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DMHS,自动转报机,出生于北京航管科技!听抚育我的人说,我的孕育期比别人都长,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把我生的更聪明!所以,当我一落地时,我就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众星捧月,说实在的,我喜欢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
我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今年是航天质协成立20周年,在20周年之际,诞生了第五届航天质协理事会,我也对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同志们表示祝贺。我还要感谢各会员单位和各位理事对我的信任,推选我担任新一届质协理事会的会长。我会竭尽全力、尽我所能,履行好协会章程赋予我的职责,和理事们一道做好质协工作,不辱使命。下面主要讲三点:  相似文献   

3.
孙奶奶: 您好! 罗格回来之后,便一直在这样称呼您,觉得特别亲切。因此,我也想这样称呼您。在此我特别感谢您及航天员体验营赠送给我的那一整套装备,使我感到自豪和欢欣,谢谢!  相似文献   

4.
“大家好,欢迎来到2128年的国际太空家园,我是向导:NINGZEHAN,你们可以叫我N先生。现在,请让我带你们去太空家园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4,(3):47-49
《航天员》:当初,成为本国首位航天员,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感到有很大压力?谢赫:的确有压力,但是,我进行太空飞行之时并不是为了荣誉,我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自己可以带来一些改变,尤其是激励青少年,让他们好好学习,这是我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13,(1):80-80
尊敬的《航天员》编辑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航天员》.因为有她,我和很多人一起,似乎更近距离地感受了“神九”对接“天宫”的振奋人心,也领略到了航天人飞天的风采以及背后付出的艰辛以她为伴,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航天的知识,也有许多的感触。在此,我不由得提起笔想对她说些什么,愿她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左右 《航天员》2012,(1):57-58
在2009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3 idiots》开头,引入了一个关于太空笔的小插曲:教授指着胸前佩戴的太空笔对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这支(太空)笔是卓越的标志,32年前,我的老师把它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相似文献   

8.
朱毅麟 《航天》2011,(11):54-57
初识大师风采 最初知道钱学森,可以回溯到66年前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在南京上初中。一天,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上读到一条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参与V-2飞弹……云云。从那以后,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就留在了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云中大凉山     
王凤宇 《航天》2010,(11):37-37
“凉山经行云默默,溪水远望雾蒙蒙”这是我来到基地的第一感觉,来自北方的我,不禁有些不适。但南方雨季确实有些迷人,这些不适不久就被那墨绿的大凉山所抹去。但更让我兴奋的是那高大巍峨的塔架、傲然屹立的火箭和那随处可见的中国航天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王跃 《航天员》2011,(3):40-52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队友们开始了Mars500的征途,我到现在都记得进舱前的每一个细节:与队友们并肩站在舱门外,与乌沙克夫的握手和对话,四周闪烁的灯光和镜头,还有中心白副主任冲我摆出的加油手势……一切的一切好像都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1):56-57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  相似文献   

12.
再正论普适化采样定理公式──敬答姜昌教授《闲话取样定律》一文郝建民(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100076)我发表了两篇关于采样定理公式与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的文章[1,2]之后,为开展讨论,我特约了我的几位良师益友,包括姜昌教授,对我的文章进行评...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3,(6):76-76
亲爱的《航天员》: 看了贵杂志第四期神十特刊,我特别激动和兴奋,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结识你们呢?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0,(10):42-47
钱振业: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957年,我毕业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因为我在北航学的是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五院以后才知道是搞导弹的。听钱老给我们讲的导弹课非常兴奋,也了解到钱老回国前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钟山 《航天》2012,(1):8-9
惊悉黄老去世的消息,我还在深圳参加某项目的验收会议。记得前不久,我还和秘书讲,再有一个月就是黄老的95岁生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望他。谁知道,这成了我们永久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16.
徐菁译 《航天》2010,(8):53-53
哈罗! 如果读者看到这篇日记,我猜想,读者已经对“火星500”项目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我们的第一天,我想写一些我们的训练及在隔离设备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王素娟 《航天员》2010,(4):29-29
就像热爱最初的选择一样,我热爱现在,更神往走向明天的高度。其实,这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与对抗,更是一种自我的挑战和完善,在体味腾飞高度时获得的美丽疼痛,足以让我畅饮一生。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的春来暑往,金灿灿的收获时节,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我嗅到了醉人的芬芳。 曾经的沧桑,见证了您不屈的坚强,广袤的国土,造就了您胸怀的宽广。当我站在八达岭巨大的基石上,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策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感谢主席先生,给我最先的机会,就21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发表我的看法。20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活动疆域,人类正在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建蒙 《航天》2010,(9):11-13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从前一天下午拿到印有金色国徽的红色会议出席证那一刻开始,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自从我撰写了《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书后,我对孙家栋的事情就更为关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