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个世纪地球人最大的公益事业要数远征火星了,在科学家描绘蓝图之际,科幻小说家已预感到了它的结局。请看小小说“惊心动魄的火星之旅”和火星探测计划“载人火星飞行”。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着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发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由陨石带来的 ?  最近的一次发问来自于芬兰研究人员毛利威尔托嫩。他指出,根据近来的天文观察与实验结果,已使有关的科学家越来越相信,我们地球上的祖先,很可能是来自于火星的“火星人”。当前,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在 38亿年~ 35亿年之前,由一个类似现代细菌那样的先祖,孕育了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但是,相当一部分科学家并不这么看,生命起源究竟姓“地”亦或姓“火” ?人们争论纷纷。   ●火星生命说   火星与地球在…  相似文献   

3.
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注意到一类被称为极端微生物的微小生命,那些对于大部分地球生命犹如地狱的火山口、冰川、盐湖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它们而言却是栖息繁衍的天堂。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它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在进化上也是很独特的,属于被科学家们称为古菌的生物类群。这类生物既有别于细菌,又有别于更高级的真核生物,它们也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生命。几十年来,新的极端生命形式不断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它们一次次地打破生命的极限,一次次地冲击人们对生命现象的传统观念。以下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此类生命,关于它们的发现和研…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美国科幻大片《天地大冲撞》陆续在全国各地登台上映,影片中“毕德曼彗星”撞击地球的惨烈场面引起了人们视觉和心灵的强烈震撼。看过影片之后人们不禁会问,天地真有一天会冲撞吗?其实这种想法在人们对宇宙科学有着高度认识的今天已不再是杞人忧天的想...  相似文献   

5.
土星的卫星     
易林 《太空探索》2001,(10):46-48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是孤独的行者,其它呢,都被卫星拥戴着。从地球的一个到土星的30颗,太阳系的这些卫星,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天体,好些令科学家迷惑不解,倒是为科幻小说家提供了很多素材。本期重点讲一些土星卫星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圣经》里记载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故事说,最初是神创造了人,接着下了连续40个昼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神不忍心让善良的诺亚死于洪水,便命令诺亚用歌斐木建造一艘方舟,让诺亚和他的亲属以及7只雄鸟、7只雌鸟、7头公兽、7头母兽上船逃难。最后洪水漫过了高山的山顶,除了诺亚方舟上的生命外,其他的生命都已灭绝。后来,劫后余生的诺亚成为人类的先祖。有趣的是,当人们在谈论“生命是如何从没有生命的地球上产生的”这一问题时,世界各国文化中都出现一把有关大洪水的“钥匙”———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于是,到底有没有一条诺…  相似文献   

7.
出版《从地球到月球》科幻小说(1865年) 法国科幻小说先驱儒勒·凡尔纳出版了《从地球到月球》科幻作品.在科幻故事中,一艘载有3名航天员的宇宙飞船,用一门巨大的大炮发射到月球上.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游记》等.  相似文献   

8.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3,(12):62-63
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落战境》里,汤姆·克鲁斯扮演一个末世后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一个人在森林里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在残破的建筑物中与危险的攻击者进行殊死搏斗。没有了人类的活动,地球上天很蓝,树很绿。所有的文明遗存都残破不堪。  相似文献   

9.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大哥。中国古代称它为“岁星”,西方以罗马主神“尤皮特”命名之。木星的庞大体积能装下1300个地球,其质量相当于其他8颗行星加起来的2.5倍,相当于地球的300多倍;木星距离太阳7.78亿千米,距离地球6.28亿千米;自转周期9小时50分,公转周期11.8年。木星是一个没有固体外壳的流体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含有少量氨和甲烷。木星内部是铁和硅构成的固体核,地心温度可达3万摄氏度,不断向外辐射能量,放出的能量是它吸收太阳能量的两倍多。木星有浓密的大气,永远被色彩斑斓的浓云…  相似文献   

10.
英国广播公司为纪念其“明天的世界”创办30周年,去年特意用科幻手法制作了一个名叫“奇异的未来”的电视系列剧。这个系列剧邀请了当代许多科幻名家充当嘉宾,主题是未来的太空旅行,每期都通过采访的方式,讲述一个科幻故事。节目主持人由著名的科普节目主持人吉兰·艾德逊担任,她本人就是一个“怀疑论”者,对许多事情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这个节目真是相得益彰(见彩插)。该节日每次半小时,在奥运会后开始播出,受到观众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14,(2):46-49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水手2”号探测器传回金星的探测数据前,科学家一直以为和地球极为相似的金星只不过比地球稍微热一点,其上甚至可能孕育着外星生命。然而,“水手2”号传回的数据却显示金星是一个地狱般酷热的星球,上面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开启喜爱的《飞碟探索》类杂志仔细品读,总被遇到的一些所谓正统的“学者”讲的关于“地球之外不可能存在生命”之类的文章气得乱七八糟,那些结论的条件总是以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为依据而推断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正统专家们”所依据的形成生命的条件来推断的话,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恶劣环境下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了,因为那不该有。比如在核爆试验区试验结果后,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在核污染的水内生活,这显然是违反常理的,但它确实出现了,就应该去正视。不知为什么,传统学术界总是固执的认为“形成生…  相似文献   

13.
2018返月雄心     
三天的时间够一个人旅行多远?也许你会说足够到达数千千米之外的陌生国度,也许你会说足够乘坐飞机环绕地球飞行三圈,但到了2018年,三天的时间将足够让航天员从地球飞到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上去。这并非科幻,这是美国航宇局正在实行的“重返月球”计划。  相似文献   

14.
许多年来 ,寻找外星生命并非天体物理或天文学家的专利 ,在这项非同一般的研究工作中也倾注了生物学家的心血,因为在生物学方面他们最有发言权。 E O威尔逊是当今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宏观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其名为《自然学家》的书中,他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即现在应该将注意力移向微生物世界。这种思想正与太空生物学家肯·尼尔森的观点相吻合。   肯·尼尔森一向专注于地球极端环境中生物的研究, 1998年,他离开威斯康辛大学生物学教授的工作, 来到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创建天体生物学小组,探寻地外生…  相似文献   

15.
《飞碟探索》2014,(12):6-6
据报道,欧空局的彗星登陆器“菲莱”在主电池耗尽之前,已经探测到了有机分子。含碳有机分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陈季  朱听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1):141-144
生物分子的手性均一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标志.生命对D型核糖和L型氨基酸的依赖究竟是生命起源的必然,还是早期地球上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目前尚无定论.地球上生命手性均一性的原因还未能被很好地解释,但一些实验证据已显示基于L型核糖和D型氨基酸的镜像生命被合成出来的可能性.本文简要总结了当前对镜像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并探...  相似文献   

17.
吴杰 《飞碟探索》2001,(1):36-37
2000年8月7日,来自世界87个国家的2000位著名天文学家聚集在英国北部城市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年会),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太阳系外又发现了9颗行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知道的行星总数已达到33颗(围绕某些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光芒四射的另一太阳系  在新发现的9颗行星中,最令人欣喜的是一颗围绕波江座ε飞行的行星,这颗行星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天文台的科克兰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组发现的。他们有兴趣的波江座ε离地球只有10.5光年,是科学家已知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10大星系中最明亮的一颗星…  相似文献   

18.
在茫茫宇宙中,除太阳系之外,何处还有智慧生命?如何才能找到他们?这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的问题.人类对探索外星生命已做了不少的工作.例如:1974年美国向武宣座球状星团M13发射地球信息,前后共3分钟,希望该星团的生命能收到并回电.M13距地球约2.6万光年,约有30万颗恒星,中心部分恒星密度约每10立方光秒差距500颗,为太阳周围空间的500倍.70年代发射了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它们带着地球的信息,以每小时约5万公里的速度分别奔向金牛座和大犬座,希望地外生命能获取它们并据此与地球人联系.前几年发射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日夜监视着宇宙的深处,观测任何可能出现的生命迹象.去年开始大规模搜索外星生命的信号,以期获得外星生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贾明舫这个世界何以如此绚丽多姿?弗里德曼夫妇的艰苦工作,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几十年来,他在自然条件极其残酷的地方:沙漠、戈壁、南北极、海底等禁区寻找生命。这些生命是地球的“贱民”:在地球上环境极端残酷的地方,这些微生物勉强维持着生命,然而,很可能正是这些微...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1,(3):5-5
地球还在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已成功完成了铅离子对撞实验。二束铅离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产生多个微小的高温“火球”。科学家称,这再现了宇宙大爆炸一百万分之一秒后的状况,因此被很多媒体称为“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