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90篇,录用73篇,到会代表共8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0位。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导弹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振动冲击研究与试验、复合材料结构计算与试验、航天器地面环境模拟试验与设备研制,空间环境中结构计算分析、有限元方法在强度研究中的应用、微重环境中液体管理研究与试验,数据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学术交流和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我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640、629研究所、上海航天局及其有关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学院、29试验基地和南京航空学院等30多个单位的代表100名,航天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黄志澄研究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及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成员施金苗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19日~20日在烟台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了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总结,提出了1983~1984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讨论了进一步搞好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建议。专业委员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组织了三次学术交流和讨论会:1981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1982年10月在烟台召开的空间环境模拟技术讨论会,1982年10月  相似文献   

4.
航天工业部第八情报网第二届全网大会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情报分析交流会于1984年11月4日至9日在厦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9个单位的代表共86人,其中参加全网大会的34人,代表31个单位。全网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情报网成立六年来的工作,协商改选下届网的领导和制定今后两年的活动计划。首先由上届网长单位七○二所作了工作总结。代表们进行了充分讨论,一  相似文献   

5.
陈勇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新疆工学院(现新疆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07年12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系主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授、工程师。兼任中国机械行业职业标;隹、教程、试题技术指导委员会职教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模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南赛区组委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湖南省数控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8—12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02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常务理事兼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积懋教授致开幕词,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江苏省科协常委王适存教授、江苏省激光学会理事长苗永智副教授等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7.
ICEFM会议是由中国庄逢甘教授等人发起的,第一届会议于1991年6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第二届于1994年7月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本届(第三届)于1997年6月3~6日在莫斯科Korolev地区举行,会议是由CentralResearchInstituteofMachineBuilding(TSNIIMASH)组织举办,会议主席是该单位的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设计家V.F.UTKIN。参加这次会议的一百多名代表中,除俄罗斯外,还有中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法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的代表。由于会议的组织者临时更改日期,致使到会的外国代表仅有计名左右,远远比前二届少得…  相似文献   

8.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8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53名代表,交流技术报告19篇。会议是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竞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副主任戚发韧,北京环境工程试验中心副站长柯受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一系副主任季南等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七机部副部长李绪鄂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会议的还  相似文献   

9.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热强度环境专业技术交流会于1983年9月15日至20日在苏州召开,24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叶天麒副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中心蒋寅元副教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八专业信息网联合主办的1995年技术交流会议1995年9月18日至26日在四川省汉川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哈尔滨、绵阳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代表69位。这次会议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应征论文94篇,录用69篇。有57篇论文在会议人宣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二所科技委主任黄怀德研究员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的进展》的报告,总结了“八五”期间本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九五”航天发展战略计划纲要作…  相似文献   

11.
第12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在美国召开第12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IMAC)于1994年1月31日至2月3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22个国家的3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共收录了324篇论文,分21个专题,在5个分会场进行报告和讨论。主要专题有:模态...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航天部第四设计部和七○二研究所组织的减震技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研究、试验、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共计53个单位的87名代表。大会收到关于减震器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用阻尼材料进行减震的研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技术报告共36篇。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理事、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天部七○二研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届“实验应力分析”学术交流会于79年7月3日至9日在天津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教育部委托天津市力学会和天津大学主办。会议代表324名(正式代表220名),会上宣读论文91篇,书面交流论文284篇。中国力学学会付理事长张维同志代表中国力学学会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IMAC)1988年2月1—4日在美国Florida州Orlando市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近6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我国的代表十余名。 本届会议共有274篇论文,分成22个专题在50个分组内发表.大会开幕式上,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Mitchell,L.教授作了题为:“模态分析前景展望”的专题报告。会议  相似文献   

15.
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于11月6日—8日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行,出席会议的除北航、西工大、南航、昌航、沈航和郑航学报编辑部的代表外,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编辑部的代表也首次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郑航学报主编赵玉同志和航空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孙平凡编审共同主持.郑航主管科技工作的张副院长和科研处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电子信息工程系组织召开了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胡让良院长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与会委员对我院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我院  相似文献   

17.
航天部第八情报网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2000年展望情报信息交流会1987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0个单位的84名代表。会议收到报告53篇。情报交流会就强度与环境专业2000年的发展预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报告涉及到今后机动战略战术导弹,天地往返系统和大型空间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强度与环境》2007,34(3):63-63
1概况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10月。它是中国宇航学会领导下的学术分支机构,现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共同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主持专委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日常工作。专委会由30个委员单位组成,是从事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实力的学术研究组织。多年来,专委会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交流和航天科技知识普及活动,对促进航天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技术的发展、加强本专业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第八专业信息网“99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于 1999年 11月 4日~ 11月 10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会议由一院 70 2所主办 ,5院 5 11所、中物院力学所共同协办。会议收到论文 82篇 ,参加会议代表 6 8人。包括的内容有 :·各种宇航飞行器及特种结构的结构设计、强度分析、动力学研究、环境预示技术等。·各种宇航飞行器及特种结构的飞行和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测试技术以及试验设备的研制等。通过与会代表及专家评委的认真评选 ,本次会议评选出了 6篇优秀论文 ,分别是 :《KM6载人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沟通航空系统高校学报工作的情况,交流经验,切磋学术,以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我院三所院校的学报编辑部(室)发起的“航空系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座谈会”于1990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我院召开,来自昌航、沈航、郑航、北航、西工大和我院六所院校学报编辑部(室)的15位同志参加了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教授发来了贺信。我院副院长郭荣伟教授到会看望了代表,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