《航天》2009,(9):35-37
太空行走风险(下) 84.在太空行走中最容易发生故障和问题的是航天员的什么装备?有何经验教训? 对国外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得出太空行走中的故障分类表(见表1),因为在太空行走中发生故障和问题最多的是舱外航天服,再对舱外航天服的故障进行统计和分类,又得出舱外航天服故障分类表(见表2)。  相似文献   

14.
陈小春 《航天员》2009,(6):74-75
航天员到了太空,一般都吃地面早已加工好的罐装食品,还有少量袋装新鲜水果蔬菜,各种饮料也都经过脱水处理。如果一位爱好美食也会厨艺的人上了空间站,那他(她)在吃饭上面,又有什么讲究呢?如果他(她)不甘单调的食品安排,想自己烹饪一顿自己想吃的美味,他(她)又会如何尝试?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相似文献   

15.
在太空听音     
陈曦 《航天员》2013,(3):60-6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而在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中,航天员只能靠空间站中密封的空气来维持生存与生活。可是,万一空间站发生空气泄漏该怎么办?航天员的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呢?其实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必过于担心这点。弗吉尼亚州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技术专家马达拉斯说,如果发生空间站漏气故障,特制的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在警报的提示下,航天员会找出泄漏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饵决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正如自行车胎漏气了,修车师傅知道怎么找到漏洞把胎补好,这有什么可值得一提的?但是在空间站上,这项操作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6.
启航 《航天员》2013,(1):68-70
NASA一年一度的月球车设计大赛已经启动!你心中是否有在月球上开车的向往,是否想设计一辆自己的月球车?我们来看一看比赛的内容是什么,规则是怎样的,往年选手又是怎样的情况?那么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造“月球车”吧!  相似文献   

17.
前哨 《航天》2009,(6):40-42
乘“太空出租飞船”到太空旅游 什么是“太空出租飞船”?载人航天发展至今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太空出租飞船”。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哪一国发明的?为什么要发展“太空出租飞船”?当一听到“太空出租飞船”这个名词时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和问题。其实所谓“太空出租飞船”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主要是用来说明未来的载人飞船不是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造的,而是由民营企业或公司建造的。当有人因公或因私要到太空去,即可租用这种飞船。  相似文献   

18.
前哨 《航天》2009,(7):35-37
航天员PK机器人 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对航天员的威胁最大?您或许会说.是严重的航天事故.如航天飞机起飞或返回时发生爆炸.可怕的机毁人亡;  相似文献   

19.
姚爱英 《航天》2011,(7):13-13
“尊敬的航天员叔叔,我们是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学生。我们想问一下,给我们写信的德米特里·康德拉吉耶夫航天员叔叔现在还在国际空间站吗?他现在好吗?,他什么时候还能给我们写信?”“尤里叔叔和马克西姆叔叔!你们是我们的偶像!你们什么时候也能来嘉兴,来我们阳光小学做客!”  相似文献   

20.
陆小旭 《航天员》2009,(3):30-3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只“眼睛”——哈勃空间望远镜,它能极其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或星云,不仅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还能由此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天文学家们正利用这只“眼睛”实现着种种奇迹。“哈勃”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独特?它如何生成如此清晰的图像?我们将深入了解这种堪称天文学史上革命性一页的神奇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