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航天》2011,(7):46-46
欧空局局长多尔丹6月20日在巴黎航展一次会议上说,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即将退役.国际空间站计划将迎来艰苦的时期。他说.该计划在运输项目规划方面一直很“混乱”。他说.国际空间站计划是5个伙伴方之间一项非常好的合作.但各方也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即未能就相关事宜进行充分的磋商。  相似文献   

2.
邸乃庸 《航天》2010,(6):28-31
二○○七年 2007年6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重达17.8吨的国际空间站右舷第二组(S3/S4)构架结构和第三套太阳电池阵送至国际空间站。此次任务还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套空间站-航天飞机电力转移系统,该系统可节约航天飞机自身的电力,增加其在轨时间,以加快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3.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2):35-38
美国东部夏令时9月9日11时14分55秒(北京时间23时14分55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首次执行国际空间站建造任务,任务代号STS-115。此次飞行是亚特兰蒂斯号的第27次飞行以及航天飞机的第116次飞行和第19次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完成任务后,亚特兰蒂斯号于关东部夏令时21日6时21分平安返回地面,圆满结束了此次太空之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4):45-45
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3月15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任务,任务代号STS—119。发现号于两天后同空间站对接。机上乘有7名字航员.载有最后一对太阳能帆板和美国制造的国际空间站最后一个大型组件S6桁架.S6桁架长13.7米.重14吨.是空间站由11段组成的主桁架的最后一段,上面装有美制的第四套太阳能帆板。主桁架是国际空间站的金属骨干结构.长108米。此次组装工作结束后.太阳能帆板发电能力将从90千瓦提高到约120千瓦.  相似文献   

5.
美国     
《航天员》2007,(1)
2007年美国计划发射5次航天飞机美国2007年计划进行五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全部用于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首次任务 STS-117的执行将不早干3月16日。6名航天员将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飞往空间站,运送第二和第三右舷桁架舱段,并在空间站上部署另一对太阳帆板。任务 STS-118计划在6月28日之后执行,该任务最值得关注的是,NASA 教师巴巴拉·摩根将进行首次太空飞行。随后的三次航天飞机任务将分别在9月、10月、12月执行。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晨6时11分10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晨曦中离开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开始执行国际空间站的维修和后勤补给任务。这次编号 STS-101的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历史上的第98次飞行,也是航天飞机第3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上次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是在去年的5月27日,至今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1,(7):46-47
一块空间碎片6月28日飞到距国际空间站非常近的距离上.迫使站上6名字航员躲避到两艘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内,以防出现撞击。该碎片飞过空间站的最近距离不到260米。确定安全后,宇航员们在约半小时后回到站内。  相似文献   

8.
庞统 《航天》2010,(9):26-27
2010年6月30日,俄罗斯“联盟”U火箭把“进步”M-06M货运飞船送上太空,其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上的6名航天员运送近2.5吨新鲜食物、服装、设备和其他用品。这本是一次常规的航天任务,由于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引起全球航天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0,(2):47-47
主管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的俄官员索罗维耶夫1月21日透露说,俄宇航员执行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最多可得到15万美元的收入。他说,每位俄宁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6个月可拿到相当于13~15万美元的收入。他承认宇航员在轨工作从专业和身体角度说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0,(6):7-7
10月19日,国际空间站多边协调委员会(MCB)批准了一项空间对接系统标准。该国际标准;肾为未来航天器的通用链接接口提供指导方针,范围从载人飞船到自主飞行器,从近地轨道任务到深空探索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21日,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约一个月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携带太空实验样品和其他物资返回地球,圆满完成第六次空间站运送补给任务。根据美国航天局发表的一份声明,"龙"飞船当天在从空间站脱离后,经过约6h的飞行,于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6月21日12时42分落入加利福尼亚以西的太平洋海域,随后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打捞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1,(3):47-47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2月24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它2月26日同空间站对接。机上乘有6人。这次发射曾拟在去年11月初进行.但因出现氢气泄漏和随后发现外贮箱一些部件存在开裂问题而多次推迟。代号STS-133的这次任务是发现号最后一次飞行,原定持续11天,后延长2天。发现号此行把“永久多用途舱”(PMM)送上了空间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5):46-47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4月5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1。机上乘有7名字航员,其中包括3位女性(美国两人,日本一人),是航天飞机首次执行有3位女性机组成员的任务。发现号于4月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机上7人进入空间站后.包括4月4日刚乘俄联盟号进站的一名美国女宇航员.站上女宇航员人数首次达到4人。这也创下了在轨女宇航员人数的纪录。天上同时有两名日本宇航员也是首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9,(1):44-44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去年11月14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搭乘7名宇航员点火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t26。它于11月16日成功地与空间站实现对接。奋进号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修理站上的太阳能电池阵,二是扩展站上的生活空间,包括加装两个寝位、健身设备、第二个厕所、两台食品加热炉、一台食品与饮料冰箱、一台冰柜和一台科学实验用加热炉.以为把站上长驻机组人数从3人扩大到6人做准备。机上利用由意大利提供的“莱昂纳多”多用途后勤舱(MPLM)装载了14.5吨的物资和设备。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0,(4):12-12
据俄新社8月19日报道.当天.俄罗斯任务控制中心发言人称.控制中心调整了国际空间站轨道.将其提升了2.2公里。目前国际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为355.5公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1,(9):32-33
7月8日升空执行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一颗模拟卫星和相关机器人维护工具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上.用于验证在轨卫星燃料补加和修理能力。但称为“机器人燃料补加”(RRM)的这项任务要等到2012年1月才能启动技术验证工作.即相关设备运抵空间站约6个月之后。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0,(6):10-11
据NASA网站12月10日报道,NASA已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潜在价值1.71亿美元的合同。支持国际空间站货运服务。该合同将为由国际合作伙伴和商业货运飞船执行的空间站货运任务提供规划、协调支援,并为标准化的货运舱准备与封装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叶子 《航天员》2014,(4):38-39
众所周知。采用波长极短的光波进行空间卫星通信。是实现高码率通信的最佳方案.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手段,尤其是在空间卫星日益拥挤的今天。6月6日,NASA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以50Mbps(兆位/秒)的速度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  相似文献   

19.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50-53
2013年8月9日NASA网站发布消息,NASA航天员迈克尔·弗勒(Michael Foale)正式宣布退役,结束了他近30年的航天职业生涯.弗勒曾执行过6次航天飞机任务,并分别在“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在飞行任务期间,他执行过4次太空行走任务,太空飞行时间总计375天,成为人类载人航天史上最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在NASA颇受尊敬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5月3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任务。此次飞行代号STS-124.历时14天.主要任务是运送并安装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希望”实验舱的“增压舱”和“遥控操纵系统”机械臂,同时还携带了修理空间站损坏的厕所所急需的一台泵。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出舱完成了3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