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2):4-5
庆祝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隆重举行2011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武宣 《太空探索》2011,(12):32-33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升空,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拉开的序幕。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战略任务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的发展战略是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建设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运行的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3.
1995年2月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实现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首次交会活动,从而拉开了今后3年俄美联合载人航天的序幕。1994年6月,俄罗斯航天局(RKA)同美国航宇局(NASA)联合签署了一项载人航天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在今后3年内,即1995~1997年,美国航天飞机将与和平号空间站进行7次对接并联合开发空间的科学实验活动。作为启动费,1994年美国支付给俄罗斯1亿美元,以后每年支付1亿美元。今年2月的交会活动,正是为以后的7次对接活动作准备。这次交会活动的成功,为将来的对接活…  相似文献   

4.
诸葛炎 《太空探索》2011,(10):30-33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发射实施阶段,在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继续实施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并将在2020年建造长期载人空间站。本刊特编撰"空间交会与对接"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6.
师谷 《国际太空》2011,(9):19-22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月17日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8.
一林 《太空探索》2011,(8):42-45
我国已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在轨道上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的一件大事,势必引起国人和世人的密切关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吸引人们关注的重要原因不仅是  相似文献   

9.
雨水 《太空探索》2012,(10):64-64,F000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4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潇潇 《国际太空》2011,(10):36-41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空间活动的深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越来越多的空间飞行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交会对接也是我国实施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计划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器在空间完成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精确测量与控制的过程,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是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与历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要试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同样在国外媒体引发热议。各种议论中,多数较为冷静、客观,但也有的做了过度的解读,甚至对中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妄加猜测,借此散布"中国威胁论",其背后反映的是某种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获悉,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和建设的陆海天基三位一体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第一次正式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为天宫一号及后续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护航。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12,(9):26-27
从最小配置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全系统状态上天的神舟二号;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太空行走;从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到神舟八号、九号相继突破自动、手控交会对接,实现航天员短期驻留……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了载人航天,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求开展规模适度的飞行试验. 20年神舟飞天,中国开启了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航天时代.随着第4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必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人也必将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为满足中国未来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光学成像敏感器工作能力尤其是杂光抑制能力的更高需求,研制新一代空间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该产品多项指标优于其上一代产品神舟八号CCD光学成像敏感器,测量距离由原来的150~2 m范围提升为250~0.9 m范围;目标捕获时间由10 s缩短为0.32 s;抗杂光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准全天候工作.该产品已在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成功验证,可在后续更好地服务中国空间站、探月三期等工程的交会对接任务.介绍该产品的测量原理、系统组成、地面试验和在轨工作表现等情况,并给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1,(12):20-21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不仅承担着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验证运输飞船的重任。轨道控制精度如何保持交会对接对轨道控制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有航天员参与情况下的对接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因为航天员可以适时的观察和控制,而  相似文献   

16.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1,(10):10-16
2011年9月29日,天宫-1目标飞行器由长征-2FT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为我国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开了个好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八大系统组成,为了完成天宫-1目标飞行器与神舟-8飞船进行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除空间实验室系统外的其他几大系统都进行了多项改进,尤其是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改进较大,其中天宫-1上的乘员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分别属于航天员系统和空间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7.
8月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9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已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于受到"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影响,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中国航天活动大放异彩,不仅发射次数多,还把天链-1的02星、海洋-2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等先进卫星送入轨道,并且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以及首次为欧洲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中国在2011年最重要的航天活动是圆满完成了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阳光 《太空探索》2012,(8):32-35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武苑 《国际太空》2012,(6):1-10
1总体概述 本次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验证自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并首次验证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二是全面验证组合体的环境保障情况;三是验证在神舟-8基础上进行过改进的神舟-9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